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于和伟向吴石烈士致以敬意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19日 16:40 1 cc

10月17日上午,国家安全部在北京市福田公墓举行纪念活动,向吴石烈士和他的夫人王碧奎敬献鲜花。

于和伟向吴石烈士致以敬意

那天的场面很简单,也很安静。来的人有国家安全部宣传教育局组织的国安机关干警代表,还有电视剧《沉默的荣耀》剧组的几位主创:监制、扮演吴石的于和伟,导演杨亚洲,以及出品方的一些负责人。干警们排成一列,站得规规矩矩,走到墓前就把花放好,整个过程没有多余的寒暄,只有一种平和而稳重的节奏。

活动是局里安排好的,不是临时凑合。宣传教育局把这类缅怀烈士的事当成常态化工作的一部分,这次专门把影视主创请过来,目的很直白——让把戏里演的人和现实中的先烈连起来。剧组的人也并没有把这当成一次单纯的宣传秀;他们说来是为了学点东西,去现场感受那份重量。准备工作也没搞花里胡哨:局里提前对接了时间、人数,现场布置保持低调,只摆了花圈和一批鲜花,没搭背景板、也没摆拍照区,尽量把整个氛围维持在纪念、肃穆的基调上。

于和伟向吴石烈士致以敬意

于和伟上前献花的时候,话不多,但意思很清楚。他说,能演吴石,一方面是职业任务,另一方面更像一种责任——把那些在隐蔽战线默默奉献的人名记住,让外面的人知道,有些功绩不会被忘掉。听他这么说,站在旁边的干警点点头,脸上也没大动作,都是一种互相承认和尊重。导演和出品方的负责人也都依次走上前,整理花束、放下鲜花,动作平静,没有矫情的表演,像是在完成一项必须要做的礼节。

回头看这事的来龙去脉,有几点背景值得交代清楚。《沉默的荣耀》这剧热度还在,剧情里对隐蔽战线的呈现引起了不少讨论,剧组和国家安全机关的交流因此逐渐深入。影视作品把陌生题材搬到大众面前,有时会拉近公众与专业领域的距离,但演员能不能把这份真实感带进去,光靠剧本和导演的口述不够。来墓地实地缅怀,就是为了让创作团队亲自感受那一段历史的厚重,减少戏里和现实之间的偏差。

于和伟向吴石烈士致以敬意

关于吴石烈士和王碧奎的事情,公开资料里有一些记载,但纪念当天并没有详细重述他们的全部生平。现场的重点不是讲故事,而是表达敬意:有人把花放在墓前,有人静静站着,行礼按步骤进行。现场有些干警把花束摆在铺着的毯子上,有些人站在一旁默默注视,这些细节看起来不起眼,但正是那种低调的动作,构成了整个仪式的基调——不需要大张旗鼓,但不忘本分。

剧组的人在到场和离场时也按程序来。车队一早到,大家听了行程说明,按顺序进场,监制和主演先行,导演在后面配合。献花后大家默立了一会儿,时间不长,但足够让人在心里做一些事情:想一想剧本里写的那些名字,想一想摄影机拿到现场以外的触感。几位主创在墓前聊了几句,谈到拍摄时如何尊重史实、怎样把更多真实细节带进镜头里,不是空话,而是和现实工作者交换了具体想法。

于和伟向吴石烈士致以敬意

把这次活动放在更宽的脉络里看,它不是一次孤立的纪念,而是国家安全机关把对隐蔽战线缅怀制度化的一环。对机关来说,纪念是一种职责;对影视人来说,来现场是一种学习。一群穿制服的干警和一群穿便装的演员站在同一个墓碑前,各自以不同的方式表达敬意,这本身就有意义。演员在镜头前可以靠表演传神,到了墓前就只能靠双脚和沉默去感受,那种现场感往往让表演更有根基。

细节上值得留意的还有这些:现场没有长篇的悼词,发言都很简短;没有媒体大范围报道的喧闹,只有参与者之间的低声交流;布置朴素,花圈和几束花是主要元素。结束时,大家有序离开,墓前留了花,地上还能看到几条被折叠好的证件带。人群散开后,公墓恢复本来的安静,只有花的香味和鞋底踩过落叶的轻响。

于和伟向吴石烈士致以敬意

从社交层面看,影视作品和机构的这种互动也带来连锁反应。剧组在拍摄前后与相关部门沟通,可以让剧情更贴近事实,减少误解;对受众来说,知道剧组去了实地,会让观众对作品里人物的描绘有更多信任感。这类互动不是一次性的公关动作,更多时候是创作端和专业端相互校正的过程。

那天结束时,没有长时间的告别仪式,大家按秩序退场。车队开走后,墓地又恢复了日常的静寂。留下来的只有刚放下的花束、几声低语的余音和被折好的证件带,像是行走过的痕迹,慢慢被风吹散在空中。

于和伟向吴石烈士致以敬意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