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对部分退休人员开启养老金重算补发,通知已经正式公布,看看你有份吗?北京人社部门近期发布了重要通知,公布了涉及2025年养老保险待遇核算的计发基数...
2025-11-09 1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方丈
编辑| 幸运
初审| 天坛
三亿人民币能干什么?在海底捞一艘破船值不值?1987年,广东阳江海域发现了一艘沉睡800年的古船,从发现到出水整整等了20年。
2007年12月22日,当540吨重的钢铁沉箱缓缓浮出水面,考古队员们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船舱里到底藏着什么?为什么这艘船能让中国政府下血本打捞?当18万件文物逐一露出真容,答案让所有人目瞪口呆——这哪里是一艘普通商船,分明是一座漂浮在海上的宝库啊!
1987年那个普通的夏天,广州救捞局接了个活儿,帮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在阳江附近海域找一艘叫"莱茵堡号"的沉船。
船没找着,声呐却在海床上扫到了个大家伙。
潜水员下去一看,好家伙,满地都是青花瓷片。
这些瓷器一看就年头不浅,跟他们要找的近代沉船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打捞上来的瓷器送到专家手里,鉴定结果出来了——宋代的!这可不得了,宋朝距离现在可是快一千年了。
消息很快传到了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听说后,立马南下考察。
1989年,这位见多识广的老馆长站在打捞上来的文物前,激动得手都在发抖。
他给这艘沉船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南海一号"。
俞伟超当时就断定,这艘船的价值无法估量。
船体保存完整,文物数量惊人,这在中国考古史上绝对是头一遭。
可问题来了,当时中国的水下考古技术还很落后,根本没有能力进行大规模打捞。
更要命的是,这种级别的打捞需要天文数字般的资金投入。
船就这么躺在海底,一躺就是12年。
这12年里,最怕的就是盗捞分子。
阳江海域那片水域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要是有人摸黑下去偷捞宝贝,那损失可就大了。
国家派了军队在海面巡逻,一天24小时不间断,就怕有人打歪主意。
守了这么多年,经费是个大问题,技术更是个大问题。
国内专家试过好几种方案,有人说分块打捞,把船切成几段慢慢捞;有人说先清理船上文物,再处理船体。
这些方案听着都挺有道理,可操作起来问题一大堆。
船体已经跟海床融为一体了,动一发而牵全身,稍有不慎就可能让整艘船散架。
1999年,转机出现了。
香港商人陈来发听说了南海一号的事儿,这位爱国商人二话不说,掏出120万港币捐给了打捞项目。
别小看这120万,在当年可是救了急。
有了这笔钱,中国水下考古协会正式成立,南海一号的打捞计划重新提上日程。
2001年,考古队用GPS重新给沉船定了位,位置精确到了厘米级别。
2002年,他们决定先试试水,小规模打捞一批文物看看情况。
这次试捞可不简单,潜水员穿着厚重的潜水服,背着氧气瓶,一头扎进漆黑的海水里。
海底的能见度几乎为零,潜水员只能摸着船体一点点探索。
他们在船舱里小心翼翼地挖掘,生怕碰坏了文物。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试捞打捞上来4000多件瓷器。
每一件瓷器都光洁如新,釉色鲜艳得像刚出窑一样。
专家们看着这些瓷器,心里更有底了——这船,值得捞!
试捞的成功给了大家信心,可真正的难题才刚刚开始。
怎么把整艘船完完整整地捞上来?这在全世界都没有先例。
国外的做法一般是在水下就地发掘,把文物一件件捞上来。
可南海一号不一样,船体本身就是无价之宝,必须整体打捞。
2004年,国家终于批准了整体打捞方案,预算三个亿。
这个数字在当年可不是小数目,够在广州买好几栋楼了。
钱批下来了,技术方案也定了——用沉箱打捞法。
什么叫沉箱?说白了就是做个巨大的钢铁箱子,把船连着海床一起装进去,再整个吊上来。
听着简单,做起来难于登天。
工程师们设计的沉箱长35米,宽14米,高12米,总重540吨,比两架波音747还重。
这么大的家伙要精准地套在沉船上,误差不能超过几厘米。
沉箱制造好了,接下来的活儿更考验人。
潜水员要潜到海底,在沉船周围挖出一个巨大的坑,然后把沉箱慢慢沉下去,套在船体外面。
这个过程进行了三年,潜水员累计下潜3016次,水下作业时间达到19.8万分钟。
算算看,这相当于在水下连续待了137天!
海底的作业环境恶劣得超乎想象。
水流湍急,能见度低,水压巨大。
潜水员每次下去只能工作半个小时,上来就得休息好几个小时。
有的潜水员因为长时间泡在海水里,皮肤都泡烂了,可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
考古队长崔勇说过一句话:"我们打捞的不是一艘船,是失落的文明。"
2007年12月22日,这个日子注定被载入史册。
上午10点整,起吊开始了。
现场聚集了上千人,记者、专家、官员、普通市民,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盯着海面。
巨大的起重船开始发力,缆绳绷得笔直,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
540吨的沉箱在水下纹丝不动,起重机的马达轰鸣声越来越大。
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海面上终于出现了气泡。
沉箱在动!
11点30分,沉箱浮出水面的那一刻,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有人激动得哭了,有人跳了起来。
这可是世界上第一次整体打捞古代沉船,中国人做到了!
