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宇宙里,地球像一粒孤独旋转的尘埃。2025 年,它仍是人类已知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但中国正在建的 “星辰之眼”,正让我们离找到外星生命的目标越来越...
2025-10-08 0
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当一辆搭载着神秘圆形镜面、充满科幻气息的重型卡车,缓缓驶过检阅台时,全世界的军事观察家都屏住了呼吸。它,就是首次公开亮相的中国海军LY-1型舰载激光武器。
然而,就在举国为这道“光之利刃”而欢腾之际,互联网的记忆被瞬间激活。无数网友,如同考古学家一般,翻出了一段11年前的“神预言”——2014年,著名军事专家张召忠在电视节目中,面对“中国激光武器离应用还有多远”的提问,信誓旦旦地断言:“距离非常遥远……我不能说再有十年、二十年就能够服役,不能。”
从“二十年不能”到“十年磨一剑”,这记跨越时空的响亮“耳光”,究竟是“局座”张召忠的一次“战略忽悠”,还是中国军工在沉默中,创造了一个连美国都望尘莫及的奇迹?
要理解张召忠当年的话,就不能把他当成一个信口开河的“乌鸦嘴”。恰恰相反,在2014年那个时间点,他的判断,是基于当时全球最顶尖水平的、极其“合理”的推断。
这个推断的唯一参照物,就是美国。
激光武器,这个听起来如同科幻小说般的概念,最早就是美国人玩起来的。早在上世纪80年代,里根总统就提出了野心勃勃的“星球大战”计划,试图用天基激光武器构建一个密不透风的反导天网。
几十年过去了,美国人在这条路上,可以说是把所有能踩的“坑”都踩了一遍,烧掉了数千亿美元的真金白银,最终却只烧出了一场无尽的“寂寞”。
其中,最著名的“天坑”项目,莫过于ABL——机载激光武器系统。
这个项目的思路,堪称是“好莱坞式”的狂想:将一套体积庞大、结构复杂的化学激光器,硬生生地塞进一架波音747货机的机头里,指望它能飞到万米高空,发射激光摧毁数百公里外的弹道导弹。
为了这个异想天开的计划,美国空军和波音、洛克希德·马丁等军工巨头,耗费了十余年时间和超过50亿美元的巨额资金。
结果呢?这架“空中激光炮”虽然成功进行了几次打靶测试,但其笨重的体型、高昂的维护成本和极其有限的实战效能,让它最终成了一个无法投入战场的“空中靶子”。2010年,五角大楼不得不忍痛将这个烧钱的无底洞彻底砍掉。
ABL的失败,只是美国激光武器困境的一个缩影。直到今天,美军依然在为几个核心技术难题而头疼不已:如何解决激光在大气层中传输的能量衰减和扭曲?如何为高能激光炮提供稳定、小型化的能源供应?如何在恶劣海况和天气下,对高速移动的目标进行持续、精准的照射?
张召忠当年所说的“美国经验”,就是这样一堆由金钱、失败和技术瓶颈堆砌起来的惨痛教训。所以,当他断言“二十年也无法服役”时,他看的不是中国,而是美国这面镜子。
然而,所有人都低估了一件事:中国,从来不打算照着美国的路,再摔一次。
与美国追求“一步登天”、动辄上马百亿级“明星项目”的浮夸作风不同,中国的激光武器之路,是一场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不为人知的“沉默长征”。
当美国人还在畅想“星球大战”时,中国的科学家们,就在“863计划”等国家级长远规划的支持下,从最基础的激光材料、晶体元器件和能源技术开始,一块砖一块砖地搭建自己的技术高塔。
这条路,没有好莱坞式的发布会,没有军工巨头们为了争抢预算而进行的夸张宣传。有的,只是几代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日复一日的枯燥计算和默默攻关。
更重要的是,在战略应用上,中国表现出了惊人的清醒和务实。
美国人总想着用激光武器去拦截洲际导弹,搞“一招制敌”的银弹。而中国的军事思想家们则敏锐地意识到,在当前阶段,激光武器最现实、最具价值的应用场景,并非不切实际的战略反导,而是“非对称作战”中的末端防御。
说白了,就是用“光速”去打“慢速”,用“低成本”去消耗“低成本”。
当今海战,最大的威胁是什么?是那些铺天盖地、价格低廉的无人机“蜂群”和亚音速反舰导弹。用一枚价值数百万美元的“标准-2”防空导弹,去拦截一架价值几千美元的无人机,即便打下来了,在经济上也已经输了。
