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小方,今天我们来关注一个既遥远又贴近的现实风险:当太空垃圾成为航空安全的新威胁。万米高空的隐形危机2025年10月,一架在犹他州上空...
2025-11-28 0
信息来源: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5-11-bird-flu-viruses-resistant-fever.html
一项由英国剑桥大学和格拉斯哥大学联合主导的突破性研究揭示了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对人类构成致命威胁的关键机制:该病毒具备在人体高烧温度下持续复制的惊人能力,从而令作为人体核心免疫防御机制之一的“发热反应”失效。这项发表于权威科学期刊《科学》(Science)的研究指出,一种被称为PB1的特定基因在病毒耐热性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不仅解释了为何禽流感感染往往导致重症,更为未来大流行的风险评估提供了关键的分子标记。
生理屏障的失效与病毒的“预适应”机制
在病毒学领域,温度长期以来被视为宿主防御与病毒入侵之间博弈的关键战场。对于季节性人类流感病毒(主要为甲型流感病毒)而言,它们已经进化为适应人类上呼吸道较凉爽的环境,通常在33°C左右的温度下从容复制。当病毒深入到温度约为37°C的肺部,或者当人体启动免疫应答导致体温飙升至41°C(即发烧)时,普通人类流感病毒的复制机器通常会“卡壳”甚至停摆。发烧因此成为了人体一道天然的“防火墙”,通过热休克效应限制病毒载量,防止感染向重症发展。
然而,这项最新研究表明,这道防线对禽流感病毒而言形同虚设。其根本原因在于病毒宿主的生理差异:野鸭、海鸥等禽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其肠道核心温度常年维持在40°C至42°C之间。这意味着,禽流感病毒在进化过程中已经“预适应”了高温环境。当这些病毒发生溢出效应(Spillover)感染人类时,人体的高烧反应不仅无法抑制病毒,反而恰好提供了类似于其天然宿主的适宜复制环境。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由剑桥大学和格拉斯哥大学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构建了一个精密的体内模型。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实验室适应性的人源流感病毒(PR8毒株),并将其置于模拟发烧温度的小鼠体内。实验结果极具说服力:当小鼠体温升高至发烧水平时,普通人源病毒的复制被有效阻断,感染症状显著减轻;然而,当研究人员将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引入实验后,即便在显著的高热环境下,病毒依然能够疯狂复制,导致实验动物出现严重的肺部病变。这证实了发烧作为防御机制的局限性:它能有效遏制适应了低温的人类病毒,却对适应了高温的禽流感病毒束手无策。
PB1基因:大流行背后的“特洛伊木马”
图片来源:Unsplash/CC0 公共领域
该研究最核心的发现在于锁定了赋予病毒耐热性的分子开关——PB1基因。作为流感病毒聚合酶复合物(Polymerase Complex)的关键组成部分,PB1基因负责病毒基因组的复制与转录。研究团队发现,正是PB1基因决定了流感病毒对温度的敏感性。携带禽源PB1基因的病毒表现出了卓越的热稳定性,使其能够在发烧引发的高温及人体下呼吸道深处的高温环境中存活并增殖。
这一发现具有令人不安的历史回响。回顾20世纪两次毁灭性的流感大流行——1957年的“亚洲流感”和1968年的“香港流感”,基因测序分析显示,这两次大流行的病毒株均发生了基因重配(Reassortment):人类流感病毒与禽流感病毒交换了遗传物质,获取了禽源的PB1基因。这种基因层面的“特洛伊木马”使得原本主要在上呼吸道活动的病毒获得了耐受高温的能力,从而能够入侵肺部深处,引发大规模的重症肺炎和死亡。
格拉斯哥大学医学研究委员会病毒研究中心的第一作者马特·特恩布尔(Matt Turnbull)博士指出,病毒交换基因的能力是新发流感病毒持续威胁的源头。当人类流感病毒与禽流感病毒同时感染同一个中间宿主(如猪)时,这种基因交换极易发生。一旦人类病毒获得了禽类的PB1基因,它就相当于装备了耐高温的“引擎”,能够在人体发烧的防御机制下长驱直入。这一机制的阐明,解释了为何历史上携带禽源基因的大流行毒株往往伴随着极高的致病率。
临床反思与未来大流行防御体系
当前,H5N1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鸟类中持续传播,并零星导致人类感染,其死亡率在历史上一直居高不下。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多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尽管人际传播尚不普遍,但H5N1感染者的死亡率令人担忧。剑桥大学治疗免疫学和传染病研究所的资深作者萨姆·威尔逊(Sam Wilson)教授强调,考虑到H5N1造成的高死亡率(历史数据甚至超过40%),理解其致病机理对于构建防御体系至关重要。
这项研究不仅为病毒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指标——即在监测潜在的溢出病毒时,应将“对发热温度的耐受性”及“PB1基因的来源”作为评估其大流行潜力的核心参数;同时也对现有的临床治疗指南提出了挑战性的科学问题。在传统医疗实践中,布洛芬、阿司匹林等退烧药被广泛用于缓解流感症状。然而,如果发烧是人体抑制普通流感病毒复制的关键机制,那么过早或过度使用退烧药可能会在无意中解除了对病毒的“热封锁”,从而促进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尽管研究团队谨慎地表示,目前修改治疗指南为时尚早,但这一发现无疑提示医学界需要重新审视发热在抗病毒免疫中的功能性角色。
综上所述,剑桥与格拉斯哥团队的这项研究并未止步于基础生物学的发现,它揭示了病毒跨物种传播中一个被长期忽视的物理维度——温度。随着气候变化和生态边界的变动,人畜共患病的风险日益增加,识别如PB1基因这样的关键致病因子,将是我们预测并阻击下一场全球大流行的关键防线。
相关文章
哈喽,大家好,我是小方,今天我们来关注一个既遥远又贴近的现实风险:当太空垃圾成为航空安全的新威胁。万米高空的隐形危机2025年10月,一架在犹他州上空...
2025-11-28 0
甲型流感进入高发期,一些看似无害的日常习惯,其实悄悄在放大感染风险。人们常把目光投向油腻饮食、熬夜疲劳,却忽略了真正推波助澜的“幕后推手”,往往不在餐...
2025-11-28 0
新华社北京11月27日电 题:进一步促消费,增强供需适配性怎么干?这场发布会回应关切新华社记者唐诗凝 日前发布的《关于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
2025-11-28 0
深夜的指挥所里,值班军官盯着雷达闪烁的光点,谁都明白,一旦手滑,西太平洋的海图就会改写。就在各方竭力踩刹车的档口,台湾的新领袖赖清德却猛踩油门,这就是...
2025-11-28 0
文/蔓姐总想回到记忆的深处,裁取一段最澄澈的旧时月光。用它细细包裹这半生的悲欢,那里面,全是关于你的,暖老温贫的寻常。如今的月色,总是隔着一层城市的霓...
2025-11-28 1
►深度亓谈,钦近本质在这里,听见中国走向世界的号角大家好啊,欢迎来到今天的深度观察现场。就在全世界都屏住呼吸,以为美军的航母又要开进加勒比海,战斧导弹...
2025-11-28 1
信息来源: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5-11-bird-flu-viruses-resistant-feve...
2025-11-28 1
11月28日、29日,生肖猪的运势真的要“炸”了! 尤其是29号,错过这一天,可能真要后悔一整年。 最近总有人问:“为什么我明明很努力,但机会总差那么...
2025-11-28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