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每座城市都有TA的“性格”与“基因”,而生活于此的跑者正是其最生动的外在呈现。他们的故事,是城市发展的注脚。他们的奔跑轨迹,串联起中国路跑的变...
2025-10-31 0
中国正无可避免地驶入一个持续数十年的“死亡高峰期”。
这不是危言耸听。
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中国总人口为14.08亿,连续第三年出现负增长。
更引人注目的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首次突破3.1亿大关,占总人口的22%。
这意味着,每五个中国人里,就有一个是老年人。
每年超过千万人的生命走向终点,这个数字在未来几十年还将持续攀升。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的预测模型甚至指出,到2061年,年死亡人数可能接近1900万。
很多人看到这些数字的第一反应是恐慌:
我们的社会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死亡人数会如此集中地爆发?这听起来像一场缓慢进行的灾难。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趋于稳定,百废待兴,迎来了第一波“婴儿潮”。
那时,年均出生人口超过2000万。
紧接着,在经历了短暂的困难时期后,从1962年到1975年,中国迎来了史上最猛烈、持续时间最长的第二波“婴儿潮”。
那十二年间,年均出生人口高达2700万,1963年更是创下了接近3000万人的历史纪录。
这两波婴儿潮,在短短二十多年里,为中国带来了超过4亿的新生儿。
他们是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是后来“人口红利”的绝对主角。
现在,这笔庞大的“人口资产”正在进入结算期。
第一波婴儿潮出生的人,如今已是70至80岁高龄的老人;而规模更庞大的第二波婴儿潮一代,也正以每年超过2000万人的速度,集体跨过60岁的门槛,正式步入老年。
社区的统计数据生动地印证了这一点:2023年去世的老人中,近七成来自这两波婴儿潮。
几十年前排山倒海般的“出生大爆发”,正在以“死亡回响”的方式,在今天的社会中得到体现。
更关键的因素在于,这几亿人“活得太久了”。
建国初期,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仅有35岁。
这意味着,在当时,一个孩子能否顺利活到成年都是个未知数。
而今天,这个数字已经飙升到了79岁。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背后是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疫苗的普及、医疗技术的飞速进步以及慢性病的有效控制。
正是这种进步,让婴儿潮时期出生的绝大多数人,没有在战乱、饥荒、瘟疫中被“被动减员”,而是大概率地、健康地活到了老年。
过去分散在各个年龄段的死亡事件,如今被现代医学显著推迟,并高度集中在了60至90岁这个区间。
这就形成了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我们国家的分年龄死亡率其实一直在下降,从建国初期的20‰降至如今的不到8‰,说明我们越来越长寿;另一方面,由于那两拨婴儿潮造就的庞大老年人口基数,即便死亡率很低,乘以这个巨大的基数,得出的死亡总人数依然会急剧上升。
所以,所谓的“死亡高峰”,本质上不是“死得快”,而是“活得长”之后,一个庞大人口队列必然会经历的自然代谢过程。
理解了原因,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高枕无忧。
这场由“长寿”驱动的人口结构巨变,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考验着我们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从家庭到国家,从生前的照护到身后的安宁。
压力首先传导至家庭这个最基本的单元。
独生子女政策塑造的“4-2-1”家庭结构,意味着一对年轻夫妻可能需要同时照料四位甚至更多的老人。
这早已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而是压在无数80后、90后肩上的沉重现实。
社交媒体上,一个北京80后独生女的事迹引发了广泛共鸣。
她月薪八千,生活本还算过得去。
但父亲一次意外摔断腿,母亲又被确诊阿尔茨海默病,瞬间让整个家庭陷入瘫痪。
为了照顾双亲,她不得不辞去工作,家庭收入锐减,个人职业发展中断,精神与经济的双重压力让她喘不过气。
这并非个例,而是数千万个家庭正在或即将面临的困境缩影。
当家庭不堪重负,社会的支撑体系就必须跟上。
然而,我们的公共服务体系,在汹涌而来的“银发浪潮”面前,也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先看养老。
全国养老床位约800多万张,但实际需求早已突破1000万张。
在一线城市,一家口碑稍好的公立养老院,排队等候三五年是常态。
而私立养老机构虽然选择更多,但普通床位动辄每月上万,高端的甚至高达两三万元,这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而言,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开支。
护理人员的缺口更是惊人,全国仅有约50万名持证护理员,而实际需求缺口高达600万,专业的、有经验的护理员更是千金难求。
再看医疗。
各大医院的老年病科、慢性病门诊常年人满为患,占据了门诊总量的40%以上。
老年人常见的“三高”、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不仅消耗着大量的医疗资源,也给医保基金带来了巨大的支付压力。
最后,是生命的终点站——殡葬。
当死亡人数逐年攀升,“身后事”也成了一门昂贵的“生意”。
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一块位置尚可的墓地价格动辄十几万、几十万元,其单价甚至超过了市区的房价,催生了“墓地刺客”的网络热词。
民政部门预测,未来几年,全国需要新增数百家殡仪馆和数千台火化设备,才能勉强应对即将到来的需求高峰。
然而,挑战的另一面往往是机遇。
这场深刻的社会转型,也正在倒逼我们进行一场从宏观政策到微观生活的全面变革。
一个规模庞大的“银发经济”市场正在崛起。
这3.1亿老龄人口,不再仅仅是需要被照顾的群体,他们也是拥有消费能力的庞大市场。
从健康监测设备、适老化改造,到老年旅游、文化娱乐,一个全新的蓝海正在形成。
更重要的是,社会观念的转变。
当死亡变得不再遥远和罕见,人们开始更理性、更坦然地讨论它。
海葬、树葬等生态安葬方式逐渐被接受,生命教育课程开始走进中小学课堂,安宁疗护让生命的最后一程走得更有尊严。
中国正在经历的,是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早已走过的路。
这场“死亡高峰”不是末日审判,而是一场成年礼。
它标志着中国彻底告别了“人口红利”时代,开始转向挖掘“人才红利”和“长寿红利”的新阶段。
参考资料:
中国将迎来人口死亡高峰,专家呼吁加快安宁疗护体系建设|最新研究
2024-07-06 18:01·界面新闻
“十四五”以来社会民生统计报告发布,全国人口总量为14.08亿人
2025-09-28 21:20·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文章
 
