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内塔尼亚胡强推地面进攻,加沙城陷绝望深渊

十大品牌 2025年09月23日 01:12 1 admin
内塔尼亚胡强推地面进攻,加沙城陷绝望深渊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个人观点

炮火下的加沙城,成为内塔尼亚胡个人意志力的“修罗场”。据以色列军方多名消息人士匿名透露,参谋总长埃雅尔·扎米尔(Eyal Zamir)在过去数周曾强烈反对政府下令全力攻占加沙城——这是哈马斯最后堡垒之一。可在他的质疑与忧虑被无视后,以色列还是悍然发动了地面大规模进攻,数十万平民被迫在猛烈轰炸中苟且残喘。

扎米尔将军担忧:两年的激烈战事已让预备役士兵筋疲力尽,继续推进不仅会让以军深陷泥潭,还可能让以色列军队最终不得不“负责管理”加沙200万巴勒斯坦人,成为当地事实上的“占领者”。他还隐约警告,贸然进攻可能使被哈马斯关押的人质的生存机会进一步降低。

令人玩味的是,内塔尼亚胡去年刚刚任命扎米尔为军队最高长官,并大加赞赏他的“进攻性作风”。如今,两人关系急剧冷却,军政裂痕暴露无遗。以色列国防高层犹如被推上舞台的演员,被迫演绎他们并不认同的“剧本”。

加沙城的轰炸现场令人震撼:一团团滚滚浓烟从废墟中升起,残垣断壁如同地狱入口。难民潮汹涌,儿童的哭嚎和父母的绝望在镜头前无处遁形。社交媒体上,以色列民众发出恐惧的质问:“这一切,究竟要持续到几时?”

分析人士警告,内塔尼亚胡的个人主义决策,正在把以色列推向更加不可控的深渊,旁观者们像是观看一部道德与现实交错的灾难大片——而演员,却无力反抗。

内塔尼亚胡对扎米尔反对声的无视,绝非简单的 “战略分歧”,而是个人政治生存凌驾于国家利益的危险投机。这位曾被他盛赞 “具进攻性作风” 的参谋总长,如今成了权力独断的 “绊脚石”,本质是因为扎米尔的理性担忧戳中了其政治算计的软肋 ——“10・7” 事件后,内塔尼亚胡的执政合法性已岌岌可危,唯有通过 “攻占加沙城” 的极端胜利,才能转移国内对情报失误的追责、平息民众对安全失能的愤怒。他需要一场 “标志性胜利” 来续命,至于预备役的疲惫、占领后的治理困境、人质的安危,都成了可被牺牲的 “次要成本”。

扎米尔的警告正在逐一演变为现实。两年战事早已掏空以色列的军事储备,预备役士兵多为自雇者或企业骨干,长期离岗导致经济失血的同时,军队战斗力也因身心俱疲而下滑 —— 加沙城巷战中,以军遭遇哈马斯 “地道游击战” 的顽强抵抗,伤亡人数远超预期,所谓 “全力进攻” 已陷入扎米尔预判的 “泥潭”。更棘手的是 “占领者困境”:加沙 200 万民众的基本生存、战后秩序的维系,都需要巨额资源投入,而以色列本就因战事面临财政压力,如今被迫背上这个 “包袱”,无异于给自己套上长期枷锁。被关押人质的生存希望则随着冲突升级持续渺茫,家属们在耶路撒冷街头的抗议,正成为内塔尼亚胡权力合法性的又一道裂痕。

军政裂痕的扩散,正在侵蚀以色列军队的精神根基。以色列国防军向来以 “专业理性” 著称,重大决策需经军政高层反复推演,这种机制既保障了战略精准,也维系了军队的道德认同。如今,扎米尔等将领被迫 “演绎不认同的剧本”,基层士兵在轰炸平民区时的道德煎熬、执行命令时的信念动摇,正在瓦解军队的凝聚力。有士兵匿名向媒体坦言:“我们不知道为何而战,是为国家安全,还是为总理的选票?” 当军队沦为个人政治博弈的工具,其 “自卫” 的正当性也在废墟与哭嚎中逐渐消解。

加沙的人道主义灾难,早已成为戳破内塔尼亚胡叙事的最锋利武器。浓烟中的残垣、难民潮里的孩童、镜头前绝望的父母,这些画面通过社交媒体穿透信息壁垒,不仅引发全球谴责,更在以色列国内掀起反思浪潮。曾经坚定支持战争的民众开始追问 “何时是尽头”,以色列民主研究所的民调显示,内塔尼亚胡的支持率已跌至 28%,创其执政以来新低。国际社会的孤立则进一步加剧:阿拉伯国家集体升级对以制裁,连美国国会也出现 “暂停援助” 的呼声,内塔尼亚胡引以为傲的 “强硬路线”,正在将以色列推向 “失道寡助” 的绝境。

内塔尼亚胡强推地面进攻,加沙城陷绝望深渊


这场由个人意志主导的战争,早已偏离 “国家安全” 的初衷,沦为一场以国家命运为赌注的政治豪赌。内塔尼亚胡或许能靠舆论操控暂时维系权力,但加沙的废墟、士兵的疲惫、民众的疑虑、国际的孤立,都将成为这场豪赌的沉重代价。当权力彻底挣脱理性与道德的约束,即便是再强大的国家,也终将在自我消耗中坠入不可控的深渊。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