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80年前印尼巴厘岛女性照片:上身不穿衣服,自然大方盯着摄影师看

排行榜 2025年09月08日 23:53 1 admin

有时候,我会反复盯着一张老照片发呆,就像是在和照片里的人隔着八十多年说悄悄话。1940年,岛国巴厘岛的林子里,有个身形纤细的妇人,她用一只黄麻篮子提着天亮后要用的东西,脚踩湿润土地站在棕榈树影下。她的眼睛平静得像一口水井,有种你走出门口就能看见的日常,却又让人忍不住好奇,这样的目光里到底藏着什么东西,是劳作后的疲惫?是对生活的认命?还是一种大家伙读不懂的倔强?她的衣服简简单单,下身绕着的布料转两圈,用老巴厘人的花纹扎实地垂着,一看就是自家机杼上织出来的。不懂行的人可能以为她穿得单薄是家里条件不好,其实远没这么简单。

80年前印尼巴厘岛女性照片:上身不穿衣服,自然大方盯着摄影师看

你要是真的在稻田周围转一天,或者蹲在溪坝边看妇人们劳作,就知道这身装扮有多讲究实用。她那身布,有点像家乡老太太夏天围着的花裙子,只不过这是巴厘的“卡因”——没剪没缝的一匹布,谁都会裹。至于肩膀上随手搭的那块布,也怕是干了活擦手好、捂雨还能遮羞,名头叫得多,用途也多。有时候你路过早市,能看到一排妇人扛着沉甸甸的稻穗,就是这样打扮,既不用担心汗水把衣服闷得发霉,又能便于胳膊扭转,谁还管它时髦不时髦?

说实话,当时的岛上,女人穿啥压根没人太在意。这可不是因为“穷”,多数老人还觉得这叫“顺应天时地利”。巴厘人事情多,做饭、插秧、编篮、制香——这些细枝末节,都离不开能随时动弹的身体。再加上家里佛龛香火不断,女人们还要天没亮就去河边洗水果、编个小花篮给神像供上。劳动之外的装饰反倒是要等到大节日或者婚礼时才讲究起来,把最艳的色彩、最精细的金线都丢给那几天了。

80年前印尼巴厘岛女性照片:上身不穿衣服,自然大方盯着摄影师看

我倒记得有一年,印尼西部日惹那边的大叔讲起家事,说祖母年轻时也是光着上身挽着竹篮走街串巷。那会儿她带着弟妹卖粽叶、送米,没人觉着害臊。哪怕遇上本地的巡警、城里的修女,大家只当你是自家小妹,赶上打招呼还会多看一眼篮子里有没有遗漏的东西。反倒是寒假过了,村里曾回来的几个“新派师范”女生,却非要罩一层白纱上衣,村里老人背后还嘀咕呢,“娇气,动一下满头大汗!”

谁还记得,现在旅游区卖手信的马卡巴尔市场曾是女人们集合分工的地盘?谁家宗祠要祭礼,谁家田头水渠得疏通,全靠这些穿卡因的女主人分配。看似普普通通的购物篮,其实也见证了许多乡俗与亲情。有些母亲把篮子留给出嫁的女儿,意思是“带上家的温存走四方”,有些篮里带着檀香和槟榔,味道一闻就是自家灶台的烟火气。

80年前印尼巴厘岛女性照片:上身不穿衣服,自然大方盯着摄影师看

但要说这一切最容易被外人误会的,八成是“赤裸”两个字。外头赶来的摄影师,记性好的、爱写点什么的,他看到这场面往往像发现新大陆。西装革履的欧洲人总喜欢给这些照片安个标题,什么“天堂岛美人”“原始风情”,可他们真正懂些什么?坐在暗房里挑照片时,他们可能想着把这些影像带到遥远的博物馆去展览,给自己的同事证明“异域风情”。可我们常说,什么叫礼仪?在自个儿地头上,怎么舒服怎么来。远的不说,泰国北部山区、苏门答腊沿海的阿倪(Ani)族女人,也习惯了顶着烈日光膀子下田,她们要是听说自己成了“展品”,怕是会嗤之以鼻。

我甚至听过一桩旧事,讲巴厘岛上一位做祭司的妇人,因穿戴传统,在殖民法官面前据理力争。有人举报她不合规矩上殿,她却只冷冷回一句:我们的神,不在乎布多少,只在乎内心干净。那场官司最后虽不了了之,可村子里的人传颂好几年。你说,这是不是某种反抗?打官司的形式或许无奈,但妇人目中的一股拗劲,其实甩开了围观者的解读——不是羞涩,也不是顺服,就是“我自有我的理”。

等年头过去了,变的是时令和习俗,变不掉的是人心身上那股子不妥协。五十年代印尼独立,城市来了新气象,大街上流行克巴雅披肩、紧身上衣,婚礼照片上的女眷穿得一层赛一层。偏僻些的地方呢,也渐渐怕孩子进城被人笑话,做母亲的主动给女儿添新衣。但也有人偷偷用老法子干活,等到别人不注意,悄悄把碍事的布条取下。你说这算不算传统的消失?其实不尽然,老习惯只是退回篱笆墙里,或者只在清晨祭祀的时候出现一下,就像是夜里花开半晌,没有谁能随时撞见。

我倒觉得有意思的是,几代人换下来,那些老照片成了孩子们问祖辈的借口,“奶奶,您年轻时也这么穿吗?”有的人避而不答,有的人自豪得很,还有的人只是呵呵一笑,丢下一句“那时候哪有那么多讲究?”

现在街上再难碰到那样穿衣的妇人,旅游宣传册上全是精心设计的民族服饰照,小吃摊前的工人也早换成便捷的T恤裤衩。可空气里、米饭蒸气里、夜晚的神庙香火里,你总觉得有些什么没有走远。照片里的那位妇人,她直视镜头的眼神,也许和我们生活里无数普通人的眼神一样,带着一丝无法归类的自信与坦然。

历史就是这么绕,习惯这个事儿,不是说你想留就能留、你想扔就能扔的。你要细究起来——是布料的消失,还是一种看不见的勇气悄悄地藏进了记忆深处了呢?到头来,八十年前林子里那个篮子里的气息,还会不会在某个被忽略的清晨,被谁拾起来、闻得出来?谁能说得清呢……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