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大国重器!沙海粮仓之后再现海上粮仓,15万吨级国字号重器成关键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21日 17:24 1 cc

新疆的“沙海变粮仓”已经足够震撼。

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种出千亩水稻,盐碱滩上的小麦堆满粮仓。

大国重器!沙海粮仓之后再现海上粮仓,15万吨级国字号重器成关键

2024年粮食总产量突破2330万吨,从曾经的荒漠禁区逆袭成全国粮食主产区。

甚至包揽了小麦、玉米的全国大面积单产纪录。

大国重器!沙海粮仓之后再现海上粮仓,15万吨级国字号重器成关键

正当大家还在为这份“逆天改命”的奇迹点赞时。

另一场关于粮食的革命已经在我国辽阔的海域上拉开序幕。

全球范围内,近3亿人仍面临饥饿威胁,灾难性饥饿人数屡创历史新高。

粮食安全始终是悬在各国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大国重器!沙海粮仓之后再现海上粮仓,15万吨级国字号重器成关键

中国用新疆的实践证明了“向荒漠要粮”的可能,如今又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海洋。

“海上粮仓”的崛起,正在为14亿人的饭碗再添一道坚实保障。

大国重器!沙海粮仓之后再现海上粮仓,15万吨级国字号重器成关键

而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那些驰骋深海的“国字号”重器。

海洋变粮仓,到底是怎么实现的?

这背后藏着一套完整的“向海要粮”逻辑,更彰显着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系统思维与硬核实力。

