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湖北3个区被划入河南,这个县级市痛失全国“十大将军县”的头衔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21日 02:41 1 admin

1933年,事情来得格外突然,经扶县这个名字横空出世!名字看起来挺讲究,实际上来源一个人——刘峙。他的字是“经扶”,河南省政府主席嘛,这种县名取法在民国年间挺流行。新设的县治所落在了新集镇,很快就划进了潢川专区。对大多数人来说,那只是地图上多了小小一个县而已,有啥不一样?可是,这一笔,最后却扯出了多少故事啊。

湖北3个区被划入河南,这个县级市痛失全国“十大将军县”的头衔


县域的变动,人们总觉着离自己生活挺远,毕竟地名无外乎一串纸上的字。但一旦涉及家乡归属,情感就搅合起来了,谁能说无所谓?经扶县当年把光山、黄安、麻城三地的边角都切了点下来,拼成了新的县。麻城的那些村落,莫名其妙分了大片过来,村口的牌坊换了名字,邻里间却还没反应过来咋回事。谁能料到这些变化会在几十年后成为将军的“出生地”?

湖北3个区被划入河南,这个县级市痛失全国“十大将军县”的头衔


其实新集镇本来默默无闻,要不是因为那个名字,一套流程走下来,恐怕还真不能叫成“英雄摇篮”。新县辖区变了,归属不再唯一,语言和风俗被搅成一锅粥。1933年的经扶县也没人怎么在意,直到1947年风云突变。

湖北3个区被划入河南,这个县级市痛失全国“十大将军县”的头衔


那一年初夏,刘邓大军六纵悄然突袭,攻下新集,从此东北风里多了股子铁血味。新政权进驻,把县名一撕重写,“新县”,字面意思很温热,“新”,人民新生。当时大家还没意识到什么叫“家国变局”,只是有人觉得,昨天还是麻城,今天忽然成了新县。老人念叨着乡音,孩子跟着学新名字,土改、分田,世界天翻地覆。

湖北3个区被划入河南,这个县级市痛失全国“十大将军县”的头衔


却谁想,这个突如其来的分界,为麻城送出了足足九位开国将军。九个人,一个比一个厉害,农村小地名,硬生生和共和国的脊梁联系起来。将星云集于乘马区,当年的田铺村、屋脊洼村、傅山村、第四乡、王楼村、余畈村、余河村这些地名,曾是麻城的一部分,现在许多都属于新县。

湖北3个区被划入河南,这个县级市痛失全国“十大将军县”的头衔


许世友,很有名气。田铺村出身,后来当了上将。人称“许大胆”,早年闯荡江湖,说他能打仗,更能自律。他的老家原在麻城,随着经扶县成立,后来成了新县一角。地方换了,血脉里那点执拗劲还在?1955年授衔那天,全村炸锅。田铺村牌坊下站了一排黑衣老头,嘴里一个劲地说“这孩子有福气!”这么多年过去,他的事还常被村里小孩拿来当传说吹。

湖北3个区被划入河南,这个县级市痛失全国“十大将军县”的头衔


郑维山也说不得。屋脊洼村的地,在地图上找有点费劲,但这个名字在当年的新县却如雷贯耳。中将衔,解放战争屡立军功。最有意思的不是他军功有多大,而是分家那年的老母亲,还专门跑到镇上问“俺这还算麻城还是新县?”那些年大家对地名归属挺认真,倒不像现在,微信里发个定位也没人管。

湖北3个区被划入河南,这个县级市痛失全国“十大将军县”的头衔


张池明、张吉厚,他们的事迹分开讲太冗长。有的参加了中央红军,有的留在地方坚持游击。1955年,封了中将、少将,老家却悄然变了姓。奇怪的是,这些人的儿女日后走访家乡时,户籍早已成了新县人。乡音不改,可归属地早已日新月异。现在还常听人提起,“你说,麻城出了多少将军?”

