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特朗普称:“电磁弹射是愚蠢的电动玩具”,他喜欢甲板上的那股气。央视新闻多家媒体聚焦特朗普在日本针对电磁弹射发布的结论,现...
2025-10-30 0
2025年10月18日,杨振宁在北京逝世,24日,人们自发来到八宝山悼念送别杨振宁先生。
可是,有一个名字,本该和他并肩出现,却安静得像从未存在过。这个名字,叫李政道。
他和杨振宁,是华人世界里最早摘下诺贝尔奖桂冠的两个人,曾是并肩作战的兄弟,如今却像是活在两个世界的人。
一个万众瞩目,一个鲜为人知。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1957年10月,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公告让全球华人挺直了腰杆。
杨振宁和李政道因"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斩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华人科学家首次摘得这项科学界的顶级荣誉。
这对曾被奥本海默誉为"普林斯顿最美风景"的搭档,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不久就走到形同陌路的地步。
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两人合作写论文时,两人就因署名顺序问题起过争执。
李政道说第一篇论文核心定理是他证明的,并按照国际学界惯例,署名该按姓氏英文首字母排序,可是杨振宁以年长为由要求署名在前,但那会儿两人刚合作不久,碍于情面,他虽满心别扭还是勉强同意了。
到第二篇论文,杨振宁似乎还想按老规矩来,李政道据理力争才把顺序倒了过来,可这一来一回的争执,已经让两人心里有了隔阂。
等到了1957年拿诺奖时,杨振宁又提出要按年龄排序受奖,让自己走在李政道前面。更让人意外的是,他夫人还提出,在诺奖晚宴上想走在李政道夫人前面,好由国王作陪。
李政道一听就皱了眉,当即就表示不同意。他觉得这太荒唐了,诺奖表彰的是学术贡献,从来没有按年龄排先后的规矩。
可杨振宁没松口,还转头去求李政道的夫人帮忙劝说。虽然李政道勉强答应,但经此一事,两人之间原本就没完全愈合的裂痕,彻底扩大了。
但据了解,二人交恶真正的导火索是1962年《纽约客》的一篇长文,当时杂志为了深入报道他们合作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文稿里原本按之前学术报道的惯例,用 “李和杨” 来指代两人。
可杨振宁看到初稿后,却明确提出了要求:不仅要把文中所有“李和杨”的表述都改成“杨和李”,还得专门加一段注释:“姓氏排序不代表贡献大小”。
李政道得知后,当场就直言这种要求“太无聊”。这场围绕“称呼顺序”的争执,把之前所有的分歧全都翻了出来,彻底耗尽了两人最后一点合作情谊。
裂痕之后,两个人的人生轨迹,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
在1954年,杨振宁和米尔斯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更是让他的知名度更上一层楼。
起初根本没人把这个理论当回事,毕竟当时连实验验证的条件都没有。
可几十年后,这个理论却成了粒子物理学的"圣经",就像搭建起一座宏伟的大厦,那它就是地基,后来的弱电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建立的。
更牛的是,围绕这个理论诞生了好几个诺贝尔奖,有人说它能和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平起平坐,这话真不算夸张。
而随着中国公众科学素养的提升,这一理论被不断提及和推崇,进一步巩固了其“科学巨匠”的崇高地位。
而李政道先生当然也在持续做研究,但若论在公众层面的影响力和后续开创性成果的广度,相较于杨振宁那项被誉为“现代物理学基石之一”的杨-米尔斯理论,就显得没有那么强的“破圈”效应了。
2003年,杨振宁又做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这个决定让他在国内的关注度又上了一个台阶。
81岁的他决定回国定居,并在2015年放弃美国国籍,重新加入中国国籍。
回国后的他说要把"重振清华理科"当成人生最后一件大事来办。八十多岁的老人,居然亲自给本科生上基础物理课,连教案都不用带,知识点张口就来。
