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5年后,房子到底是“白菜价”还是“黄金价”?王健林给出了答案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01日 13:23 1 admin

一个朋友跟我说,他在三四线的房子,挂牌一年半,降了三次价,还是没一个看房的。

“就算白送,我都怕没人来接。”

王健林的那句——好房子是黄金,差房子变白菜,这事儿似乎已经提前应验了。

可怕的是,这场分化才刚开始。

5年后,房子到底是“白菜价”还是“黄金价”?王健林给出了答案

一线和强二线城市核心区,地段好、配套强、人口净流入,这些地方的房子依然站得住。北京、上海、深圳的中心区,杭州、成都的热门板块,只要工作机会在那儿,年轻人就会挤进来。

但三四线城市和大城市远郊,连“守住”都很难。东莞中堂镇跌了47。2%,郑州部分区域腰斩54。67%,武汉郊区两百多万买的五年后挂130万还卖不掉。空置率超过40%,街上倾斜的门牌和关了几年没开的商铺,是那里真实的日常。

楼市这口锅,再也不是“捞啥都香”。

王健林早在2019年就提醒,房地产的兴旺期一般只有20多年。

1998年到2018年,这二十年是闭眼买房都涨的时代。

但现在,筛子的声音越来越清脆——好地段留得住,没人要的,砸在手里越砸越冷。

5年后,房子到底是“白菜价”还是“黄金价”?王健林给出了答案

压垮楼市的不止是库存和供过于求,更直白的现实是:人少了。

80后不到2。3亿人,90后直接少了4000万,00后再掉4000万。主力买房的人越来越少,而你手上的房还在原地等一个越来越虚无的接盘手。

未来五年,全国要推600万套保障房,这些价格更低,而且更贴近普通人的需求,会直接分走商品房的客户。

那些海景房、湖景房、各种打着文旅套路的项目,如果不是打算自己住一辈子,最好别碰——因为流动性极差,转手几乎不可能。

而“三无老破小”——没学区、没地段、没品质,将会成为市场上最沉重的石头,不仅租不出去,也卖不出去。

一句话:丢不掉的负资产,比跌价更可怕。

5年后,房子到底是“白菜价”还是“黄金价”?王健林给出了答案

问题是,大多数人买房时听到的,是“以后只会更贵”那一套。很多人背着二三十年的贷款,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买的位置和类型到底处在哪个市场段位里。

强二线,比如杭州、南京、成都,短期难免也要回调10%-15%。只是它们有产业支撑,有稳定的人口周期,跌得慢,底相对牢。大跌的是那些没有就业吸引力的小城市、资源匮乏的远郊板块。

有人会说,现在先熬几年总能涨回去。

可王健林的话点破了泡沫——楼市不是单向长坡,这波下去,有些位置可能永远起不来。

更残酷的是,当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个事实时,你的房子就已经彻底失去了流动性——想卖也没人愿意接盘。

很多家庭,有着类似的尴尬局面:

手里多套房,一半以上在三四线;孩子在大城市读书,每月把工资全贴到房贷上;租金收入远低于贷款成本,空置还要交物业费、维修费。这种情况下,你觉得这套房到底算资产还是负债?

从数据上看,一线核心区还有概率保值甚至小幅上涨,因为人口净流入是实实在在的动力;强二线有震荡空间,但不会惨到收不回成本;三四线下跌30%是普遍预期,一旦叠加本地经济下行,很可能更多。

普通人当下最实际的动作就是两件事:

1、尽快出手三四线和远郊库存,避免被困死;

2、若有需求,在一二线核心区买现房或准现房,不碰期房、不赌规划。

很多人不愿意现在卖,因为觉得亏得心疼,可你是真亏了,还是假亏?今天降20%卖掉,还能拿到现金;拖三年可能降50%还卖不出,一分钱也落不到手里,这才是真亏得彻底。

自住不同于投资——月供控制在家庭收入40%以内,把生活留点缝隙,不要被杠杆拖进下行漩涡。这种余地,在割肉时能救命,在继续持有时也能缓和压力。

有人开始转向租赁市场,不再执念买房;有人提前换仓,把郊区卖掉换市区小户型保值;也有人硬扛,希望政策把他们拉回岸边。

但政策是托底,不是抬楼市到新高峰,更不会点对点救每一个业主。当趋势已经形成,对于身处其中的人,没有比时间更冷酷的敌人。

未来几年你会看到,一座城市里的两套房,相隔十公里,一个继续涨价,一个成了“甩不掉的包袱”。好的资产成了硬通货,烂资产变成永久性的耗费品。

问题不是“楼市还值不值得买”,而是你的那套房究竟站在哪一条线上。

你现在手上的它,五年后会是你的护身符?还是担着它过日子的磨盘石?

你会选择及时止损换仓,还是死撑赌一次反弹?

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判断,让更多人看看,你觉得未来五年的方向在哪儿?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