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新旗舰扎堆双11:米OV荣围剿iPhone17,四大趋势已明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28日 17:23 1 admin

刚过完国庆,又到了双十一。今年双十一确实又早了一点,京东和抖音都紧接着国庆中秋假期无缝衔接,天猫也在 10 月 15 日启动,战线直接拉长到了一个月左右。

同样越来越早的还有旗舰手机,并且与往年不同的是,在 iPhone 17、小米 17 之后,手机厂商们似乎心有灵犀,几乎在同一时间集体掀起了新旗舰发布潮:继vivo X300 系列、OPPO Find X9 系列、荣耀 Magic8 系列、红魔 11 Pro、iQOO 15,10月27日晚一加也终于发布了新旗舰一加 15。

一场「群龙混战」的高端旗舰对决,提前在 10 月中下旬打响。

新旗舰扎堆双11:米OV荣围剿iPhone17,四大趋势已明

vivo X300 Pro,图片来源:雷科技

但这种扎堆发布也并非巧合。对厂商而言,10 月是芯片换代的起点,骁龙 8 Elite Gen 5 与天玑 9500 的提前登场,让旗舰迭代进入新周期。而双十一又是全年最大的消费节点,谁先拿下用户心智,谁就能在价格战开始前稳住高端阵地。

不过对消费者来说,这也让今年双十一的旗舰机选购更像是一场看不过来的「选秀」。一边是各家旗舰拼电池、拼影像、拼 AI;另一边,平台算法把优惠战线拉长、价格策略愈发复杂。面对琳琅满目的「新旗舰」,用户不得不思考:性能、影像、AI、设计——到底该怎么选?

新旗舰四大公约数:大电池、高刷、长焦、AI

过去几年,影像和性能一直是旗舰机最核心的突破和升级,今年当然也不例外,但与此同时也在更底层的硬件与体验层面实现了集体「共振」。无论是小米 17 系列、vivo X300,还是 OPPO Find X9、一加 15、荣耀 Magic 8,它们都在向同一个方向靠拢——续航更长、游戏更爽、拍得更好、AI 更聪明。

升级一:续航焦虑终于被硬件正面解决。

最近发布的新一代旗舰手机,几乎没有一台电池低于 6000 mAh,而 7000 mAh 正逐渐成为新常态。小米 17 Pro Max、红魔 11 Pro、iQOO 15 都迈过了 7000 mAh 门槛,OPPO Find X9 Pro 甚至采用 7500 mAh 硅碳电池。更激进的还有红魔 11 Pro,直接塞入了一块 8000 mAh 的大电池,都快要赶上常规充电宝。

新旗舰扎堆双11:米OV荣围剿iPhone17,四大趋势已明

OPPO Find X9 Pro,图片来源:雷科技

电池变大带来的不是简单的续航提升,还有「使用节奏」的根本变化,用户可以大幅减少充电频率,今年的旗舰手机可以说基本摆脱了续航焦虑,也为了软件的「耗电」摆脱了束缚。与此同时,百瓦快充与 50 W 以上无线快充也逐渐成为一种标准,让大电池不需要等待太久就能充满。

升级二:高刷重回升级轨道。

游戏对于旗舰手机的意义不言而喻,甚至可以说是每年升级性能最重要的动力之一,而高刷体验对于游戏同样不言而喻。今年,一加 15 将刷新率推至 165 Hz,真我 GT8 Pro 维持 144 Hz 高刷,iQOO 15 则在 2K LTPO 屏上实现 144 Hz 与自适应刷新共存。

新旗舰扎堆双11:米OV荣围剿iPhone17,四大趋势已明

iQOO 15《三角洲行动》测试,图片来源:雷科技

更重要的是,这些性能向,或者说游戏向的旗舰不只是单纯追求屏幕刷新率的「高」,同时也在追求游戏体验的「稳」,主打手游体验的又高又稳。更关键的是,厂商开始系统化地优化高刷生态。以一加为例,一方面是在硬件层面深入渲染管线和算力调度的底层,实现 165 帧高画质的原生输出,一方面也在拉拢手游生态的上下游——芯片厂商和游戏厂商共建 165Hz 生态。

现在还难说成功与否,但超高刷游戏生态相信也会是未来几年非常值得关注的升级方向。

升级三:大底高像素,厂商集体卷向长焦。

不同于过去卷广角主摄,今年厂商集体卷向长焦,vivo X300 Pro、OPPO Find X9 Pro、真我 GT8 Pro、荣耀 Magic8 Pro 等机型都采用了 2 亿像素潜望长焦。而除了 vivo 的顶级旗舰,此前各家基本只有主摄规格达到「2 亿像素」。甚至就连 iPhone 17 Pro 系列,中长焦端的传感器尺寸和像素数也都迎来了一次大幅升级,像素直接提升 4 倍至 4800 万像素。

新旗舰扎堆双11:米OV荣围剿iPhone17,四大趋势已明

原生 85mm 放大到 170mm 下的长焦表现,图片来源:雷科技

在一定程度上,这也充分说明了旗舰手机在影像这个赛道上的竞争烈度。

与此同时,AI 算法也是影像赛道的另一个竞争核心,各家都在想办法通过传统算法和生成式 AI 的结合,突破夜景、演唱会等复杂场景下的效果和体验,让远距夜拍可用性显著提升。事实上,这可能也是今年各厂商在长焦升级上最具实际意义的一点。而在这个手机厂商都喊出万元以下最强相机的时间节点,长焦毫无疑问才是真正撬动普通消费者认知的关键。

