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菲律宾撤走全部舰船!坐滩舰船员“断供”超100天,可能顶不住了

十大品牌 2025年09月02日 00:32 1 cc

8月27日下午,仁爱礁外,几条白色船影一字排开。就在这之前几天,马尼拉把话说到天上去,铺天盖地的“前所未有”,要硬闯、要补给、要“改写局势”。结果,收场比预想还快,队形散了,船只回港,一地无声。

菲律宾端的阵仗,海岸警卫队抽出两条主力船:BRP Melchora Aquino号和BRP Bagacay号,在他们口中的“王牌”,雷达、通信设备都算新。后面还拖着海警船、渔政船、补给舰、巡逻艇,一串队伍往仁爱礁压过去。配套的话术也上了:要多点联动,从不同方向吸引注意,让中方顾此失彼;要在海上搞一出“关键一役”,改变多年僵局。

菲律宾撤走全部舰船!坐滩舰船员“断供”超100天,可能顶不住了

话放得越满,外界看得越紧。到了27日下午,船舶AIS上的轨迹给了答案。BRP Melchora Aquino号先撤,绕过巴拉巴克海峡,转向苏禄海。BRP Bagacay号没再往前,停在布里卢延港。到当晚九点钟前,仁爱礁周边,菲律宾的船都不见了,海警、补给、渔政、巡逻艇,全线撤回本土港口。前头还是鼓点,后头直接散场,像一支乐队演到一半按了暂停。

仁爱礁附近,中方海上力量铺开了网面。大型海警舰艇不少于五艘,钢壳渔船九艘,突击快艇和刚性充气艇十一艘,缓急都有、密度够高。菲律宾媒体援引目击者说,甲板上的机枪就位,安全链条挂好,态势摆在那儿。对比一下,菲律宾这次拿出来的几条巡逻舰和补给船,想顶开这道“栅栏”,难度肉眼可见。

这就不仅是“敢不敢”的问题,马尼拉也清楚,局势一旦翻车,最先承受的还是自己。区域摩擦风险抬高,经济、渔业、旅游随之受压,国内的民生和安全会不会跟着颤,胆量再大,也得问一句:值不值。

菲律宾撤走全部舰船!坐滩舰船员“断供”超100天,可能顶不住了

仁爱礁上的“马德雷山号”,被当成旗手扛了二十多年。铁皮被海风盐雾打到锈穿,甲板斑斑驳驳,舱室木板一戳就碎。驻守的十来名士兵,靠一次次补给在钢筋铁骨间熬日子。补给断了,生活就像一根紧绷的弦。菲律宾方面的披露很直白:超过100天没正常补给;监测数据显示,连续三天只能靠咸鱼干顶着,淡水紧缺,身体素质下滑,心理状况也被逼到边缘。媒体用的词更直白——“生存倒计时”。有人已经扛不住,可能先撤。所谓“坚守”,被饥渴和疲惫一点点吞掉。

这里面不只一层压力,上面对面角力,下面的人要活。要硬闯补给,风险当场升级;要撤人撤船,舆论上会被扣一顶“象征崩塌”的帽子。横竖两难。多名分析人士预判,眼下的节点就在初秋前后。补给问题顶不住,再拖两三个月就很难看了。那艘“象征”,就会从号角变成包袱。一位菲律宾学者说得刺耳:“它从来就不是堡垒,是一口逐渐下沉的铁棺材。”话难听,可贴近现实。

菲律宾撤走全部舰船!坐滩舰船员“断供”超100天,可能顶不住了

再看菲律宾内部的拉扯,军方高层并没完全站在一条线上。鹰派很硬,说仁爱礁是尊严之战,不可退。更多军官更冷静些,摆事实,讲成本:补给重要,可没赢面就硬闯,会带来更大代价。争论热闹,决定很骨感。最后的动作让一切明白:退一步,先把火压住。一位前海军军官说得很直接:“可以喊口号,可以造势,真在海上碰撞起来,实力差距会立刻显现。撤退虽然难堪,但比冒险撞船要明智。”

这番话有火气,也有无奈。海上博弈,表面上是船对船、舵对舵,背后是财力、工业、训练、补给线的比拼。伴随的是舆论战、法律战和外部关系的拉扯。菲律宾这次退,是气势上的收,更多是盘算后的落点。拉阵仗造声势,国内民意会热一阵;真要落到实处,得按硬指标算:对手的布防密度、船型吨位、机动速度、火控范围,每一样都在现实里给出限制。

菲律宾撤走全部舰船!坐滩舰船员“断供”超100天,可能顶不住了

海上议题,从来不是一槌子买卖。可这次的过程,给出了几条含金量很高的信号。

一条是力量对比的“临界值”。当对手在关键水域形成网格化拦阻,而且有明确的现场威慑,信心就会快速冷却。不是没有勇气,是看到了代价。

第二条是“人”的极限。把一艘锈穿的旧舰当旗杆,放上年轻士兵当符号,这种做法很容易激起情绪,很难撑过日常。淡水、粮食、医疗、心理支撑,这些朴素的词最终会压过口号。人道困境在海风里不会自动消失,它会反噬决策。

第三条是“内外一体”的现实。外部声援能带来话语场上的鼓点,真要在海上缓冲风险,还得靠自己。盟友会不会在最危险的瞬间以实船护航?这道题,答案往往写在沉默里。马尼拉的决策层不可能不想这个。

菲律宾撤走全部舰船!坐滩舰船员“断供”超100天,可能顶不住了

信息公开带来的约束,AIS轨迹像是新时代的“望远镜”,一条船的去向,成了公开的时间线。你说要硬闯,轨迹掉头,画面就会变成“反向证据”。信息透明化让“作秀”的空间变小,倒逼决策更慎重。对各方都是如此。

那菲律宾这回是不是“怂了”,更贴切的说法是,遇到了“硬墙”。面对硬墙,选择刹车,比闭着眼睛撞上去更像一种理性。面子上挂不住,就用下一轮动作再找补;里子上不能塌,就先稳住最脆弱的点,那几名在锈船上的士兵。如果能让他们安全撤离,哪怕舆论上少说几句狠话,也是对生命的基本尊重。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