                            
                            编者按:每座城市都有TA的“性格”与“基因”,而生活于此的跑者正是其最生动的外在呈现。他们的故事,是城市发展的注脚。他们的奔跑轨迹,串联起中国路跑的变...
2025-10-31 0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材料,结合个人观点...
2025-10-31 0
 
                            
                            连日来,“热播剧《沉默的荣耀》主演于和伟将1200万元片酬全部捐吴石烈士纪念馆”的消息在网上流传,其真实性引发质疑。10月30日,记者联系吴石出生地福...
2025-10-31 0
今天给各位分享边锋斗地主透视软件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边峰斗地主透视挂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微信小程序欢乐...
2025-10-31 0
 
                            
                            连日来,“热播剧《沉默的荣耀》主演于和伟将1200万元片酬全部捐吴石烈士纪念馆”的消息在网上流传,其真实性引发质疑。10月30日,记者联系吴石出生地福...
2025-10-31 0
 
                            
                            爬三楼就喘,躺下就心慌,跑步十分钟第二天像被车撞,这种崩溃感觉很多人以为是“体质差”。 真正原因,可能是心脏已经悄悄罢工。 北京一位跑友,35岁,月跑...
2025-10-31 0
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就火箭研发延迟提出批评之际,埃隆·马斯克旗下SpaceX提出了一项更快的宇航员登月方案。该公司在周四发布于官网的长篇更新中...
2025-10-31 0
 
                            
                            1955年,全军大授衔,是中国军队历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集体评定。新中国诞生不久,军队亟需制度化、正规化,而授衔就是其中最标志性的动作之一。军衔评...
2025-10-31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