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安第斯山脉发现6000年“石制陷阱”:为了捕猎人类都想到一块儿了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18日 00:05 1 admin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考古学家阿德里安・奥亚内德,最近在智利卡马罗内斯河流域的卫星图里瞅见了个新鲜玩意儿,76座石墙建筑,长得怪模怪样。

一开始他还以为是自己眼镜花了,或者电脑出了问题,毕竟那些石墙太长了,好多都有152米,高度也得有1.5米,还全建在陡峭的山坡上。

安第斯山脉发现6000年“石制陷阱”:为了捕猎人类都想到一块儿了

奥亚内德是智利人,研究南美洲古代文明的,本来他看卫星图是想找史前狩猎采集群体的痕迹,没成想撞上这么个“大发现”。

后来他干脆徒步去了现场,结果更有意思了,附近当地人虽然知道这些石墙,却叫不上正经名字,只随口喊“驴陷阱”。

说实话,我觉得这事儿挺逗,天天在眼皮子底下的东西,愣是没人知道它到底是干啥的,最后还得靠考古学家翻旧文献找线索。

安第斯山脉发现6000年“石制陷阱”:为了捕猎人类都想到一块儿了

奥亚内德后来查了不少20世纪秘鲁的考古报告,这才茅塞顿开,秘鲁文献里写着一种叫“chacu”的石制设施,是古代印加人搞“皇家狩猎”用的,专门抓骆马,就是那种长得像小型美洲驼、浑身是绒毛的动物。

他对比了一下,智利这些石墙跟“chacu”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还专门写了篇研究发表在《古物》杂志上,说这些石墙其实就是古代的动物陷阱,有些可能都有6000年历史了,部分甚至几百年前还在被猎人用。

智利这些石墙不简单,6000年前就是“骆马捕手”

这些“chacu”陷阱的设计特别讲究,不是随便堆几块石头就行。

安第斯山脉发现6000年“石制陷阱”:为了捕猎人类都想到一块儿了

石墙常常成对排列,慢慢往中间凑,最后形成“V”字形,末端还连着圆形的石制围场。

而且它们选址也有门道,全在海拔2743米以上的地方,那可是野生骆马以前常待的区域,安第斯山脉的古代岩石艺术里,甚至能看到骆马被赶进“chacu”的画面。

本来骆马在这地方多得是,结果西班牙人一来,差点给猎杀绝了。

老实讲,每次看到这种物种兴衰的事儿,我都有点感慨,一方面觉得古人能想出这么巧妙的陷阱抓骆马,挺有智慧;另一方面又觉得,后来骆马差点没了,也挺可惜,这背后其实也是一段文明碰撞的小插曲。

