首页 热点资讯文章正文

对美稀土出口暴涨660%后,特朗普露出真面目:中国不准买俄伊石油

热点资讯 2025年07月23日 13:21 2 admin

4月中国实行稀土出口管制后,美国高科技受挫。

但6月出口环比暴涨660%,短短两月,中国稀土成了中美新谈判筹码。美国重启谈判、解套出口许可,却迅速把矛头指向能源进口,特朗普高调表态:不准中国买俄伊石油。

对美稀土出口暴涨660%后,特朗普露出真面目:中国不准买俄伊石油

稀土管控骤起,美国措手不及

2025年4月,中国宣布对多项稀土产品实施出口限制。这不是一次常规的产业调整,而是一次带有强烈政治信号的资源性回应。一纸公文,掐住了全球高科技供应链的咽喉。美方一时惊慌失措,相关企业、议员、产业协会几乎在第一时间向白宫递交抗议和求援报告。

稀土这东西,听起来不起眼,但应用广泛到令人发指。一个导弹制导系统、一个航天器、甚至一个风力发电装置,没有稀土就等于瘫痪。中国掌握着全球超过80%的稀土加工能力,一旦中方说“不出”,全球整个高科技产业链就要慢下来。美国不是没储量,而是加工不了。技术、成本、环保全是难题。

对美稀土出口暴涨660%后,特朗普露出真面目:中国不准买俄伊石油

中国的这一次出手,毫无预警,也毫不手软。4月内,多个美国订单被拒发出口许可,一些在港口等待出关的货物也被紧急退回。同时,国内稀土生产企业开始暂停对美方向的发货排期,库存被优先供给内销与其他友好国家市场。

美国那边,慌了。半导体企业停摆计划被紧急拉起,军工部门临时调整供应优先级。加州的某家新能源巨头甚至发布了生产延迟通告,原因写得明明白白——稀土供不应求

白宫不得不出面“安抚市场”,但底气并不足。因为他们太清楚这不是中方首次动用“资源牌”,也不是美国第一次暴露出战略资源的空白。更重要的是,面对中国这样稳准狠的资源外交,美国此刻根本没得选。

对美稀土出口暴涨660%后,特朗普露出真面目:中国不准买俄伊石油

局势越发紧张,美方决定主动找台阶。6月初,美国财政部长带队出访欧洲,秘密接触中方代表,希望以部分“解除技术出口管制”为筹码,换取中国恢复部分稀土供应。表面是谈贸易,实则就是来“求供货”。

此时的中方已占据明显主动。谈判桌上,中国代表列出一张清单:取消4月2日后新增关税,恢复部分美资企业在华资格,对华出口芯片进行通用许可审查。简单一句话——谈可以,但我们说了算。

在强硬与现实之间,美方做出让步。欧洲谈判刚结束,6月中旬,中国对美稀土出口大门悄然开启。

对美稀土出口暴涨660%后,特朗普露出真面目:中国不准买俄伊石油

稀土出口暴涨660%,背后是一场交换

6月20日,数据公布:中国对美稀土出口环比增长660%。这个数字不是普通上涨,而是极具政治含义的爆点。外界恍然大悟,原来过去两个月的一来一回,就是在为这场“稀土回流”铺路。

美方表面赢得供应,实则已经让出了多个关键筹码。首先是关税政策——原定4月2日后加征的数百种商品关税被直接搁置,其次是芯片领域,美国商务部对部分中资企业恢复了中间件供应许可,再其次是新能源领域,中国工信部给予多家美企六个月的出口豁免资格。

这一连串的“互换”,就是对中国这一轮稀土管控的外交回应。稀土成了钥匙,美国也被迫打开了大门。

对美稀土出口暴涨660%后,特朗普露出真面目:中国不准买俄伊石油

而稀土出口暴涨660%,背后是一套高度计划性的放行机制。这不是市场自发调节,而是中方在明确掌控局势后的、有节奏、有目的的回馈操作。

首先是供应量的投放精准。对美出口量不多不少,刚好够用,但又不会形成“依赖回暖”的假象。其次是出口企业的筛选,所有参与出口的稀土企业均为国资背景,确保执行精准。再者,是出口时间点的拿捏。避开国际会议周期,不在高层出访前后公布,确保冲击力在数据发布当天达到最大化。

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开始反应过来。欧盟、日韩、澳大利亚等国纷纷对稀土供应链问题表示担忧,有的甚至开始接触非洲稀土资源国家,准备搭建替代渠道。

但中方很清楚,替代成本极高。稀土虽不是稀有资源,但加工难度极大。从矿石提纯、分离,到磁材烧结、涂层,每一步都需要高度污染控制与工艺成熟度。目前,全球只有中国能实现全流程大规模工业化。

对美稀土出口暴涨660%后,特朗普露出真面目:中国不准买俄伊石油

在这一背景下,美国虽然嘴硬,但心里明白,这波稀土操作,是中方在贸易战升级之后的一次漂亮反击。而中国稀土出口暴涨,并不是向美国妥协,而是向全球证明:中国掌握主场优势,谈,必须带着诚意。

从4月的断供,到6月的“放行”,从美国高调施压,到中国有力反制,这场资源战打出了中方节奏。中国用稀土这把刀,不仅划开了谈判局面,也划出了国际产业链真正的权力边界。

