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60年代,李鹏夫妇与儿女们在天安门广场,一张温暖的罕见全家福!

排行榜 2025年11月07日 16:22 1 admin

文/大壮实验室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天安门广场对于每个中国人而言,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是新中国的象征,是人们心中的圣地.

60年代,李鹏夫妇与儿女们在天安门广场,一张温暖的罕见全家福!

而一张拍摄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全家福,定格了李鹏夫妇与三个孩子在天安门广场的温馨瞬间,成为了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时代的特殊印记。

60年代,李鹏夫妇与儿女们在天安门广场,一张温暖的罕见全家福!

这张褪色的老照片背后,藏着一个关于革命传承、家国情怀的时代故事,更承载着一段跨越时代的精神传承。

60年代,李鹏夫妇与儿女们在天安门广场,一张温暖的罕见全家福!

在1928年深秋,李鹏在上海出生,彼时,其父李硕勋正为革命事业四处奔走,谁也没有想到,仅仅一年后,这位年仅28岁的革命者就在海口英勇就义,留下了襁褓中的李鹏和妻子赵君陶。

60年代,李鹏夫妇与儿女们在天安门广场,一张温暖的罕见全家福!

失去父亲的庇护后,母亲赵君陶带着年幼的李鹏辗转重庆、延安等地,度过了一段颠沛流离的岁月。

尽管生活艰辛,但赵君陶始终没有放弃对李鹏的教育和培养,她深知,作为革命后代,李鹏肩上承载着特殊的责任和使命。

60年代,李鹏夫妇与儿女们在天安门广场,一张温暖的罕见全家福!

1939年的一天,对于11岁的李鹏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当时,李鹏头缠纱布,正在学校休息,突然,他接到通知,说“家里”有人来了,他明白“家里”指的就是党组织,便立刻往成都的家中跑去。

回到家后,李鹏看到屋里坐满了人,母亲赵君陶正在和一位年龄相近的妇女聊天,这位妇女正是邓颖超。

60年代,李鹏夫妇与儿女们在天安门广场,一张温暖的罕见全家福!

邓颖超看到李鹏进屋,热情地拥住他,还关切地询问他头上纱布的情况,李鹏便简单地将日军轰炸时,自己因害怕从上铺掉下来的经历说给邓大姐。

考虑到李鹏的母亲赵君陶当时正在重庆执行特殊的地下工作任务,为了不给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邓颖超与李鹏的三姨赵世兰商量后,决定将李鹏带到重庆,以便其母亲照顾。

60年代,李鹏夫妇与儿女们在天安门广场,一张温暖的罕见全家福!

于是,李鹏被邓颖超留在了身边,随后被安顿在周公馆,当时周恩来已前往延安,李鹏就与邓颖超一起吃住,后来又被送到育才中学读书。

这段特殊的经历,让李鹏感受到了来自周总理夫妇无微不至的关怀,也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革命的种子。

60年代,李鹏夫妇与儿女们在天安门广场,一张温暖的罕见全家福!

1940年秋天,李鹏在学校再次收到消息,要他赶往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准备前往延安。

在办事处,李鹏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周总理看到李鹏后非常高兴,对邓颖超说:“这孩子都长这么大了,越长越像硕勋了。”

60年代,李鹏夫妇与儿女们在天安门广场,一张温暖的罕见全家福!

当时12岁的李鹏,个子很高,但有驼背的习惯,周总理亲切地拍了拍他的背,又用拳头轻轻敲了敲,嘱咐他要挺起胸膛,这样身体才健康。

在延安的日子里,李鹏经常能够见到周总理夫妇,他们对李鹏的关心和爱护,让李鹏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60年代,李鹏夫妇与儿女们在天安门广场,一张温暖的罕见全家福!

李鹏也一直留在延安,直到抗战结束,这段经历不仅让他接受了革命的洗礼,也让他深刻理解了父亲那一代革命者的理想和追求。

周总理的言传身教,对李鹏的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周总理教会我的,不仅是如何做人,更是如何为国家、为人民服务。”这种超越血缘的亲情,成为了李鹏人生路上最温暖的灯塔。

60年代,李鹏夫妇与儿女们在天安门广场,一张温暖的罕见全家福!

