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高市还没道歉,中日又出现新争端,日本通知中国,必须解释一件事

排行榜 2025年11月22日 02:40 1 cc
高市还没道歉,中日又出现新争端,日本通知中国,必须解释一件事

高市早苗当上日本首相没多久,就在11月7日众议院预算委员会答询时,把台湾海峡局势直接跟日本国家安全绑在一起。她明确说,如果出现大陆方面动用军舰并伴随武力对台湾实施封锁,这种情况很可能被认定为日本的“存立危机事态”。按照日本2015年安保法,一旦认定存立危机事态,自卫队就能行使集体自卫权,参与相关行动。这话一出口,马上就把台海问题拉到日本存亡高度,比以往日本领导人公开表态要直白得多。

高市早苗强调,台海形势已经严重到必须考虑最坏可能,日本西南诸岛和海上运输线都会受直接威胁,日本从台湾进口能源和关键物资依赖很大,任何中断都会乱套。日本媒体当天就大肆报道,NHK、朝日、读卖都把“台湾有事可能成日本存亡危机”放头条。中国这边反应很快,外交部当天就批评这是干涉内政,违反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第二天,中国驻日使馆发声明,重申台湾是中国领土,日本必须遵守一个中国原则。

中国从11月8日开始连续行动,先是外交部亚洲司官员召见日本驻华使馆人员递交抗议照会。11月9日,发言人在记者会上点名批评这种言论制造紧张。11月10日,高市早苗二次答辩时,只说那是假设例子,以后注意不举具体情景,但坚持符合政府一贯立场,没撤回也没道歉。日本自民党保守派觉得这是必要表态,在野党却担心引发误判,一些前首相私下也觉得太冲。

中国不接受这种说法。11月11日再次召见日本驻华大使金杉宪治,层级升到副部级。11月12日,中国文旅部发赴日旅行风险提示,建议公民谨慎。教育部通知高校暂缓赴日交流。海关加强对日本水产品抽检,部分暂停放行。这些直接打到日本旅游和出口痛处,中国游客占日本外国游客消费三成多,前三季度已超700万人次。日本地方旅游协会马上慌了,京都大阪商会向政府报告预测损失巨大。

11月13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召见日本大使,警告如果不纠正将承担后果。日本股市旅游股下跌,ANA和JAL股价受影响。11月14日,中国外务省领事司更新提醒,提到当前中日氛围不利于往来。中国还暂停部分日本企业投资审查。日本农林水产省统计,水产品对华出口占两成多,已有延误。日本媒体开始报道经济冲击,《读卖新闻》说波及民生。

高市早苗这边到11月18日还是没正式道歉,只在内部说注意表述。日本政府反复强调立场没变,坚持一个中国但希望对话。中国措施继续,日本经济研究机构估算,中国游客减少可能让日本一年损失几万亿日元,拖累GDP增长。日本第三季度经济已负增长,工资实际下降,游客少更雪上加霜。日本旅游业协会说,如果中国客减半,影响相当于GDP降0.3个百分点以上。

日本想缓和但不肯在核心让步。11月17日,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局长金井正彰低调来北京,本来是轮流举办的局长级磋商,今年在北京。日方事先说这是常规,别多想,不想被看成专门低头。11月18日,金井正彰跟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刘劲松谈了几小时。日方带材料解释高市言论没偏离一贯立场,希望人员经贸别受影响。刘劲松重申原则,要求公开纠正,不干涉台湾事务。

高市还没道歉,中日又出现新争端,日本通知中国,必须解释一件事

会谈结束,两人一起出门,现场很多记者,大多日本媒体。金井正彰表情严肃,双手下垂。刘劲松双手裤兜,步伐稳当。金井正彰离开时记者围问,一句没说直接上车。刘劲松停下直接答记者,对会谈结果说当然不满意,气氛严肃。这些画面当天就传开,日本电视台反复播,评论员说刘劲松姿势显示强势,金井低头像谦逊。中国网络也转发,强调维护核心利益。

11月19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木原稔在记者会上说,会谈后流传的站立交谈影像,是中方没事先协调就让媒体拍,日方已正式交涉,要求解释。他强调这是常规磋商,不是为特定事件,不想过度曝光。木原稔还说,日本不会对每家媒体报道都评论,但对程序不满。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当天回,现场记者大多日本媒体,中方没安排拍摄,外交部大楼媒体正常聚集,日方指责没依据。

日本这边态度挺别扭,既对影像不满,又不想显得太在意。一些日本媒体说,这等于承认照片损害形象,坐实日方求和没成。日本网络批评政府不肯让步却纠缠小事。中国保持冷静,只重申立场。日本富士电视台节目分析刘劲松服装和姿势,说是故意展示信号。相关话题在日本雅虎浏览超千万。

这件事叠加高市言论,让中日摩擦升级。日本派局长来想降温,结果新添媒体拍摄争议。日本要求解释拍摄安排,中国说没安排,大多日本记者自己来。日本既想关系稳定,又不愿在台湾问题退。日本经济已感压力,中国游客减少、水产品审查都实打实影响。日本第三季度负增长,物价涨工资降,旅游本是支柱,现在更难。

高市还没道歉,中日又出现新争端,日本通知中国,必须解释一件事

高市早苗到11月21日还没正式道歉,日本政府公开说立场符合一贯见解。私下通过局长渠道沟通,但没带来新承诺。中国加强提醒和审查,日本旅游业寒意明显。经济机构预测损失大,日本却为维护首相形象一再得罪中国。这种做法让日本处境更被动,中日局长磋商没化解分歧,关系恶化还在继续。日本在强硬和务实间纠结,北京底线清楚,这事短期难平。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