对美稀土出口暴涨660%后,特朗普露出真面目:中国不准买俄伊石油

特朗普急转弯,聚焦能源制裁下一轮博弈

当6月下旬稀土出口陷入短暂喘息后,特朗普找到了新的突破口——能源。这一次,他不仅要继续对中国施加压力,还要把战线延伸到俄伊,以牵制中国的战略行动空间。

7月21日,特朗普在竞选集会上公开宣称:“如果中国、印度、土耳其还在进口俄罗斯或伊朗的原油,我们就要对他们征收惩罚性关税!”这条信息瞬间登上全球能源焦点榜。目的清晰:稀土谈判带来的喘息期有了新变数,要么放弃俄伊石油,要么面临美国市场惩罚——对方这步棋用的是典型战术叠加,是贸易战、资源战和地缘政治三位一体的组合拳。

对美稀土出口暴涨660%后,特朗普露出真面目:中国不准买俄伊石油

特朗普这招不简单:第一,他把中国从“贸易对手”变成“俄伊石油共犯”,迫使中方在能源进口上表态;第二,他通过公开威胁提升谈判成本,即便中方不买俄伊石油,美国也可挂帜;第三,配合此前稀土与技术解冻,这次的目标更明确——要控制中国不只是生产能力,还要控制其能源后端,彻底要制衡中国研发、制造、消费与全球扩张的全链条。

中国方面第一时间做出回应:能源安全是国家战略,不容外部政治干预;但同时强调希望通过对话获得稳定的能源供应环境。中方官员说得很明确:稀土供应同样需要中方保障,美国要求中国停止俄伊石油进口,不具合理性,也无法接受。

中美局势再度染上阴影。稀土问题好像暂时缓解,可能源威胁如悬剑,中方不可能简单让步。一方面要继续推动稀土出口作为平衡筹码,另一方面还要避免陷入美国设下的能源陷阱。

对美稀土出口暴涨660%后,特朗普露出真面目:中国不准买俄伊石油

世界能源市场开始波动。印度市场解读美国威胁为倾向,能源期货开始出现溢价迹象。与此同时,中国对非洲、中亚油田的谈判加快,拟寻求中长期供应保障对冲风险。与此同时,国内能源储备也在准备快速增长。

但是特朗普的同时放出消息:美国能源企业在待命,只要中方向美国采购天然气或石油,将提供高额优惠,并开放高端化工与能源设备出口。一个关键交换开始成形:稀土给了中国,能源换来美国市场资本。

互相博弈在场外继续升温,公开场合反复斗嘴,私下谈判却在加速推进。石油换技术,稀土换关税,双方进入“资源共振但又彼此牵制”的谈判模式。

对美稀土出口暴涨660%后,特朗普露出真面目:中国不准买俄伊石油

全球布局进入资源外交新时代

稀土-石油策略叠加后,影响迅速波及全球供应链一侧。首先,中方加强资源多元策略,推进与非洲、东欧、中亚的能源合作。接着,美国国内矿业企业被鼓励稳产,稀土储备立法推进。

国际谈判方面,中国与沙特、阿联酋等能源大国加速谈判推进长期结算,同时投资中亚油气,与俄罗斯协商建立双边市场稳定机制。简而言之,中国要分散风险,也要反制美国的“卡脖子”施压。

稀土作为高科技材料基础,其地位更加凸显。美国虽然允许部分中方技术企业恢复供货,但限制也同步升级:关键材料仍受到严格审查,尤其钕铁硼、镝等稀土元素暂未全面开放。而中国开始加强国内高纯度稀土材料用于自用,减少高技术领域对外依赖,并推进稀土应用创新,如新一代磁悬浮、微型电动机、微米级光学元件等。

对美稀土出口暴涨660%后,特朗普露出真面目:中国不准买俄伊石油

与此同时,欧洲、日本、韩国也在推动自主掌握稀土供应链:建立“资源金融+产业补贴+环保技术突破”三重布局,意在建立多极资源防控体系,不再只依赖单一来源。

这场争斗已不单是关税战、贸易战,而是围绕稀土和能源展开的“资源安全战”。美国用稀土换供应,中国要能源换自主。两国国内均有强烈产业和选民诉求:美国要保障高科技和能源就业,中国要保障制造业和国防现代化。资源战略叠加技术出口限制与能源进口控管,已形成“多方、多层、跨国”的复杂博弈格局。

全球供应链也由此进入“资源权衡”时代:稀土输出国家争相建产业园,美国靠矿产+加工+贸易“一体化”;石油输出国家拉中国布局储备市场;新兴经济体也打入能源金融多极循环。这是贸易后时代的新常态:供应链不再只是产品,而是资源、资本、地缘与政治的深度绑定。

对美稀土出口暴涨660%后,特朗普露出真面目:中国不准买俄伊石油

如今进入7月末,谈判仍在继续。中国对稀土的出口在谈判中已显成效,但能源部分仍在博弈中。美国提出进口制裁与出口补贴并行,意在锁定对手战略弱点。中国则用多边合作、多角度供应缓冲外部压力。

未来关键节点包括:特朗普如果当选,再度向俄伊能源买家施加关税;美国国内立法批准对中资技术出口限制是否同步解除;国际组织是否接受美国单边能源制裁的新模式;全球供应链是否重启以内循环和区域协议为基础的新秩序。

这场由稀土到能源的博弈,依然在继续,局势比你看到的数据复杂比你想象的更深远。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