湖北3个区被划入河南,这个县级市痛失全国“十大将军县”的头衔


有个细节总让人笑出声——余述生当年去部队时还没整明白,县名字到底是哪一个。他一直写麻城,领导说新县,他还顶嘴:“俺一辈子都在麻城!”1955年封了少将,老家已属新县。这种归属的矛盾,有人至今提起来还觉得别扭。

湖北3个区被划入河南,这个县级市痛失全国“十大将军县”的头衔


陈波、朱致平、高立忠、胡立声,这几个人的军旅生涯不必多说,1955到1964年陆续被授予少将。九个人,九个村,所属县市牌子却不停转换。本就是麻城人,有的老人却一直不认新县的地盘。那些档案文件里,县名像走马灯一样变着。有人说,这明明是麻城的荣耀,新县怎么能抢?


其实哪有什么绝对的界限。划线的是政府,流血的是百姓。那些将军的成就,乡土是土壤,环境是磨炼。少年走远了,不见得非要纠结归属于谁,心里的故乡总不会消失。可回头看这历史,还是难免要撸一把额头,叹口气:“真纠结!”


家乡变了。人们的生活随县界更迭被推着往前走,习惯了的人会念叨曾经的名字生怕忘了,有的人却乐意接受新秩序。九位将军的村庄如今不再属于麻城,自新县建县起,身份卡本上就添了个新号码。这种强行分界,不是每个人都能马上消化。


不得不说,新县这个名字,后来被赋予太多意义。新生、幸福、奋斗、希望、变革,一堆词随便哪个都能往上套。但真实的生活是,田地还是那片田地,人还是那群人,变化更多体现在行政格局和政令转换。家国天下的宏大背后,每个人都在经历“小县城”的身份变动,有点无奈更有点倔强。


有的说英雄是土养的,也有人说是乱世逼的。九个将军从不同的村落里出发,三十年代的河南湖北边境,战火漫天,生存本就不容易。麻城的地气、新县的新名,哪边重要?更何况,当时大家关注的是活下去,不见得特意想着为哪个地方争光。


讲道理,有的老人讲究乡愁,认为“麻城的血、麻城的骨、新县的肤色”。可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身份更迭频繁,移民流转,大多数人也就懒得纠结了。只是在编村志写家谱时,偶尔还要为“原籍麻城、现为新县”辩上三句。


不过仔细想,县界的划分,再怎么折腾,改变不了一个事实,那些人就是那片土地的孩子。不论麻城还是新县,九位将军的成长印记,是家国之变的一个缩影。行政区划改变,见证了国家发展,也带来身份漂移的尴尬。有人说只是历史小插曲,可有人却把它看得比天还重。


网上查新县的数据,2023年人口56.6万,麻城市高达96.8万。这些年,九位将军的事迹常被拿来当宣传招牌,两地都说“人才辈出”,这种荣耀互相“争抢”。央视拍纪录片,新县主打“英雄之乡”,麻城人心里暗忿:“这些明明是咱的人!”但也有人不在乎,觉得人都成历史了,争啥名分呀?


话说回来,这历史缠绕得很,文件上怎么写都不管用,终究敌不过记忆和乡音。九位开国将军在不同县里留下故事,村头课本里写归属,老人口音成了证据。每个人的家国身世好像都模模糊糊,只有那份“带点倔强的荣耀”,在两地人心里摇摆。


矛盾说到这还没完。有时候,站在新县的人说自己原来属于麻城,会招来新县本地人不满。反过来,麻城老人把那些将军看作掌上明珠。不统一的标签,有时反倒成为另一种连接。其实,英雄属于历史,家乡属于记忆,每个人心里的答案都不一样,争来争去,到底有啥意义?可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这样的写法。


历史就是这样,线横横竖竖,该改的还是会改,不完美也挺好。用不着非得把故事叙述得滴水不漏,事实上谁都没办法把一切说清楚。九位将军携着乡土印记,从麻城到新县,从战乱到和平,现实和传说缠绕在一起。换算到今天,无非是地名变了、故事重说罢了。


说到底,无论是麻城还是新县,那段沉甸甸的荣耀都不会被时间抹去。地方的记忆、人的选择、情感的流转,在变与不变之间晃晃悠悠地往前走。每个人的归属感也许都不太一样,但那点倔强,其实才最可爱。


这就是经扶县奇妙的历史变局、九位将军绕不开的乡愁,新与老之间拧巴着前进,谁又说得清对错呢。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