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美国拉十国搞稀土联盟想卡脖子?中国芯片一夜破局,这叫釜底抽薪

排行榜 2025年11月05日 17:03 1 admin

前言

谁能想到,中美高层会晤的掌声还没消散,白宫就急不可耐地拉上九个国家,搞了个“关键矿产联盟”,矛头直指中国的稀土供应链。

这场看似声势浩大的围堵,背后却是美国对霸权地位的焦虑——既想合作获利,又怕被超越。

而中国,早已用行动给出了回应。


美国拉十国搞稀土联盟想卡脖子?中国芯片一夜破局,这叫釜底抽薪


联盟背后的战略焦虑

10月24日,G7联合乌克兰、韩国、澳大利亚发布声明,宣布成立“关键矿产联盟”,宣称要“减少对单一国家的依赖”。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个“单一国家”指的就是中国,稀土作为高科技产业的核心资源,一直是中美博弈的焦点。

而美方此举,与其说是一场战略进攻,不如说是对自身短板的心虚——中国掌控着全球60%的稀土开采和85%的精炼产能,美国虽有矿藏,却缺乏完整的产业链。

更讽刺的是,就在联盟成立前一周,美国刚与中国达成协议,将部分稀土进口关税降至10%,以换取中国暂停稀土出口管制一年,这种前后矛盾的操作,连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都公开抱怨:“政治口号挡不住市场规律。”

中国突破:从稀土到芯片的“反卡脖子”实战

压力之下,中国的技术突围反而加速,10月中旬,北京大学团队宣布成功研制出24位高精度模拟矩阵芯片,其算力能效比传统GPU提升千倍。可直接应用于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领域,这一突破意味着,中国在高端芯片设计上不再受制于人。

与此同时,彭海琳教授团队通过冷冻电镜技术,将光刻胶分子结构解析精度提升至原子级别,使芯片缺陷率从行业平均的5%降至0.05%。此前,日本企业曾垄断光刻胶市场90%的份额,而中国企业的量产能力已逐步覆盖国内40%的需求。这些进展不是凭空而来——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持续投入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

美国拉十国搞稀土联盟想卡脖子?中国芯片一夜破局,这叫釜底抽薪


联盟的裂痕:利益至上的现实选择

所谓“十国联盟”,实则各怀心思。欧洲国家一边附和美国,一边加紧对华合作:德国大众第三季度在华销量占其全球份额的42%,法国空客在积极寻求中国的订单日本嘴上喊着“供应链多元化”。但其重稀土进口量仍有70%依赖中国,丰田高管私下承认:“离开中国稀土,电动汽车生产线撑不过一个月。”

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的处境更尴尬——澳方稀土矿虽多,但精炼设备需从中国进口;马来西亚的稀土加工厂因缺乏中方技术支援,目前产能利用率不足30%。这种依赖关系,让联盟的“团结”显得苍白。


美国拉十国搞稀土联盟想卡脖子?中国芯片一夜破局,这叫釜底抽薪


中方的底牌:规则与实力并存

面对施压,中国商务部10月22日明确表示,任何国家若配合美国打压中国产业链,将触发《反外国制裁法》,这话并非空谈——2025年以来,中国已对三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许可管理,合规企业仍可正常贸易,但若遭遇恶意断供,反制措施将立即启动。

更关键的是,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巨大市场持续吸引着全球投资英特尔、高通等美企一边游说美国政府放宽限制,一边追加在华投资。

正如一位行业观察者所说:“资本家用脚投票,比政客用嘴投票诚实得多。”


美国拉十国搞稀土联盟想卡脖子?中国芯片一夜破局,这叫釜底抽薪


总结

美国的“小圈子”战略,暴露的是霸权思维与全球化现实的脱节。

而中国用技术突破与市场韧性证明:合作而非围堵,才是未来的主流。稀土博弈的终局,不取决于谁拉的盟友多,而取决于谁更能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事。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