在成长过程中,李鹏始终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和对革命事业的信仰,革命年代,为了给新中国培养技术人才,党组织选拔一批烈士遗孤送往苏联学习。

李鹏因为成绩优异入选,先后进入伊万诺沃动力学校和莫斯科动力学院专攻水电专业。

60年代,李鹏夫妇与儿女们在天安门广场,一张温暖的罕见全家福!

李鹏同志(后排左)在苏联伊万诺沃动力学院补习数理化及俄文时与同学合影

在苏联学习期间,李鹏亲眼目睹了现代化电力设施给人民生活带来的便利,这让他立下了一个坚定的目标:回国后要让中国的老百姓都用上电,让家乡的工厂都亮起灯,

1955年,27岁的李鹏学成归国,令人意外的是,他没有选择留在北京的机关单位,而是主动申请到基层水电站工作,最终被分配到吉林丰满水电厂。

60年代,李鹏夫妇与儿女们在天安门广场,一张温暖的罕见全家福!

李鹏同志(前排右四)在丰满发电厂2号机组旁与苏联专家合影。

这一选择,体现了他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的实干精神,也彰显了他实现“让中国亮起来”誓言的决心。

在丰满水电厂,李鹏不仅开始了他的电力事业,还遇到了他相伴一生的妻子朱琳,1957年元旦,吉林市东关宾馆举办了一场联欢会,邀请了苏联援华专家以及各工厂负责人,李鹏作为丰满水电厂的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60年代,李鹏夫妇与儿女们在天安门广场,一张温暖的罕见全家福!

当时,时任吉林市长张文海在发言时引用了不少古诗词,这让现场的俄语翻译们犯了难。

就在众人尴尬之际,有人喊了一句“找102厂的朱琳来”,很快,一个穿着紫红色套装、梳着两条长辫子的姑娘走了出来,她就是朱琳。

60年代,李鹏夫妇与儿女们在天安门广场,一张温暖的罕见全家福!

李鹏一下子就被这个姑娘吸引了,后来他在回忆录里写道:“她眼睛亮,举止大方,翻译时条理特别清楚,一看就是个有真本事的人。”

更巧的是,联欢会开始后,李鹏发现自己和朱琳坐在同一桌,舞会环节,他鼓足勇气邀请朱琳跳舞,两人用俄语聊天,彼此都有了好感。

60年代,李鹏夫妇与儿女们在天安门广场,一张温暖的罕见全家福!

此后,李鹏借着给苏联专家送资料的机会,专门绕路去江北专家招待所看望朱琳,两人从家庭情况聊到工作理想,感情也越来越深。

朱琳不仅容貌秀丽,而且才华出众,对事业有着执着的追求,这两个优秀的年轻人在相识相知的过程中,发现了彼此价值观的高度契合。

60年代,李鹏夫妇与儿女们在天安门广场,一张温暖的罕见全家福!

1958年春节,李鹏带着朱琳回北京见母亲赵君陶,赵君陶是早期共产党员,她对朱琳十分满意,当即就说“这姑娘靠谱,能陪你走一辈子”。

同年7月10日,李鹏和朱琳在北京登记结婚,婚礼十分简单,赵君陶做主持,还特意煮了一锅红烧肉,算是给新人的祝福。

60年代,李鹏夫妇与儿女们在天安门广场,一张温暖的罕见全家福!

婚后的生活平淡而充实,李鹏忙着跑水电站建设,从吉林到三门峡,再到葛洲坝,经常一出差就是几个月,朱琳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家庭,还把李鹏写的家书都收在铁盒子里。

那些信里,既有关于工作的专业内容,也有对家人的温柔牵挂,这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感情,历经岁月淬炼而愈发深厚。

60年代,李鹏夫妇与儿女们在天安门广场,一张温暖的罕见全家福!

后来,李鹏和朱琳有了三个孩子:长子李小鹏、女儿李小琳和幼子李小勇,尽管工作繁忙,李鹏和朱琳对三个孩子的教育却从未松懈。

他们一直强调“要靠自己,不能沾家里的光”,注重培养孩子们独立自主的能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60年代,李鹏夫妇与儿女们在天安门广场,一张温暖的罕见全家福!

