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中美联手,最佳时机已到?见完王毅后,鲁比奥向全球反复通告2字,但中方必须保持清醒

十大品牌 2025年07月15日 09:10 1 admin

7月11日,中美外长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会谈,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会谈中,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当面提出三点要求,而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会后反复强调“合作”二字。这一系列互动是否意味着中美关系迎来转机?“合作”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玄机?

一、王毅的三点要求:直指美国对华政策症结

王毅在会谈中明确要求美国:

1. 以客观、理性、务实态度看待中国——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对华认知严重扭曲,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在经贸、科技等领域频繁施压。

2. 以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为目标制定对华政策——过去几年,美国对华政策以竞争为主,甚至不惜挑起贸易战,将中国商品关税加征至145%。

3. 以平等、尊重、互惠方式和中国打交道——美国长期在军事、外交上对中国采取压制策略,如频繁在中国周边举行军演,仅2025年7月10日的“部队重返太平洋”演习就出动近300架战机和数千名士兵,预算高达5.326亿美元。

中美联手,最佳时机已到?见完王毅后,鲁比奥向全球反复通告2字,但中方必须保持清醒

鲁比奥(资料图)

王毅的表态,实际上是对美国近年来对华政策的直接批评,要求美方回归理性、务实的对华路线。

二、鲁比奥的“合作”信号:真心还是缓兵之计?

会谈后,鲁比奥向全球反复强调“合作”二字,并称中美领导人会晤“可能性很大”。这一表态看似积极,但结合美国近期动向,其真实意图值得警惕。

1. 特朗普政府的“合作”历史

• 特朗普曾多次表示“中美联手能解决世界问题”,但实际行为却背道而驰。2025年特朗普重返白宫后,迅速升级对华关税战,并在中国周边加强军事部署。

• 此次鲁比奥强调“合作”,可能是特朗普政府在俄乌冲突、中东局势等国际压力下,试图拉拢中国缓解自身困境。

2. “合作”背后的算计

• 俄乌冲突:特朗普曾公开表示,中国可“利用对俄罗斯的影响力”推动停火。但中国始终坚持中立立场,不会充当美俄博弈的棋子。

• 甩锅嫌疑:距离特朗普上台已近半年,其承诺的“快速结束俄乌冲突”未能兑现,此时喊话中国“合作”,不排除是想将责任转嫁中国。

中美联手,最佳时机已到?见完王毅后,鲁比奥向全球反复通告2字,但中方必须保持清醒

白宫(资料图)

三、中美关系的未来:合作还是对抗?

尽管鲁比奥释放“合作”信号,但中美关系的走向仍充满不确定性。

1. 经贸领域

• 特朗普政府可能继续施压,甚至调整关税政策(如8月1日前后可能调整税率),但中国已明确表态,不会在核心利益上妥协。

2. 军事与地缘政治

• 美国仍可能在中国周边加强军事存在,而中国则通过外交渠道(如王毅提出的“加强沟通对话”)寻求稳定局势。

3. 特朗普访华的可能性

• 据报道,美国正为特朗普制定访华计划,甚至可能带数十名美企CEO同行。但鲁比奥作为对华鹰派,若特朗普访华成行,他如何面对中方制裁仍是一大难题。

中美联手,最佳时机已到?见完王毅后,鲁比奥向全球反复通告2字,但中方必须保持清醒

特朗普(资料图)

四、结论:警惕“合作”背后的陷阱

中美外长会谈释放了一定积极信号,但美国对华政策并未根本性改变。鲁比奥的“合作”表态,更像是特朗普政府在国际压力下的权宜之计,而非真正的战略转向。

中国应保持清醒,坚持“平等、尊重、互惠”的原则,在必要时通过外交手段维护自身利益,同时避免落入美国设下的“合作陷阱”。未来中美关系能否真正缓和,取决于美国是否愿意摒弃霸权思维,以实际行动展现诚意。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