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奥特曼预言成真:能被AI替代的工作都不是真工作?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16日 22:44 1 cc

33岁的IanCarter前段时间有点惨,他本来是微软的技术项目经理,今年5月突然被裁,到现在还没找到新工作。

以前总觉得大厂岗位跟“铁饭碗”似的,毕竟能在微软做技术管理,没个几年真本事肯定不行。

可谁能想到,十年经验在AI面前,好像没那么“抗打”了,现在不少大厂都在疯狂投AI,那些只需要通用技能的岗,说被替就被替。

奥特曼预言成真:能被AI替代的工作都不是真工作?

本来想安慰自己“这只是个例”,但逛了圈科技圈才发现,Ian的情况不是少数。

最近OpenAI的奥特曼在DevDay大会上还说了个挺扎心的观点:能被AI替代的工作,根本不算“真工作”。

这话听着有点像老板画饼,但他举的“农民思想实验”倒有点意思。

他说,要是跟五十年前的农民说,互联网能造十亿个新岗,人家肯定不信,现在换成AI,说以后能造更多岗,咱们也觉得玄乎。

奥特曼预言成真:能被AI替代的工作都不是真工作?

不过有个点没法否认,AI这普及速度比互联网快太多了。

以前电力、电脑这些技术革命,得好几年才能铺开,AI倒好,没多长时间就冲进各种工作场景了。

但话又说回来,奥特曼说“不用慌,新岗会来的”,可问题是,现在被替的人怎么办?总不能坐着等未来的岗吧?

我身边就有做电商客服的朋友,他们团队一半人被AI替了,剩下的也天天担心,这些人想转岗,又没别的技能,这中间的gap谁来填?

奥特曼预言成真:能被AI替代的工作都不是真工作?

奥特曼说“被AI替的不算真工作”,这话到底站不站得住?

奥特曼还补了句,五十年前的农民看咱们现在的工作,可能也觉得是“打发时间”,就像咱们以后看未来的工作一样。

这个类比有点绕,但细想也有道理,以前农民觉得种地才是“正经活”,哪想到现在做直播、搞运营也算工作?

可AI跟以前的技术不一样,它不是帮人干活,是直接能替人干活。

奥特曼预言成真:能被AI替代的工作都不是真工作?

比如有的公司用AI写代码,速度比人快不少,表面看效率上去了,可后遗症也不少。

硅谷有家叫Ramp的公司,鼓励员工用AI写代码,还搞了个排行榜,结果实习生交上来的代码看着能跑,里面全是漏洞,经理们天天加班改bug。

还有家机器人公司,雇了个大学生用AI写代码,人走了之后,老工程师花了两个月才搞懂那些代码,跟拆“黑箱”似的,你说这到底是省时间还是费时间?

奥特曼预言成真:能被AI替代的工作都不是真工作?

我倒觉得,奥特曼的话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

他是站在行业顶端看未来,可普通打工人关心的是下个月房租怎么交。

要是工作没了,光说“这不是真工作”有啥用?

当然,也不能全怪AI,毕竟技术进步挡不住,咱们能做的,可能就是别盯着那些“能被替”的技能,多学点开AI不会的本事,比如怎么判断AI写的代码有没有坑,怎么让AI帮着做更有创意的事。

奥特曼预言成真:能被AI替代的工作都不是真工作?

聊完理论,再说说现实里的“仗”。

现在硅谷那边,程序员和AI的“代码战争”都打起来了,最狠的一次,有家叫Mixus的小公司,两个工程师因为拒用AI,直接被老板开了,其中一个才入职一周。

这老板说,现在都用Cursor写代码了,这俩工程师还觉得自己比AI厉害,只用AI补单行代码,根本达不到“重度依赖”的要求。

他觉得这是“工程师的自负”,学了好几年的手艺,不想被AI否定。

奥特曼预言成真:能被AI替代的工作都不是真工作?

我倒能理解这俩工程师的心情,就像老厨师看机器人炒菜,就算机器人炒得快,也觉得没自己的“火候”。

可公司也有难处,现在行业都在拼AI速度,你不用,别人就会比你快,订单就会跑。

还有个更有意思的现象,年轻程序员和老程序员对AI的态度差得特别多。

90后、00后用AI跟用微信似的,觉得是标配,70后、80后的老程序员,不少人抵触,觉得用AI写代码“丢手艺”。

奥特曼预言成真:能被AI替代的工作都不是真工作?

搞不清这到底是代沟,还是对“工作价值”的理解不一样,年轻的觉得“能搞定活就行”,老的觉得“活要干得有自己的东西”。

可现实是,现在大厂都在推AI,你不用,可能真的会被淘汰,这不是愿不愿意的事,是能不能跟上的事。

硅谷程序员拒用AI被解雇,“代码战争”里谁对谁错?

奥特曼预言成真:能被AI替代的工作都不是真工作?

其实这事儿没绝对的对错,站在公司角度,要生存就得拼效率,AI能省时间省成本,肯定要推,站在程序员角度,自己的技能被替代,心里不服气也正常。

但问题是,光抵触没用,得想办法跟AI“合作”。

比如上海交大搞了个“智能导师”系统,不是让AI替老师上课,是让AI帮老师改作业、答疑,老师就能腾出时间搞科研、带学生做项目,你看,这就是AI帮人做“杂活”,人做更有价值的事。

奥特曼预言成真:能被AI替代的工作都不是真工作?

还有三一集团,用AI搞“数字孪生”,不用真的拆机器,就能模拟运维,既省了钱,还新招了不少会调AI系统的人。

这些案例都说明,AI不是“敌人”,是“工具”,就看你会不会用。

国外也在想办法应对,比如西班牙规定公司用AI替人,不能超过30%,韩国对AI公司收特别税,用来帮被替的人再培训。

咱们国内也在试点“AI就业监测平台”,哪里岗位少了,哪里需要新技能,都能提前预警。

奥特曼预言成真:能被AI替代的工作都不是真工作?

这些政策挺好,毕竟光靠个人扛不住,得有社会兜底。

我还看到基辛格说,未来人类的价值在于“不可预测性”,AI能按逻辑做事,但想不出新点子,搞不出突破性的东西。

这话我特别认同,以后的工作,可能不是比谁做得快,是比谁想得深、想得新。

比如AI能写代码,但怎么用代码做一个解决现实问题的产品,怎么判断这个产品有没有社会价值,这些还是得靠人。

奥特曼预言成真:能被AI替代的工作都不是真工作?

现在回头看,AI替掉一些工作是肯定的,但也会造新的岗,就像互联网当年那样。

只不过这次的速度更快,咱们得跑得更勤。

比如以前程序员只要会写代码就行,现在得会用AI写代码,还得会查AI的错,会用代码做更有创意的事,以前客服只要会说话就行,现在得会教AI怎么说话,会处理AI搞不定的复杂问题。

说到底,AI不是要“消灭”工作,是要“升级”工作,咱们不用怕AI,怕的是自己停在原地。

奥特曼预言成真:能被AI替代的工作都不是真工作?

就像五十年前的农民,要是不肯学新东西,也跟不上互联网时代一样。

以后的日子,可能就是“人带着AI干,AI帮人干”,咱们得从“干活的人”变成“管活的人”“想活的人”。

最后想说,不管技术怎么变,人类的“创造力”和“同理心”是AI学不会的。

比如怎么跟客户共情,怎么想到一个别人没想过的点子,怎么判断一件事该不该做,这些才是咱们的核心竞争力。

奥特曼预言成真:能被AI替代的工作都不是真工作?

所以别慌,也别抵触,跟着AI一起升级,总比被AI甩在后面强。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