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美俄关系回暖,普京突然转变态度,迎西方车企重回俄罗斯?俄方宣布禁止部分中国品牌车型

排行榜 2025年08月10日 21:51 2 cc

据上观新闻消息,2025年以来,美俄关系呈现出明显的缓和趋势,双方高层互动频繁。在此背景下,俄罗斯在汽车产业方面动作不断,先是传出欲迎西方车企回归的消息,随后又宣布禁止部分中国品牌车型,背后缘由引人深思。

2025年,美俄关系的缓和态势愈发显著。在乌克兰问题的谈判桌上,双方不再针锋相对;外交使团的交流也逐步恢复常态,高层间互动日益增多。俄罗斯期望借此改善与美国的关系,减轻西方制裁带来的重压,同时平衡自身的对外合作关系。美国则希望俄罗斯在欧亚地区保持稳定,以便自身能够腾出手来应对其他地区事务。

美俄关系回暖,普京突然转变态度,迎西方车企重回俄罗斯?俄方宣布禁止部分中国品牌车型

普京(资料图)

这种外交关系的缓和,让汽车产业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西方众多车企因种种压力纷纷撤离俄罗斯市场,这使得俄罗斯汽车产业遭受重创,当年汽车产量锐减幅度高达40%。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汽车品牌迅速填补市场空白,市场占有率从原本的9%一路飙升至57%。如今,俄罗斯希望借助西方车企的先进技术,推动本土汽车工业的复兴,降低对中国汽车产业的依赖程度。

从实际情况来看,西方车企面临着诸多挑战。俄罗斯汽车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年销量仅在100万辆左右,与庞大的中国市场相比,不足其市场规模的二十分之一,这样的市场规模难以吸引跨国车企大规模投入资金。此外,制裁的不确定性也给车企带来了极大困扰,美国国会冻结了俄罗斯高达3000亿美元的外汇资产,欧盟对汽车零部件出口的制裁也尚未解除,车企想要重建供应链可谓困难重重。更为关键的是,中国品牌已在俄罗斯市场占据了显著优势,在乘用车市场占比达60%,重卡市场更是高达70%,西方车企若要回归,在价格和销售渠道方面都毫无竞争力可言。目前,仅有丰田、现代等少数车企通过“平行进口”的方式试探市场,距离恢复往日产能仍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在西方车企对回归俄罗斯市场仍犹豫不决之际,俄罗斯突然宣布了一项令市场震惊的举措——禁止部分中国品牌车型。2025年7月,俄罗斯联邦技术监管局发布禁令,禁止进口东风DFH4180、福田BJ4189、解放CA4250等共计12款中国重卡车型。俄方给出的理由是,这些车型存在刹车系统能效不足、行驶噪音过大以及未安装紧急呼救设备等问题。并且要求车企在3个月内召回已售出的车辆,若未能完成整改,则将永久禁止销售。然而,令人疑惑的是,这些被禁售的车型在2022 - 2023年销售成绩十分出色,且此前均已通过俄罗斯的GOST认证,此次却因所谓的“技术标准更新”而被集中下架。

美俄关系回暖,普京突然转变态度,迎西方车企重回俄罗斯?俄方宣布禁止部分中国品牌车型

特朗普和普京(资料图)

俄罗斯此番举动,背后原因复杂。其一,部分中国重卡在俄罗斯极端寒冷的气候条件下暴露出了适应性问题,例如在西伯利亚地区,当气温低至零下40℃时,发动机无法正常启动,制动系统也会出现结冰现象;其二,本土产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中国重卡价格相对较低,约为700 - 800万卢布,仅为本土品牌价格的60%,这使得卡玛斯、嘎斯等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受到严重挤压,2025年上半年俄本土重卡市场占有率已降至23%;其三,不排除俄罗斯此举是为西方车企回归腾出市场空间,禁售政策出台的时间点与俄罗斯呼吁西方车企回归的时间高度重合,给人一种为卡玛斯与外资的合资项目扫除低价竞争对手的感觉。

这一事件表明,中俄汽车贸易已经从过去的“黄金期”逐渐步入“调整期”,双方之间的矛盾开始显现。在2022 - 2024年期间,西方车企撤离后,中国品牌凭借高性价比和快速交付的优势,在俄罗斯市场取得了优异成绩,长城哈弗、奇瑞、吉利在乘用车销量排名中名列前茅,陕汽、重汽在重卡市场的占有率更是超过65%。然而,进入2025年,形势发生了变化,俄罗斯先是宣布回收税上涨70%,接着严查灰色清关,再加上此次的禁售令,导致上半年中国对俄汽车出口同比下降了16%,这充分凸显了过度依赖单一市场所带来的风险。

美俄关系回暖,普京突然转变态度,迎西方车企重回俄罗斯?俄方宣布禁止部分中国品牌车型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资料图)

俄罗斯一系列产业政策的调整,背后有着深层次的逻辑。一方面,俄乌冲突后,俄罗斯重工业产能出现不足,在一定时期内依赖中国汽车维持市场运转。但随着本土军工产能逐渐恢复,俄罗斯开始致力于推动民用工业的自主发展,试图通过“限制进口 - 倒逼建厂 - 技术吸收”的策略,重新构建产业生态。另一方面,俄罗斯试图在规则制定方面掌握主导权,自2024年起,强制实施欧Ⅵ排放标准,并对GOST安全认证体系进行修改,这些举措实际上抬高了中国车企进入俄罗斯市场的门槛。此次被禁售的车型中,有60%未能通过2025年新增的“极端气候适应性测试”,这显然是俄罗斯通过技术标准来改变市场竞争格局的手段。

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其在对待西方车企回归和中国车企的态度上存在着矛盾心理。既希望借助西方车企的技术提升本土品牌如卡玛斯的实力,又担心过度依赖外资而沦为“技术殖民地”;既需要中国的低成本供应链来稳定市场,又害怕中国企业垄断市场,导致自身丧失产业主权。预计在未来3 - 5年,俄罗斯将会采取“中西方车企动态平衡”的策略,不会完全倾向于任何一方。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