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5亿贷款不翼而飞!美国某企业踩雷惊天骗局,资金流向成谜

排行榜 2025年11月02日 21:31 1 cc

据纽约发布的消息,全球资管巨头贝莱德旗下的私人信贷部门HPS Investment Partners,近日被卷入一起涉案金额高达5亿美元的贷款欺诈案。据《华尔街日报》独家报道,印度裔美国电信企业家班金·布拉姆哈特被指控精心设计“令人瞠目结舌”的金融骗局,通过伪造客户资料套取巨额贷款,如今HPS正全力追讨这笔“消失的资金”,而这一事件已引发全球金融界对私人信贷市场风险的高度警惕。

这起骗局的核心人物布拉姆哈特,在电信行业摸爬滚打30余年,是Bankai集团的创始人,旗下掌控着Broadband Telecom与Bridgevoice两家公司,对外宣称“为全球电信运营商提供基础设施与核心服务”。正是这层“资深从业者”的光环,让HPS放松了警惕,一步步陷入其精心编织的陷阱。

5亿贷款不翼而飞!美国某企业踩雷惊天骗局,资金流向成谜

骗局的运作模式并不复杂,却精准击中了信贷审核的漏洞。据诉讼文件显示,布拉姆哈特授意团队伪造大量虚假客户账户与应收账款凭证,用这些“纸面财富”作为抵押,向以HPS为代表的美国贷方申请贷款。《华尔街日报》获取的庭审资料显示,仅2023年一年,他就通过这种方式骗取贷款超2亿美元,而贷方直到2024年8月才发现,所谓的“抵押收入来源”全是空中楼阁。

作为贝莱德布局私人信贷的核心平台,HPS的入局颇具代表性。2020年9月,HPS首次向布拉姆哈特的企业放贷,初期风险敞口控制在5000万美元以内。随着“虚假业绩”的持续呈现,HPS的信任不断加码,到2024年8月,累计贷款已飙升至4.3亿美元,占此次欺诈案总金额的86%。“私人信贷市场近年扩张太快,部分机构为抢项目,把‘尽职调查’简化成‘形式审查’,这给了骗子可乘之机。”华尔街资深信贷分析师马克·斯坦恩向记者直言。

5亿贷款不翼而飞!美国某企业踩雷惊天骗局,资金流向成谜

这起骗局并非孤例。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私人信贷欺诈案同比增长47%,平均涉案金额达1.2亿美元,远高于2020年的3200万美元。此前,美国私募巨头KKR曾因类似的“虚假应收账款”骗局损失1.8亿美元,而此次贝莱德的“踩雷”金额,创下今年私人信贷行业欺诈案新高。

法国巴黎银行的卷入,让这起美国本土骗局延伸为跨国金融事件。据知情人士向《华尔街日报》透露,法国巴黎银行作为联合投资方,通过两只HPS信贷基金,为布拉姆哈特的企业提供了近一半的贷款资金,目前其涉案金额已超2亿美元。“我们正配合HPS的调查,并启动内部风控复盘。”法国巴黎银行发言人在声明中仅作简短回应,未透露更多细节。

随着调查深入,一笔笔资金的“隐秘流向”浮出水面。HPS在核查中发现,大部分贷款资金并未用于企业经营,而是通过复杂的交易结构,转移至印度和毛里求斯的离岸账户。“这些账户多以空壳公司名义开设,资金到账后迅速拆分,部分流入房地产领域,部分则通过地下钱庄‘洗白’。”参与调查的律师团队透露。离岸账户的信息不透明性,给资金追讨带来极大阻碍。

这场持续数年的骗局,最终因一个细节暴露。2024年7月,HPS的风控人员在核对资料时发现,布拉姆哈特提供的“核心客户”电子邮件地址存在明显异常——多个邮箱后缀与客户官方域名不符,且无法正常收发邮件。当风控团队就此质询布拉姆哈特时,他先是矢口否认,随后便彻底失联。

调查人员随即前往其位于纽约的办公室,发现大门紧锁,室内已人去楼空;而他在花园城的私人住宅同样空无一人,仅车道上停放着特斯拉、保时捷等多辆豪华汽车,暗示主人“仓促撤离”。有消息称,布拉姆哈特可能已潜回印度,但他的律师坚决否认:“我的当事人只是暂时调整工作地点,所谓‘潜逃’纯属无稽之谈。”截至发稿,布拉姆哈特的下落仍无确切消息。

随着骗局败露,布拉姆哈特的商业帝国迅速崩塌。其旗下两家核心公司已根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申请破产保护,财报显示,两家公司累计负债超50亿美元,远超其账面资产。此前,他在LinkedIn上的个人资料已悄然删除,这个曾在电信行业风光无限的“大佬”,如今只留下一堆烂摊子。

此次事件,再次将快速扩张的私人信贷市场推上风口浪尖。Preqin数据显示,全球私人信贷市场规模已从2018年的8100亿美元飙升至2024年的1.7万亿美元,但行业透明度评分仅为3.2分(满分10分)。“欺诈风险与监管滞后,正在成为私人信贷的‘阿喀琉斯之踵’。”斯坦恩警告,“如果不能建立更严格的跨机构核查机制,类似的‘5亿美元骗局’可能还会重演。”目前,HPS已联合法国巴黎银行成立专项追讨小组,这场横跨美、印、法三国的资金迷局,仍在持续发酵。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