升级四:让端侧 AI 跨越对话,开始行动。

骁龙 8 Elite Gen 5 与天玑 9500 的 NPU 性能提升,让端侧 AI 有了算力基础。如果说去年手机 AI 的真正价值还停留在意图识别、AI 修图等层面,今年的旗舰手机终于开始让 AI 真正深入使用体验,而 AI Agent(智能体)则是新的核心。

新旗舰扎堆双11:米OV荣围剿iPhone17,四大趋势已明

荣耀 Magic8 发布现场,图片来源:雷科技

在荣耀 Magic 8 系列在系统中集成 YOYO 智能助理,支持跨应用的语义理解与任务执行,还实现了 AI 追色等功能。比较积极探索 AI 落地的还有 OPPO,在搭载 ColorOS 16 的 Find X9 系列上,在系统应用上几乎全面升级了 AI 体验。

虽然目前来说,AI 在手机上更多还是锦上添花的功能,但几乎可以预见,AI 正在成为手机操作系统的「第二内核」。

群龙混战,哪款旗舰机的差异化最显眼?

在核心参数几乎被卷满的时代,想靠一两个配置脱颖而出已经很难了。今年的新旗舰们似乎也都意识到这一点,纷纷开始在体验、交互、系统层面寻找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而在今年共同的升级方向背后,其实每家都还有不同的「偏执」。

从今年几款代表性旗舰机的表现看,小米在形态上走出了一条新路,vivo 延续了自研影像路线,OPPO 强化系统底层的算力调度,荣耀在 AI 影像上快人一步,一加则高刷畅玩作为方向,而 iPhone 则在轻量与专业影像两端同时出招。

在所有今年的新旗舰中,小米 17 Pro Max 的背部副屏无疑是最具话题性的设计之一。它不只是装饰,还是一个可交互的第二界面,自拍取景、AI 提词、通知提醒、倒计时……都能在这块小屏上完成。小米的意图其实很清晰——当正面已经被挖孔、曲面和边框优化到极限,交互的突破口只能向另一面延伸。

新旗舰扎堆双11:米OV荣围剿iPhone17,四大趋势已明

iPhone 17 Pro Max,图片来源:雷科技

而背屏带来的不仅是功能拓展,更是一种形态创新的再尝试。理论上,它也能让桌面宠物 AI 化,成为肉眼可见的外化智能。但显然,小米现在还远没有做到。

OPPO Find X9 系列没有在形态上大做文章,而是把重点放在底层算力架构上。过去两年 OPPO 一直在强调最基础的「流畅」,而解决方案则是从底层硬件和软件寻求突破,结果就是潮汐引擎。而事实上从去年搭载 ColorOS 15 的 Find X8 系列到今年搭载 ColorOS 16 的 Find X9 系列,OPPO 的流畅也大幅提到了它在极客和大众用户中的评价。

新旗舰扎堆双11:米OV荣围剿iPhone17,四大趋势已明

图片来源:雷科技

另外,OPPO 今年还打造了支持哈苏镜头的外接镜头系统,进一步拉开了手机「专业影像」的另一章——在它这里,手机不只是随身拍照设备,而是可以持续拓展的专业创作工具。

不过在影像这个大命题下,各家都有明显差异化的路线,比如 vivo X300 Pro 把主摄、长焦都拉到了 3 亿像素,在主打长焦远距拍摄的同时,也主打全焦段的人像。而荣耀 Magic8 系列则把 AI 影像贯彻到底,将 AI 技术大规模引入日常拍摄、后期体验。

与此同时,苹果今年的策略则是「拉开两头」。iPhone 17 标准版延续轻量化设计,仅 177g,却保留完整的旗舰配置,让「轻旗舰」重新回到用户选择序列。而 iPhone 17 Pro 在硬件升级的同时,继续 ProRes/LOG 以及生态优势彻底占领专业影像高地。

新旗舰扎堆双11:米OV荣围剿iPhone17,四大趋势已明

图片来源:微博@影视飓风

最近的例子就是前段时间,影视飓风用数十台 iPhone 17 Pro,在 Vogue 时尚杂志举行的晚会上为众多明星拍摄了子弹时间样片。尽管各家今年都在发力视频拍摄,比如 vivo X300 上线了 log 视频支持,但从拍摄到专业剪辑的上下游都离苹果还有很大的距离。

写在最后

从今年这波旗舰集体爆发的势头来看,手机行业似乎又重新进入了一个新的拐点。厂商们已经不再满足于性能、影像这些显性竞争,而是在形态、交互、系统智能上重新寻找突破口。背部副屏、主动液冷、算力调度、AI 影像、轻量化设计……这些看似分散的创新,其实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让手机重新「有感觉」。

这也是消费者最真实的需求。我们不再需要每年多一点性能跑分,而是想要更持久的续航、更聪明的系统、更流畅的体验和更有温度的交互。双十一的战场仍在继续,价格战、营销战依旧激烈,但真正能留在消费者记忆里的,不会是折扣,而是体验。

本文来自“雷科技”,36氪经授权发布。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