沉箱被小心翼翼地吊上运输船,缓缓驶向岸边。
阳江专门为南海一号修建了一座"水晶宫博物馆",就等着这位800年的老朋友入住。
船一到博物馆,就被放进特制的大水池里。
这个水池注满了海水,温度、盐度都跟海底环境一模一样,就是为了让船体慢慢适应新环境。
2014年,清理工作正式开始。
考古队员们穿着防护服,拿着小刷子,一点一点清理船体表面的淤泥。
这活儿急不得,每清理出一件文物,都要拍照、记录、编号,整个流程走下来得好几个小时。
2015年1月28日,第一批文物露出了真容。
考古队员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船舱里密密麻麻堆满了瓷器!青花瓷、白瓷、黑瓷、褐釉瓷,各种颜色、各种款式应有尽有。
有的瓷器精美绝伦,花纹复杂得让人叹为观止;有的瓷器朴实无华,却透着一股子实用的美感。
清理工作持续了整整五年。
船舱一层层打开,惊喜一个接一个。
除了瓷器,还有130吨铁器!这些铁器大多是锅、钉、工具之类的生活用品。
别小看这些铁器,在宋代,铁可是硬通货,换成现在的黄金都不为过。
金器的出现更是让人激动。
考古队员清理出了金腰带、金戒指、金簪子,每一件都做工精细,金光闪闪。
有个金腰带上镶嵌着宝石,在灯光下闪着五彩的光芒,这得是多有钱的主儿才戴得起啊!
17000枚铜钱整整齐齐地码在船舱角落,这是船员们的生活费。
还有天秤和砝码,说明船上有专人负责称重交易。
最有意思的是,考古队员还发现了大量动物骨骼——羊、鸡、鹅、猪都有。
看来当年船上的伙食不错,船员们吃得挺好。
有些瓷器上刻着阿拉伯花纹,这可是个重要发现。
说明这艘船要去的地方不是国内,而是遥远的西亚、中东地区。
南海一号走的是海上丝绸之路,目的地可能是波斯湾、阿拉伯半岛那一带。
18万件文物,全部清点完花了好几年。
专家们根据这些文物,拼凑出了南海一号的完整故事。
这是一艘南宋时期的商船,从泉州港出发,装满了中国的瓷器、铁器、丝绸,准备去海外做生意。
船上至少有几十个人,船员、商人、工匠都有。
船为什么会沉?专家推测可能遇到了台风。
南海一号沉没的位置在古代航道上,那一带经常有台风经过。
船在风浪中失去控制,最后沉入海底,所有人都没能逃生。
这艘船的发现彻底改变了历史学界的认知。
以前大家都觉得,宋朝重文轻武,海外贸易应该不发达。
南海一号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宋朝的海洋贸易繁荣得超乎想象!一艘船就装了这么多货物,全国得有多少艘这样的商船在海上跑?
2021年,泉州申遗成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南海一号作为核心实证,为申遗立了大功。
联合国专家称南海一号为"海上敦煌",这个评价可不是随便给的。
敦煌见证了陆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南海一号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两者相互印证,构成了完整的历史图景。
这次打捞还有个意外收获——中国创造的"沉箱整体打捞法"成了世界领先技术。
国外好几个国家找上门来,想学这套技术。
以前都是咱们学别人,这回终于轮到别人学咱们了。
这套技术后来被输出到好多国家,为世界水下考古事业做出了贡献。
有人算过一笔账,南海一号上的文物市场价值超过3000亿元。
三亿的投入换来3000亿的回报,这买卖值不值?可在考古学家眼里,这些文物的价值根本没法用钱来衡量。
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文明的传承者,再多钱也买不来。
王仁义和张松这两位考古队的核心成员,亲眼见证了从发现到出水的全过程。
他们说,每次看到新的文物出土,那种兴奋和激动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那是一种跟历史对话的感觉,好像能听到800年前那些船员的笑声和呼喊声。
三亿人民币,20年等待,18万件文物,南海一号的故事就这么画上了句号。
这艘沉睡了800年的古船,带着南宋时期的辉煌记忆重见天日,让我们看到了祖先们的智慧和勇气。
它告诉我们,中国古代不是只有陆地文明,海洋文明同样璀璨夺目。
这笔三亿的投入,换来的不仅是文物,更是一个民族的自信和骄傲。
信息来源:
国家文物局《南海一号考古发掘报告》(2007-2019)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海一号整体打捞技术方案》(2004)
中国国家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专题展览资料》(202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泉州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文件》(2021)
相关文章
北京将对部分退休人员开启养老金重算补发,通知已经正式公布,看看你有份吗?北京人社部门近期发布了重要通知,公布了涉及2025年养老保险待遇核算的计发基数...
2025-11-09 1
一位四十九岁的女性直言不讳地道出了许多同龄人的心声:女人选择将隐私只展现给丈夫,并非源于羞涩或保守,而是用半生岁月验证过的信任结晶。 这个看似简单的选...
2025-11-09 1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 方丈编辑| 幸运初审| 天坛前言三亿人...
2025-11-09 1
如果你告诉外地人邢台有三千五百年历史,对方会觉得这地方真够古老的,然后问起它现在的情况,你得说它在河北的GDP排名靠后,城市规模跟县城差不多,连地铁也...
2025-11-09 0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材料,结合个人观点...
2025-11-09 1
一看退休年龄又有新变化,大家最关心的还是自己到底啥时候能退,是不是得晚几年才能拿上退休金?最近这波延迟退休和弹性退休政策,直接把社交网络上的讨论气氛拉...
2025-11-09 1
同样是西北省会,兰州一年接待游客量竟然是银川的四倍还多,一位刚从这两地回来的西安人直言不讳:这俩地方给人的感觉,压根儿就不是一回事儿! 很多人一提到西...
2025-11-09 1
驻欧盟使团就欧洲议会允许萧美琴等“台独”头面人物在欧洲议会大楼进行“台独”分裂活动答记者问问:据报道,11月7日,反华组织“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I...
2025-11-09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