大国重器!沙海粮仓之后再现海上粮仓,15万吨级国字号重器成关键

重器镇深海

要让海洋成为稳定的粮仓,首先得解决“怎么养”的问题。

传统近海养殖受台风、水温变化影响大,产量不稳定,而且容易造成近海污染,规模扩张受限。

大国重器!沙海粮仓之后再现海上粮仓,15万吨级国字号重器成关键

这时候,大型养殖工船的出现,直接打破了这些天然桎梏。

2025年4月交付运营的“国信1号2-1”是全球首艘15万吨级的大型养殖工船。

排水量堪比两艘大型航母。

大国重器!沙海粮仓之后再现海上粮仓,15万吨级国字号重器成关键

这艘深海养殖“巨无霸”配备了15个标准养殖舱。

一年能产出约3600吨鱼类,相当于一座小型海上渔场。

和传统网箱养殖不一样,它能主动根据水温、水质情况调整锚地。

大国重器!沙海粮仓之后再现海上粮仓,15万吨级国字号重器成关键

比如秋冬季节山东海域水温下降,就转移到浙江、福建海域,彻底摆脱了“看天吃饭”的困境。

为了保证大黄鱼的最佳品相。

捕捞前工作人员会保持养殖舱24小时黑暗环境,让鱼体内色素充分扩散。

起捕后的大黄鱼通体金黄,市场认可度极高。

大国重器!沙海粮仓之后再现海上粮仓,15万吨级国字号重器成关键

更让人惊叹的是它的智能化水平。

整艘船只有40名左右工作人员。

却实现了鱼苗入舱、成鱼起捕、饲料投喂等核心环节的全流程机械化。

在国信1号的基础上,它进行了160多项智能化升级。

养殖水体从8万立方米增加到10万立方米,产量直接提升了20%。

大国重器!沙海粮仓之后再现海上粮仓,15万吨级国字号重器成关键

这种规模化、智能化的养殖模式。

不仅保证了产量稳定,还能通过让鱼类持续游动提升肉质口感,真正实现了“量质齐升”。

大国重器!沙海粮仓之后再现海上粮仓,15万吨级国字号重器成关键

除了养殖工船,港口仓储设施的升级也为“海上粮仓”提供了关键支撑。

宁波舟山港老塘山作业区的粮食物流基地项目已经开工。

规划建设总容量达18万吨的现代化筒仓群,还配套了2万吨级的运粮泊位。

大国重器!沙海粮仓之后再现海上粮仓,15万吨级国字号重器成关键

这个超级“海上粮仓”融入了物联网、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

能实现粮食从到港、入库到出库的全流程可视化管理,构建起穿透式闭环管控体系。

项目建成后,不仅能显著提升宁波舟山港的粮食中转与存储能力。

还能带动后方园区粮油加工和贸易企业集聚,助力舟山粮食产业功能岛建设。

为长三角地区的粮食安全再添一道屏障。

大国重器!沙海粮仓之后再现海上粮仓,15万吨级国字号重器成关键

加工提价值

光在海上养好鱼还不够,要让“海上粮食”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至关重要。

过去很多水产企业只做初级捕捞,渔获物直接销售,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也弱。

如今,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向精深加工转型。

让海洋产品的“身价”翻了好几倍,也让“海上粮仓”的产业链更具韧性。

大国重器!沙海粮仓之后再现海上粮仓,15万吨级国字号重器成关键

在山东荣成,一家金枪鱼加工企业通过远洋捕捞+精深加工的模式。

把每年1.5万吨的金枪鱼变成了鱼柳、罐头等10多种产品。

甚至用加工剩余的鱼肉开发出了猫粮等宠物用品,深受市场欢迎。

2025年1-9月,荣成规模以上海洋食品企业的产值已经达到80亿元。

大国重器!沙海粮仓之后再现海上粮仓,15万吨级国字号重器成关键

当地依托港口优势,打造了从捕捞、回运到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的完整产业链。

让远洋渔业的价值得到了充分释放。

冷链物流的完善尤其关键,它能保证海产品从捕捞上岸到端上餐桌的新鲜度。

极大拓展了销售半径,让偏远地区的消费者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海洋食材。

大国重器!沙海粮仓之后再现海上粮仓,15万吨级国字号重器成关键

威海的企业则走得更远。

他们联合科研机构从鱼鳞、海带等海产品中提取胶原蛋白、多糖等营养物质。

开发出口服液、饮料甚至化妆品级原材料。

大国重器!沙海粮仓之后再现海上粮仓,15万吨级国字号重器成关键

这种从“初级加工”到“高科技加工”的转型,不仅拓宽了海洋产品的应用场景。

也让企业摆脱了对单一产品的依赖,抗市场波动能力更强。

正如当地企业负责人所说,从传统水产加工企业转型为高科技专精特新企业。

不仅发展空间更广阔,也为“海上粮仓”的价值升级提供了新路径。

大国重器!沙海粮仓之后再现海上粮仓,15万吨级国字号重器成关键

这种产业链的延伸,让“向海要粮”不再局限于“获取食物”。

而是形成了一个从养殖、捕捞到加工、销售的良性循环。

既保证了粮食供给的稳定性,又带动了就业和地方经济发展,让“海上粮仓”的可持续性更强。

大国重器!沙海粮仓之后再现海上粮仓,15万吨级国字号重器成关键

育种固根基

不管是陆地种粮还是海上养鱼,种子都是最核心的“芯片”。

没有优质的苗种,再先进的装备和产业链也难以发挥作用。

为了让“海上粮仓”的根基更牢固,我国在水产育种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

大国重器!沙海粮仓之后再现海上粮仓,15万吨级国字号重器成关键

从种质资源保护到新品种培育,构建起了一套完整的科研体系。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科研团队。

成功突破了名贵热带鱼类红瓜子斑的人工繁育技术,实现了“南鱼北养”。

大国重器!沙海粮仓之后再现海上粮仓,15万吨级国字号重器成关键

他们通过构建循环水系统调节水温。

让原本只能在南方生长的红瓜子斑,在山东的养殖工厂里顺利安家落户,形成了规模化产业。

这一技术不仅丰富了北方高价值鱼类的养殖品种。

也为跨区域养殖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让“海上粮仓”的品种供给更加多样化。

大国重器!沙海粮仓之后再现海上粮仓,15万吨级国字号重器成关键

更关键的是。

科研团队还建立了海水鱼类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研制出我国第一款鱼类抗病育种基因芯片。

利用这个芯片,能精准筛选出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的鱼类个体进行繁殖。

大国重器!沙海粮仓之后再现海上粮仓,15万吨级国字号重器成关键

有效提高了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这就像给鱼类做了“优生优育”,从源头解决了养殖过程中病害多、成活率低的难题、

为规模化养殖提供了技术保障。

大国重器!沙海粮仓之后再现海上粮仓,15万吨级国字号重器成关键

种质资源的保存也同样重要。

位于青岛的国家海洋渔业种质资源库。

是我国迄今投资规模最大、保存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渔业生物资源库、

已经入库了近14万份海洋渔业生物种质实物资源和50万余条信息资源。

涵盖了经济种、生态种、特有种甚至濒危种。

大国重器!沙海粮仓之后再现海上粮仓,15万吨级国字号重器成关键

这些宝贵的种质资源为水产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保障。

依托这个资源库,黄海水产研究所已经牵头培育出20个水产养殖新品种。

还研发推广了工厂化循环水等多项新技术。

大国重器!沙海粮仓之后再现海上粮仓,15万吨级国字号重器成关键

未来,科研团队还计划进一步收集更多优质海洋渔业生物。

挖掘其优异基因用于育种,持续为“海上粮仓”注入创新活力。

从养殖装备的升级,到产业链的延伸,再到育种技术的突破。

中国的“海上粮仓”建设正在一步步走向成熟。

这不仅是对“向海要粮”的完美解答,更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补充。

大国重器!沙海粮仓之后再现海上粮仓,15万吨级国字号重器成关键

如果说新疆的“沙海粮仓”打破了荒漠不能种粮的偏见。

用三代人的坚守和科技力量开辟了陆地粮源的新空间。

那么“海上粮仓”则通过装备、产业、科研的协同发力,开辟了粮食供给的蓝色新赛道。

大国重器!沙海粮仓之后再现海上粮仓,15万吨级国字号重器成关键

如今,我国三大主粮已经实现100%自给,新疆的粮食结余持续供给国家。

而海上粮仓的崛起,更是让粮食安全的防线更加坚固。

这些大国重器和技术创新的背后。

是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坚定信念,是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的智慧跨越。

大国重器!沙海粮仓之后再现海上粮仓,15万吨级国字号重器成关键

未来,随着光伏养殖、零碳农业等新技术与海洋养殖的深度融合,“向海要粮”还将创造更多可能。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蓝色动力。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