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发出最后通牒,要对俄罗斯加征100%关税,这招能够阻止俄罗斯发动进攻吗?以俄乌停火为借口,特朗普为什么却要对中印加征高达500%的能源进口关税?...
2025-07-15 0
最近刷到一个博主的吐槽:“独立生活之后,才意识到我在家一直处于应激状态……”
因为下面点赞留言的人好多,很多网友都表示感同身受,我就仔细看了下帖子。
这个博主说,她跟别人相处都情绪稳定,可到了父母面前一点就着,就像个炮仗。
她原以为是性格的缘故,可独立生活后,才逐渐意识到,她的情绪波动基本为零,脾气简直好得要命。
于是,博主仔细回想了在家的细节,发现父母虽然看起来开明,但在情绪管理上一塌糊涂。
比较常见的情况是,两人经常吵架,一言不合就大声互喷,然后砸东西、砸门。
每次他们都会找孩子诉苦,然后冷战,某一天和好,再继续吵架,这样循环往复。
而她在其中起了一个“情绪垃圾桶”的作用,妈妈希望她来帮忙解决问题,每次还都以“你是我生的,你必须帮我”的名义。
时间久了,频率多了,她内心越来越反感,越来越崩溃,每次只能通过把脾气发出来,才能恢复正常。
还有种情况,就是博主的妈妈非常情绪化,莫名其妙突然暴躁,又突如其来情绪很丧。
比如,她妈妈有时候找她帮忙,会伴随着发泄负面情绪,说类似“这个东西怎么这么烦”“我要烦死了”“能不能让这些都爆炸”等话。
这也就导致博主每次在家,听到父母的声音,就会心里烦躁,感觉哪里都堵,哪里都闷,很容易发火。
一个人经常性“暴怒”
可能并不是因为脾气太差
我一直相信,凡事有因必有果,抛开事物的表象,潜藏在下面的东西,或许才是真相。
《奇葩说》辩手黄执中讲过一个观点:
“愤怒不是情绪,而是情绪展现的方式。”
他认为,很多的情绪是原生的,比如快乐就是快乐,害羞就是害羞,可愤怒却不是,愤怒是遮掩其他情绪的方式。
当父母只问孩子“为什么愤怒”,就跟病人问医生“我痛怎么办”是一样的,这后面可能有一万种病症。
痛不是病,而是疾病展现的方式。同理,愤怒不是情绪,而是很多情绪展现的方式。
只不过,一个人如果没能力识别这些具体情绪,就会通过愤怒、发脾气来表达。
其实用这个观点,就很好理解上面的例子。
很多人对待外人都很稳定、很友好,可回到家就会“恼羞成怒”,本质上,是这种愤怒下,隐藏着许多复杂的情绪和心理。
就像前文的博主,她最后终于明白了,之所以在面对父母时一点就着,是因为她一直处在窒息紧张的家庭氛围中,根本无法放松下来。
父母经常吵架,她要随时提防两个人打起来,提防自己会没有家。
大人间的矛盾,又会悄悄转移到孩子身上,让她小小年纪夹在中间,去当和事佬,调和父母的关系。她只能小心翼翼哄着妈妈的情绪,做着爸爸的思想工作。
所以,与其说这位博主一回家就愤怒,不如说,背后更真实的情绪,是成长过程中一直围绕着的委屈感、恐惧感和无助感。
来源:视觉中国
对着干的孩子
是不知不觉陷入了“情绪应激”
帖子里,博主还提到了一个词“情绪应激”。
换个心理学解读就是“防御行为”,意思是说,当一个人从小到大跟父母说话时有一些不好的回忆,那么,这种创伤体验就会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等情景重现,这部分创伤就会被激活。
为了保护自己,这种应激表现,通常是到处怼人,变成“斗鸡”,也就是俗称的“杠精”。
这让我想起一个班主任的分享,他发现有的学生,被问一些平常的问题,会叭叭叭回怼。
比方说,老师问一个孩子:“你昨天的校服洗了吗?”
孩子上来就怼:“你哪只眼睛看到我没洗呀?我回寝室就洗了,有人可以作证,你为什么会觉得我没洗呢?”