不仅如此,他还牵头创办了清华高等研究院,到处奔波募集资金,把世界顶尖的科学家都请来任教。
这一系列的选择,让他不仅仅是一位科学家,更成了一位具有象征意义的公众人物,一个“落叶归根”的典范。
大家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自然能更频繁地看到、听到他的消息。
除此之外,杨振宁先生的私生活,也是充满了戏剧性和话题点,这恰恰是媒体最喜欢报道的。
他晚年与翁帆女士的婚姻,因为年龄差距很大,一度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尽管伴随争议,但这确实让他的名字更频繁地出现在公众视野里。
但是李政道先生同样心系祖国。他发起的“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研究生计划”(CUSPEA),在1979年后的十年间,帮助了915位中国优秀物理学子赴美深造,为中国物理学人才培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是由于他本人长期定居在美国,他的贡献更像是一位在幕后搭建桥梁的“工程师”。
虽然至关重要且功德无量,但这种长期低调、幕后式的贡献,不像杨振宁归国那样能获得持续的公众曝光与话题度。
在需要“故事”和“话题”的传播时代,这类人物确实容易逐渐淡出大众视野。
媒体和公众的记忆往往存在“幸存者偏差”——谁的故事更完整、谁的形象更连续,谁就更容易被记住。
而且,科学传播本身也存在一个难题,就是过于复杂深奥的内容,普通公众很难理解和接受。杨振宁先生因为有持续不断的“新故事”(无论是回国奉献,还是个人生活),使得媒体更容易找到报道的角度,从而降低了他科学成就的传播门槛。
而李政道先生的故事,对于大众来说,可能更多地停留在了1957年的高光时刻。
说到底,我们记住杨振宁,是因为他像一颗持续燃烧的恒星,用跨越世纪的光和热,始终照耀着我们。
而我们较少谈及李政道,并非因为他不够亮,而是他更像一颗深邃的星,其光芒需要你特意仰望专业的星空才能察觉。
但无论如何,当我们仰望中国现代科学的星空时,1957年那道由他们共同划出的璀璨轨迹,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共同定义了什么是中国科学家的智慧、风骨与担当,都值得被我们同样地尊重与传颂。
参考消息
相关文章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特朗普称:“电磁弹射是愚蠢的电动玩具”,他喜欢甲板上的那股气。央视新闻多家媒体聚焦特朗普在日本针对电磁弹射发布的结论,现...
2025-10-30 0
2025年10月30日下午收盘时各类黄金价格信息及相关情况。·国际黄金现货:伦敦金现价格为3964.42美元每盎司,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1.93美元,涨...
2025-10-30 0
那条青黑色的蛇,就那么盘在我家堂屋正中央的八仙桌腿上,冰冷的鳞片在昏暗的光线下泛着幽幽的光。我婆婆吓得脸都白了,哆哆嗦嗦地躲在我公公身后,嘴里念叨着:...
2025-10-30 0
膝盖疼、脖子硬、睡不好,练了三个月太极,全好了。 这不是玄学。北京体育大学去年测了127位零基础中年人,每天15分钟,只练8个动作,八周后颈椎压力降1...
2025-10-30 1
40年来,黄金每次快速上涨之后,都会大幅下跌,而且调整时间最少三周文|刘建中 陈汐从2025年8月22日到10月20日,在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黄金现...
2025-10-30 0
如果故宫真的要卖,得花多少钱才能买下来?答案是,就算把全球最有钱的那几位大佬凑一块,恐怕也只能望"宫"兴叹。那么,这座红墙黄瓦的古建筑群,到底价值几何...
2025-10-30 0
2025年10月18日,杨振宁在北京逝世,24日,人们自发来到八宝山悼念送别杨振宁先生。可是,有一个名字,本该和他并肩出现,却安静得像从未存在过。这个...
2025-10-30 1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微乐山西麻将有挂吗,以及微乐山西麻将开挂教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微乐山西扣点麻将为什么我进不...
2025-10-30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