长子李小鹏继承了父亲的专业,考上清华大学电力系,后来成了电力工程师,参与过多个大型水电站的建设。

女儿李小琳同样学电力,从基层岗位做起,后来在中电国际担任高管,凭着能力被称为“电力一姐”。

60年代,李鹏夫妇与儿女们在天安门广场,一张温暖的罕见全家福!

李鹏总理与女儿李小琳

幼子李小勇则受爷爷李硕勋的影响,长大后直接参了军,在部队里从普通士兵做到干部。

李鹏夫妇的教育理念,体现了革命家庭对子女的严格要求,他们不给孩子特殊待遇,而是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60年代,李鹏夫妇与儿女们在天安门广场,一张温暖的罕见全家福!

李鹏夫妻与邓颖超

这种教育方式,使得三个孩子都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不俗成就,延续了家族的责任与担当。

李鹏家庭的革命传承,在其小儿子李小勇的婚姻中得到了进一步延续,李小勇的妻子正是叶挺将军的孙女叶小燕,叶挺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功勋卓著,足以比肩元帅。

60年代,李鹏夫妇与儿女们在天安门广场,一张温暖的罕见全家福!

说来也巧,两个革命家庭的缘分得以延续,还得从周总理说起,叶挺的家人,同样也得到过周总理的关照,叶挺被国民党囚禁时,周总理一直想方设法保护他的家人。

叶挺儿子叶正明小时候就在周总理的安排下,在延安保育院读书,后来去苏联留学,也是周总理亲自过问的。

60年代,李鹏夫妇与儿女们在天安门广场,一张温暖的罕见全家福!

左一叶大鹰、左二妹妹叶小燕、左三母亲安琪、左四父亲叶正明

周总理在李鹏父亲李硕勋牺牲后,一直关心着李鹏和他母亲的生活;同时,周总理也对叶挺将军的家人给予了很多关照,这种特殊的缘分,让两个家庭在多年后有了更深的联结。

叶小燕从小就受到祖父叶挺和父亲叶正明的影响,她深知“革命后代”这四个字所承载的责任。

60年代,李鹏夫妇与儿女们在天安门广场,一张温暖的罕见全家福!

她没有把“叶挺孙女”“李鹏儿媳”这些身份当光环,而是把它们当成了自己的责任,她积极参与传承红色精神的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叶挺将军的故事以及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

60年代,李鹏夫妇与儿女们在天安门广场,一张温暖的罕见全家福!

李鹏总理生前常说:“我们这代人经历的苦,年轻人可能不懂,但革命精神不能断。”这句话道出了革命后代的心声。

60年代,李鹏夫妇与儿女们在天安门广场,一张温暖的罕见全家福!

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李鹏一家三代人的经历,折射出中国现代史的变迁,而蕴含其中的革命精神和家国情怀,却始终如一,代代相传。

60年代,李鹏夫妇与儿女们在天安门广场,一张温暖的罕见全家福!

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不禁感慨:正是无数像李鹏家庭这样的普通而又不普通的中国家庭,共同构筑了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他们的故事,已然成为民族记忆的一部分,继续照亮着前行的道路。

参考资料:

重庆日报传媒:跟着名篇学党史|叶挺: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2021-12-10

60年代,李鹏夫妇与儿女们在天安门广场,一张温暖的罕见全家福!

人民网:叶挺与李秀文患难夫妻情:陪夫坐牢 生死与共 2010-02-21

60年代,李鹏夫妇与儿女们在天安门广场,一张温暖的罕见全家福!

人民网——李鹏新书回忆爱情:与朱琳互称"大琳""大鹏" 2014年06月30日

60年代,李鹏夫妇与儿女们在天安门广场,一张温暖的罕见全家福!

中国新闻网——李鹏新书忆爱情婚姻:与朱琳互称"大琳""大鹏"(图)(2) 2014年06月29日

60年代,李鹏夫妇与儿女们在天安门广场,一张温暖的罕见全家福!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