安第斯山脉发现6000年“石制陷阱”:为了捕猎人类都想到一块儿了

奥亚内德在陷阱附近还找着了近800处石制庇护所和营地遗迹,不用想也知道,那肯定是以前猎人住的地方。

这事儿也刷新了大家的认知,本来考古学家以为这种狩猎方式没那么普及,现在看来,古人靠“chacu”抓骆马,可能是个挺常见的操作。

讲完智利的“chacu”,你可能想不到,在离安第斯山脉十万八千里的地方,也有差不多的石制陷阱,而且那些地方的古人跟南美洲的压根没打过交道。

安第斯山脉发现6000年“石制陷阱”:为了捕猎人类都想到一块儿了

这些陷阱有个形象的名字叫“沙漠风筝”,目前在约旦、沙特阿拉伯、乌兹别克斯坦都发现过,有些也有好几千年历史了。

它们的用法跟“chacu”几乎一样,都是用石墙引导野生兽群,比如中东的瞪羚、中亚的野生骆驼,最后把它们赶进围场或者捕猎坑。

我当时看到这事儿就纳闷,为啥没联系的人能想出一样的招儿?后来才想明白,这就是古人应对生存难题的“标准答案”啊。

安第斯山脉发现6000年“石制陷阱”:为了捕猎人类都想到一块儿了

对付跑得快的动物,人手又不够,还想省点劲,这种陷阱确实是最优解,就跟现在不同地方的人都用手机沟通似的,需求一样,解法自然容易“撞车”。

全球“石陷阱”大撞脸,古人智慧竟如此相似

奥亚内德把这种现象叫“平行发展”,也就是人类学家说的“趋同现象”,不同社会没接触过,却各自搞出了差不多的技术。

他还举了个例子,说史前鱼钩也是这样,不管哪个地方的人,想抓某种鱼,最后琢磨出来的鱼钩形状都差不多。

安第斯山脉发现6000年“石制陷阱”:为了捕猎人类都想到一块儿了

我觉得这个比喻挺贴切,毕竟解决同一个问题,最优解往往就那么几个,古人也不傻,肯定会选最省事的办法。

澳大利亚西部大学有个退休的考古学家叫戴维・肯尼迪,没参与奥亚内德的研究,却专门评价了这事儿,说智利这些“风筝陷阱”,跟他在中东拍过、画过地图的好多陷阱特别像,还说现在都有人用类似的陷阱抓袋鼠。

你看,从古代到现代,从南美洲到中东,这招儿居然一直管用,足以说明它有多实用了。

安第斯山脉发现6000年“石制陷阱”:为了捕猎人类都想到一块儿了

不过这些陷阱也不是完全没区别,比如安第斯的“chacu”主要抓骆马,中东的“沙漠风筝”主要抓瞪羚,这其实也挺好理解,不同地方的动物不一样,陷阱肯定得跟着调整。

但核心逻辑没变,都是“引导+围捕”,这说明古人对动物习性的观察,比咱们想象的要细得多,不是瞎猫碰死耗子搞出来的陷阱。

这些“chacu”的发现,不光让大家知道了古代有这么巧妙的狩猎工具,还帮考古学家改了以前的老看法。

以前大家都觉得,16世纪30年代西班牙征服者到了安第斯之后,当地人大多成了牧民或农民,狩猎活动差不多一千年前就没了。

安第斯山脉发现6000年“石制陷阱”:为了捕猎人类都想到一块儿了

但奥亚内德的研究证明,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这些“chacu”里,有些几百年前还在被用,也就是说,狩猎其实一直跟农耕、畜牧业并存着。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有个考古学家叫雷米・克拉斯阿尔,专门研究过中东和中亚的“沙漠风筝”,他也说奥亚内德这研究挺扎实,还夸遥感技术帮了大忙,能让大家发现安第斯山脉这么大规模的狩猎景观。

不过他也提了个醒,说现在对“chacu”年代的判断还不够准,得做更多发掘工作才行。

安第斯山脉发现6000年“石制陷阱”:为了捕猎人类都想到一块儿了

说实话,我觉得这个提醒挺实在,考古这事儿最讲究证据,不能光靠卫星图和文献就下结论,多挖点东西出来,结论才站得住脚。

奥亚内德现在也没闲着,打算搞个机器学习系统,用卫星图在安第斯山脉其他山谷里找“chacu”。

要知道,在他这研究之前,整个安第斯山脉发现的这类陷阱还不到12处,要是机器学习能多找着点,说不定能改写当地的考古史。

不过实地考察可不容易,那地方地形特差,下雨还能把路冲没了,他现在也就去了10处陷阱,挖了4个遗址,想找骆马骨头这些直接证据,还得慢慢熬。

安第斯山脉发现6000年“石制陷阱”:为了捕猎人类都想到一块儿了

智利发现的这些“chacu”陷阱,真的算个小奇迹,它不光让我们看到了6000年前古人怎么靠智慧抓骆马,还让我们发现,不管隔多远、有没有联系,人类面对同样的生存难题时,总能想出相似的好办法。

以后随着更多“chacu”或者“沙漠风筝”被发现,说不定还有更多惊喜等着我们。

而这些藏在山川里的古老陷阱,其实都是地球留给我们的文明礼物,默默诉说着人类和自然共生的老故事,这大概就是“地球是一个奇迹”的最好证明之一吧。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