而激光武器,恰恰是这场消耗战的“破壁人”。它的单次发射成本,几乎只相当于电费,可以忽略不计。只要军舰的发动机还在运转,它就拥有近乎无限的“弹药”。
中国军工,正是瞄准了这个最紧迫、最实战化的需求,集中力量进行突破。最终,当美国人还在为他们的“星球大战”残骸而叹息时,中国已经悄然磨出了这把能够改变海战规则的“光之利刃”。
LY-1的出现,其意义早已超越了“打脸”张召忠的调侃。
这记响亮的耳光,真正打在脸上的,是美国的军事技术自信。
就在不久前,美国海军在红海,还在为如何应对胡塞武装那些“土法”无人机和导弹而焦头烂额。昂贵的“宙斯盾”系统,面对这种“蜂群”攻击,疲于奔命,弹药消耗巨大。
而LY-1所代表的,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解决方案。它以光速交战,发现即摧毁;它成本低廉,让“蜂群”战术彻底破产。它与HHQ-9C远程防空导弹、HQ-16C中程防空导弹和近程防空系统一起,构成了一套远近衔接、高低搭配、虚实结合的立体防御体系,堪称“海上铁布衫”。
历史,再一次展现了它幽默而又冷酷的一面。
在激光武器这个领域,美国当了几十年的“老师”,全世界都是它的“学生”。然而,老师屡次大考不及格,耗费了无数资源,也没能毕业。而那个曾经最沉默寡言的“学生”,却在闷头苦读之后,直接带着最终的“毕业设计”,走上了阅兵场。
2025年9月3日,LY-1的惊鸿一瞥,不仅是一款新武器的亮相,更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在某些决定未来战争形态的尖端领域,中国已经从“追赶者”,悄然变成了“领跑者”。
参考资料:
“局座”11年前谈激光武器:距离应用非常遥远.观察者网.2025-09-04
中国激光武器与美国平起平坐?.共产党员.2011年08期
美国炒作中国“激光武器”居心何在?.世界报.2006-10-11
美激光武器为何迟迟无法落地.环球时报.2024-01-27
美国激光武器发展研究.飞航导弹.2015年02期
改变海上作战规则!LY-1舰载激光武器亮相.环球时报.2025-09-03
无限“弹药” 光速打击!激光武器让无人机有来无回.央视新闻.2025-09-13
相关文章
在浩瀚宇宙里,地球像一粒孤独旋转的尘埃。2025 年,它仍是人类已知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但中国正在建的 “星辰之眼”,正让我们离找到外星生命的目标越来越...
2025-10-08 0
她坐在沙发一隅,窗外的风把梧桐叶都吹细了。霜染鬓边,却依然留着年轻时的执拗。岁月将羞涩带走,把一份骨子里的坚韧悄悄镶嵌在笑容深处。俗话说,四十不惑,五...
2025-10-08 0
都说“人到六十,归于平淡”,可实际上,60岁的女人,最牵挂的还是一个“家”的温度。不是名利,不是儿女的孝顺,更不是外面世界的风景,而是一份安稳踏实的归...
2025-10-08 0
“跑三天就瘸”才是多数人的真实现状。2024年5月,北京一位IT男夜跑猝死,诱因是连续七天打卡10公里,智能手表报警他全忽略。 一句话:别再把“坚持...
2025-10-08 0
“一停跑就废”的焦虑,今晚刷屏了。12号傍晚,北京朝阳公园跑道边,35岁的互联网产品经理王骁把Garmin 965摘下来甩给同伴:“4周没跑,最大摄氧...
2025-10-08 0
谁能想到,一个顶着“高知家庭”光环的芭蕾少女,后来会成了香港电影史上争议与光芒并存的名字?当年那个被书香浸润的姑娘,一脚踏进五光十色的娱乐圈,竟演出了...
2025-10-08 0
婚事变丧事,喜事变白事。大喜的日子,新郎却决绝地跳入冰冷的河水里,转瞬便被河水所淹没不见了踪影。大好的生命就此戛然而止,徒留父母悲痛欲绝。这起悲剧就发...
2025-10-08 0
最近总刷到有人聊美国买房的困境,说以前买套带白栅栏的独栋房是美国梦的标配,现在倒好,过去十年独栋房均价一楼高涨,这梦早成了多数人够不着的事儿。不过刚好...
2025-10-08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