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华为芯片大案14人全判刑!偷走9亿研发成果,公司被强制解散!

十大品牌 2025年08月05日 01:51 1 cc
华为芯片大案14人全判刑!偷走9亿研发成果,公司被强制解散!

7月28日,一场震动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商业秘密侵权案终于落下帷幕。

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原华为海思技术总监张某及其所创公司尊湃通讯作出终审判决:张某因侵犯商业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罚金三百万元,并在五年内不得从事芯片相关行业。其公司尊湃通讯亦被判处上千万元罚款,核心涉案技术资料将被销毁,公司资产被冻结处理。

华为芯片大案14人全判刑!偷走9亿研发成果,公司被强制解散!

这无疑是国内半导体领域迄今最严厉的一次司法惩处,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事情起始于2021年,当时,张某还是华为旗下芯片设计公司——海思半导体的一名技术总监,掌管着Wi-Fi 6芯片的核心研发工作,这款芯片是华为耗费9亿人民币、历时三年打造的战略项目,承载着公司在下一代无线通信标准中的竞争优势。

华为芯片大案14人全判刑!偷走9亿研发成果,公司被强制解散!

然而,张某在离职仅一个月后,便注册成立尊湃通讯,并迅速瞄准与华为相同的Wi-Fi 6芯片市场。据法院审理查明,张某不仅自己出走,还以“高薪+期权”的方式挖走了20多名海思的骨干研发工程师,其中包括几位参与Wi-Fi 6芯片关键架构设计的人才。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前员工并未空手而来,他们利用各种隐蔽手段,在离职前或离职后非法获取、转移海思的核心技术资料:有的将重要设计图纸拆分压缩,通过私人邮箱发送至境外服务器,再逐步拼接复原,有的用拍照、截图、笔记等方式将芯片设计逻辑、算法参数等内容私藏转移。

华为芯片大案14人全判刑!偷走9亿研发成果,公司被强制解散!

调查显示,这一系列操作共涉及40项核心技术点,其中多数属于尚未公开或未形成完整专利保护的“商业秘密”。

技术鉴定机构后续比对发现,尊湃开发出的Wi-Fi 6芯片与华为的产品在关键性能、架构设计、射频指标等方面相似度超过90%,有些模块甚至连测试误差都几乎一致,难以排除“原样复制”的嫌疑。

华为芯片大案14人全判刑!偷走9亿研发成果,公司被强制解散!

知识产权的核心,在于不对称,研发者需要投入巨量的资源、人力和时间,而“窃取者”只需一个U盘或一封邮件,便可绕过千军万马,直接搭乘“科技快车”。

这一案件所呈现出的,正是中国科技行业长期面临的一大隐忧:在高强度创新投入与日趋频繁的人才流动之间,商业秘密的边界模糊不清,制度防线一旦出现缺口,成果被整体窃取的风险急剧放大。

以此次事件为例,华为的Wi-Fi 6芯片项目背后,不仅是9亿元的资金投入,还有数百名工程师三年的技术积累与试错过程,而尊湃在短时间内便“开发”出几乎一模一样的产品,背后的“捷径”已无需赘言。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相关技术处于新一代通信标准(Wi-Fi 7)的布局前沿,被盗技术一旦用于标准专利申请,不仅直接冲击华为的专利布局,也可能削弱其在国际专利谈判中的话语权,业内人士估计,这项泄密事件可能令华为未来每年减少1至2亿美元的专利许可收入。

华为芯片大案14人全判刑!偷走9亿研发成果,公司被强制解散!

此次判决之所以备受瞩目,不仅因涉案金额巨大、影响深远,更因为法院在判决中首次明确将“有组织地窃取技术”作为加重处罚的情节,树立了司法实践中打击知识产权侵权的新标杆。

在过去类似案件中,技术泄密往往被视为“个体行为”,司法实践多以“量刑偏轻”而饱受争议,但在尊湃案中,法院明确指出,这是一次有组织、有预谋、系统化的技术侵权行为,参与者之间存在明确分工与利益捆绑,不再是单一行为人的偶发违法。

所以法院的重判对于整个科技产业而言,无疑具有震慑作用。

信息来源:

钱江晚报:《尊湃窃取华为芯片技术案宣判:14人被判刑,总罚金1350万》

华为芯片大案14人全判刑!偷走9亿研发成果,公司被强制解散!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