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没有独立的财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贫困

排行榜 2025年11月05日 02:18 1 cc
没有独立的财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贫困

今天这篇内容,来自我给《金钱的艺术》写的推荐。作者 摩根·豪泽尔是之前畅销书《金钱心理学》的作者。

这本书很有意思,首先写法上,就符合当代的阅读习惯,读起来不累,更像是微博/推特的合辑。其次,这本书并不关注怎么赚钱,而是关注我们怎么认知钱。金钱的学问远比常人认为的复杂和深厚。

希望这些内容能给你带来启发。

没有独立的财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贫困

——

我是一个产品经理,和内容创作者,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内心一直在探讨一个问题:如何过上一种更自主、更有意义的生活?

职场、事业、情感、价值...... 这些生活的切面,都绕不开一个词——钱。很多人似乎普遍接受了一个默认道理:更多的钱等于更好的生活。

真的是这样的吗?

我曾经加入过互联网的创业大潮,认识了一些在红利期上升期赚到很多钱的朋友。他们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如今并不开心,意志颓废,生活崩溃。因为他们视野所及,无非富豪,内心所想,全是不够。

我创业做消费品时,也认识了开着自己的小店的朋友,每天生活朴素,但始终乐呵呵。他们看来,一粥一饭,一瓢一饮,生活所需,已然满足。

我见到有处境艰难的朋友,认为钱是一切苦难的根源,有了钱什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然而随着赚的钱越来越多,他的问题并未减少,反而平添了其它的烦忧。

我也见到有获得意外之财的朋友,谨慎规划,严肃持守,唯恐流失,却始终不敌投资失败、消费铺张,终于返贫如初。

这些故事,都在警醒我自己,钱并非那么简单,不是此处赚得、彼处花去而已。对钱的认知,会大抵决定我们过怎样的一生。

很多我内心留下的碎片认知、零星感悟,在看到摩根·豪泽尔的《金钱的艺术》这本书时得到了串联。那些模糊的感受,在书里找到了很多具体的表达,读得畅快,余味悠长。

比如,在如今这个追求“即时满足”和“一夜爆红”的时代,“复利”这个词常与快速致富联系在一起。但豪泽尔提出了一个更具操作性的概念——静默复利(Silent Compounding)。

他讲述了那些一生从事普通工作,却最终积累了巨额财富的普通人的故事。不是抓住了某个风口乘风破浪,也不是拥有什么内幕消息,他们的超能力,恰恰是“默默无闻”。几十年来,他们只是安静地、持续地储蓄和投资,从不炫耀,从不攀比,也从不因市场的短期波动而焦虑。他们能够屏蔽外界的噪音,完全按照自己的节奏行事。

我颇有共鸣。作为内容创作者,我们太容易陷入“流量焦虑”和“数据竞赛”的陷阱。身边每天盯着播放量、订阅量的内容创作者朋友,未必可以一夜爆火;但身边坚持创作、不断积攒影响力复利的朋友,则更可能建立了更坚韧的个人品牌。

我们日复一日地打磨内容,录制播客,与听众互动,这个过程实则是为自己的事业账户进行定投。起初,可能看不到什么惊人的回报,但回报会在未来的某个节点,以指数级的形式到来。反而追求一击必中,是内容创造中的妄念。

豪泽尔说:“致富最快的方式,就是慢慢来。”

道理简单,想清楚这个道理,很难。我们并不需要急于向世界证明什么。目光不妨更长远一些。

“静默复利”是方法论,而书里提到的“独立性”是我们可以明确的目标。

豪泽尔认为:没有独立的财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贫困。

我们通常认为,有钱意味着可以买豪车、住豪宅。但豪泽尔认为,金钱能买到的最宝贵的东西,其实是自由——那种每天醒来,可以对自己说“今天我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的底气。

你银行里那些“未曾花掉的钱”,并非闲置资金,而是你为自己购买的一份份“独立性”和“选择权”。你储蓄的每一块钱,都在为你未来的自由投票。

这个观点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高收入人群,比如那些在投行每周工作100小时的律师,在互联网公司半夜回家的中层高 P,反而会通过“报复性消费”来弥补内心的痛苦。因为他们虽然“有钱”,却没有“富裕”。他们用掌控自己时间的自由,换取了高薪,然后再用金钱去买须臾之乐,试图填补失去自由的空虚。这是得不偿失的交易。

我深有体会。当我自己从西二旗后厂村搬到西湖附近,从大厂转变成一个自由职业者,才发现富有真的不是银行账户里的钱而已。

对我而言,富有指的是,有闲时去坐在水边发呆,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富有指的是,有精力打开一款宫崎英高的游戏,魂梦任悠扬,千里烟波一剑挑。是有心思跟爱人过节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这种松弛感的背后,是需要建立一个能赋予自主权的系统。让你有底气对不喜欢的合作说“不”,有自由去探索那些小众但自己真正热爱的话题,有时间去体验生活。这份由金钱带来的“独立性”,远比任何奢侈品都更能滋养我们的灵魂。

豪泽尔还提到:你以为自己想要的是一辆豪车,但你真正渴望的,其实是拥有这辆车之后,能得到的他人的尊重、钦佩和关注。

我们常常将物质等同于幸福,这是一个巨大的误解。我们真正追求的,是爱、归属感、价值感这些深层次的情感需求。而花钱,只是我们试图满足这些需求的、最直接却也最不可靠的手段。

那么,如何才能找到真正能让自己幸福的东西呢?豪泽尔的建议是:去尝试。

就像我目前的工作一样。我曾经创业过、加入过小公司、进过大厂,如今选择成为一个独立的内容创作者,正是千帆过尽的选择。

花钱也是如此。贵的餐厅不一定适合你的口味,好的商场能给你最佳体验。这个过程,本质上是一场自我探索。在信息爆炸、社交媒体聒噪的当下,我们更需要尊重自己内心的声音。

摩根·豪泽尔的《金钱观》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人生智慧之书。它不会给你任何捷径,正如人生没有任何捷径,仅仅有钱也无法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但对钱的充分认知,可以让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更有掌控力。

希望各位读者都能从书中理解到,我们需要的,从来不是更多的钱,而是用钱换来的、那份无可替代的,独立和自由。

END

——

点击原文,可查看购买链接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