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还是来晚了,冯德莱恩刚到北京,特朗普一锤定音,敲定对欧关税

排行榜 2025年07月27日 22:04 2 admin

在来中国之前,冯德莱恩先转道去了趟日本,说是要和日本合作一块挖稀土,对冲中国稀土产业链给欧盟造成的巨大压力。她这样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其实就是想在接下来和中方的接触中掌握一些主动的筹码,结果却被特朗普抄了后路。

就在冯德莱恩刚到北京之际,特朗普突然对媒体透露将给予欧盟较低的关税,只不过需要欧盟答应一个条件。那么,这个较低的关税到底是多少?要求欧盟答应的条件,又和中国有没有关系?

还是来晚了,冯德莱恩刚到北京,特朗普一锤定音,敲定对欧关税

欧洲所谓的“战略自主”

长久以来,欧洲总沉浸在一种美好的自我叙事里,那就是“战略自主”,听起来很美,仿佛自己是棋手,能在大国博弈的棋盘外闲庭信步。然而,这更像一幅精美的沙画,当真正的压力来临时,一阵风就能吹散。

华盛顿这一锤,让所有人都看清了,在一个加速撕裂的世界里,已经没有了左右逢源的中间地带。欧洲这个曾经自信满满的全球一极,在这一刻,被无情地掀开了底牌。那张写着“自主”的纸面背后,是深不见骨的脆弱。

还是来晚了,冯德莱恩刚到北京,特朗普一锤定音,敲定对欧关税

为什么欧洲的“自主”如此不堪一击?因为它从根上就是拧巴的。根子在哪?首先在内部那本永远念不完的经。一个雄心勃勃的数万亿欧元防务基金,听着唬人,结果还没等落地,就在无休止的内部争吵中没了下文。

作为经济发动机的德国,始终觉得这是不切实际的烧钱,跟自己的务实路线背道而驰。连前进的方向都无法统一,还谈什么一致对外?

还是来晚了,冯德莱恩刚到北京,特朗普一锤定音,敲定对欧关税

其次,是那条走了太久、已经难以掉头的“依赖路径”。经济上,欧洲的高端制造离不开美国市场;安全上,更是被北约这根绳子牢牢拴着。

一份意外泄露的欧盟防务白皮书摘要,把这层窗户纸捅得更破:近八成的军事通信依赖美国卫星,超过六成的弹药生产线,需要美国点头授权。这些冰冷的数据,让“战略自主”的口号听起来,像一个无比尴尬的笑话。

还是来晚了,冯德莱恩刚到北京,特朗普一锤定音,敲定对欧关税

更要命的,是它在对华政策上那种反复横跳的拧巴。一边高喊“去风险”,表现出警惕和疏远;一边又反复强调“不脱钩”,生怕错过了中国的市场红利。

这种既要又要的模糊操作,空耗了宝贵的战略窗口期。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当机会在无尽的摇摆和内耗中流逝,留给欧洲的,只剩下仓促应战的狼狈。

还是来晚了,冯德莱恩刚到北京,特朗普一锤定音,敲定对欧关税

特朗普一锤定音

别天真地以为这只是贸易报复,华盛顿的算盘精明得很,这是一次用经济杠杆撬动地缘政治的“精准外科手术”。美国对欧洲的软肋看得一清二楚,他们知道,欧洲经济正往下走,急需外部市场来对冲风险,而中国是那个绕不开的选项。

冯德莱恩一行人带着看似“狮子大开口”的要求访华,却又端着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中方冷静克制的反应,其实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向华盛顿传递了清晰的信号:欧盟想让中国帮忙,但手里的筹码,远没自己想的那么重。

还是来晚了,冯德莱恩刚到北京,特朗普一锤定音,敲定对欧关税

美国的情报网捕捉到这个信号,立刻“补刀”,在谈判最关键的时刻,用一纸关税,直接宣判了欧洲“访华之行”的死刑。按照外媒的猜测,虽然特朗普没有明确关税是多少,但可能会和日本一样,是15%。

这与之前美国相比的30%想必,确实是低了不少,但是却有一个附加条件,那就是必须向美国完全开放市场。如果双方真的达成协议,那就表明在以后得经贸关系中,欧盟将处于完全的下风,可以说这不光是对双方关税胜负地宣判,更是一场“忠诚度测试”。

还是来晚了,冯德莱恩刚到北京,特朗普一锤定音,敲定对欧关税

这一刀砍向了哪里?德国的汽车、法国的奢侈品、意大利的机械,刀刀见血,每一刀都砍在欧洲工业的大动脉上。慕尼黑的工程师还没算明白一辆车要多交几万欧元的关税,巴黎奢侈品巨头的市值就已经蒸发了上百亿。

恐慌,像电流一样迅速传遍了整个欧洲大陆。华盛顿的目的达到了:别再想两头通吃,现在就选,你站哪边?

还是来晚了,冯德莱恩刚到北京,特朗普一锤定音,敲定对欧关税

中方成了新的避风港

就在大西洋两岸硝烟弥漫,欧洲被内外夹击搞得焦头烂额时,中方的反应却展现出一种“静水深流”的战略定力。没有愤怒的谴责,也没有趁火打劫,中国不参与西方的内部争吵,只是静静地做好自己的事,保持市场的开放和经济的韧性。

对于冯德莱恩的访问,从被压缩的行程,到官方新闻稿里惜字如金的措辞,传递的信号克制而清晰:合作可以,但必须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想在中国的核心利益上指手画脚,门都没有。

还是来晚了,冯德莱恩刚到北京,特朗普一锤定音,敲定对欧关税

这种“无声的回应”,反而比任何激烈的言辞都更有力量,它为那些焦虑的欧洲企业,指明了一条新的生路。一边是美国高悬的关税壁垒,另一边是欧洲本土飞涨的能源成本和动荡的供应链,怎么选?资本的脚,永远是最诚实的。

越来越多的欧洲精密制造企业,开始默默将产能和订单转向中国。这不是简单的短期避险,而是一场基于成本、效率、安全和市场前景的结构性迁徙。德国的精密医疗器械订单在悄悄飙升,法国的高级时装进口量也在不知不觉中翻了一番。

还是来晚了,冯德莱恩刚到北京,特朗普一锤定音,敲定对欧关税

数据不会撒谎,一个曾经被他们“去风险”的地方,正意外地成为他们最现实的“避风港”。至于冯德莱恩会不会空手而归,主要还是取决她自己的态度,只不过这堂由美国“关税惊雷”引发的“中间人困境”课,学费无疑是昂贵的。

代价远不止是眼前的经济损失,更深远的,是欧洲战略影响力的流失,是产业根基的动摇,更是对自己身份和位置的重新认知。

还是来晚了,冯德莱恩刚到北京,特朗普一锤定音,敲定对欧关税

结语

当经济上陷入被动,政治和军事上的“自主”就成了空中楼阁。华盛顿的关税大棒,与其说是贸易工具,不如说是一根驯服盟友的鞭子。它逼着欧洲做出一个并非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选择,而是在外部压力下的无奈屈从。

这场危机,也成了全球供应链重塑的催化剂,资源、资本和产业链,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东方加速流动。欧洲的被动和失策,客观上亲手按下了这个进程的“快进键”。只是冯德莱恩自己得想明白一个道理,牌桌上的位置,得靠自己的选择挣回来,不是吗?

还是来晚了,冯德莱恩刚到北京,特朗普一锤定音,敲定对欧关税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2025-07-24《冯德莱恩称中欧要提出“真正解决方案”,外交部回应》

界面新闻2025-07-24《美国透露愿对欧盟关税降至15%,条件是完全开放市场》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