老师觉得奇怪,自己平时很温柔,不过随便问问,却遭到一顿追问、反问。
他想了很久,突然想明白了,这是“胜负局”的问题,因为孩子从来没在父母那里赢过,所有的语言,对他来说,都是让他输的。
比如,孩子做错了事,父母会说“你真是错一百次不长记性”;孩子考不好,父母会说“看吧,我让你认真检查,你不听”。
还有家长习惯性扫兴,孩子想吃好吃的,父母会说“学习好才有资格吃”;孩子诉苦学习太累,父母会说“你就应该累,这个年纪就该吃苦”。
这些过多重复的指责和负面语言,让孩子大脑的杏仁核不断被刺激,渐渐就产生了应激反应,导致他们稍微逮到点机会,就要对抗,就要赢。
这时候,我们也大致能够理解了,那些面对父母爱愤怒、爱斗嘴的孩子,有时候并非多么可恨和无礼,相反从另一个角度看,他们或许很可怜、很孤单。
来源:视觉中国
让孩子觉得安全
引导他们释放情绪
当孩子爱发脾气,家长真的别上来就批评指责,尤其不要给孩子贴上“不孝顺”“不懂事”“白眼狼”的标签。
这容易让孩子的情绪应激更严重,或者让一些自尊心强的孩子,陷入内疚、羞耻、自责的痛苦情绪中。
我觉得,比较好的办法,是先试图了解孩子愤怒、暴躁的表象背后,最真实的情绪和原因。
可以鼓励孩子“安心真诚地表达自己”,这个关键点,就是让他们自己觉察第一情绪是什么。
引导他们描述当下的处境,或者内心的感受,到底是因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情绪波动。
比如,“是因为被指责,有羞耻感,所以愤怒”“是担心被责骂,有恐惧,所以愤怒”“是一直输,觉得丢人,所以愤怒”……
当孩子愤怒的表象下那个核心的需求被揪出来了,父母也会更清楚意识到,教育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以及该如何避免和改正。
其实,孩子是很简单、纯粹的,当他们看到了父母的爱意,减少了对抗和敌意,自然而然,坏脾气也就消解了,好情绪也将随之而来。
正如我很赞同的一个观点:
“对父母暴躁的本质,是内心小孩在呼救,它在提醒我们:那些未被倾听的委屈、未被安抚的恐惧、未被尊重的边界,需要被温柔地重新养育。”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小树妈妈,最受爸妈欢迎的育儿类公众号,这里有一群懂教育、懂孩子、懂心理的宝爸宝妈,你所关心的育儿问题,这里都有答案。微信号:tree2050。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特朗普发出最后通牒,要对俄罗斯加征100%关税,这招能够阻止俄罗斯发动进攻吗?以俄乌停火为借口,特朗普为什么却要对中印加征高达500%的能源进口关税?...
2025-07-15 0
北京人看到炸酱面菜谱又爱又恨。上周琢磨自己炸酱,翻了几十个方子发现核心矛盾:酱料配比。有人甜面酱黄豆酱1:1,有人偏要3:2,还有人往里怼干黄酱。这事...
2025-07-15 0
雷军40度高温给车主开车门刷屏那天,等车群里有人截图订单交付时间:最晚的要排到明年八月。三分钟卖20万辆的狂欢还热乎着,现实已经泼下一盆冰水——现在订...
2025-07-15 0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不久前,商务部召开6月第1次例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表示,稀土等相关物项具有明显的军民两用属性,对其实施出口管制是国际...
2025-07-15 0
欧盟掀桌子取消北京会谈,中国反制打中七寸了。马克龙火急火燎要访华,这场戏越看越有意思。欧盟6月20日搞了个500万欧元门槛卡死中国医疗器械,转头7月又...
2025-07-15 0
美国著名的国务卿基辛格有句话说得好:当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但当美国的盟友是致命的。特朗普“二进宫”后,深刻演绎了这一点。继他给日本、韩国等14国发送信...
2025-07-15 0
每经编辑:毕陆名据央视新闻15日消息,当地时间7月14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他与美国总统特朗普进行了通话,并称这是一次“非常积极”的...
2025-07-15 1
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记者孙奕、朱超)7月15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集体会见来华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长理事会会议的各国外长和常设...
2025-07-15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