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男怕立秋,女怕立冬”,今日立秋,提醒大家:3事不做,2事要做

景点排名 2025年08月07日 15:51 2 cc

“秋风吹雨过南楼,一夜新凉是立秋”,时间过得真快,今日8月7日,太阳将到达黄经135度,意味着我们已经正式进入立秋节气。每年8月7日或8日就是立秋交节的日子,今年立秋交节的具体时间为8月7日13时51分19秒,农历闰六月十四。立秋与立春、立夏、立冬并称“四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进入立秋后,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虽说白天仍可能出现“秋老虎”现象,即短期回热天气,但昼夜温差逐渐增大,总体的气温趋势逐渐转凉。

“男怕立秋,女怕立冬”,今日立秋,提醒大家:3事不做,2事要做

立秋虽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但此时并未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秋季,而气象学上的秋季需满足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22℃的条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有着显著的差异,北方部分地区一般会在8月下旬率先入秋,而南方大部分地区需等到9月甚至10月才能感受到秋意。

立秋是夏季和秋季的重要转折点,古代在立秋这天就会举行“迎秋仪式”。对此《礼记·月令》就有相关记载: "立秋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秋于西郊。"立秋的“迎秋仪式”起源于周代,距今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古人认为立秋是秋季起点,立秋当天,天子便会率领百官至西郊祭祀白帝以及辅神蓐收,以此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从这个习俗足以见得古人对农事的重视。

“男怕立秋,女怕立冬”,今日立秋,提醒大家:3事不做,2事要做

老话说“男怕立秋,女怕立冬”,立秋不仅是夏秋之交的关键节点,更是 万物从繁茂生长趋向成熟收敛的重要时节。此时大多农作物处于秋收前关键的生长时期,冬小麦也将要播种。在古代农耕社会,种地等体力劳动都是男人的活,特别秋收是全年农业生产的“收官战”,时间紧、任务重,既要抢收成熟作物,又要兼顾后续耕种,稍有延误便可能影响全年收成,因此古代进入立秋后,男人都会比较繁忙;而立冬后天气逐渐寒冷,女人又要洗刷家务,在寒冷的环境中劳作,很容易感到乏力、冰冷,甚至还会引发感冒等不适。自此就有了这个说法。

古人在四季跌宕的劳作中发现,气候的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人们要顺应自然的变化,在不同季节中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例如饮食方面、作息方面、生活方面等,这样才能在不同的季节中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顺利度过季节的交替。今日立秋,提醒大家:3事不做,2事要做,都是指的什么呢?赶紧了解一下吧。

“男怕立秋,女怕立冬”,今日立秋,提醒大家:3事不做,2事要做

立秋“3事不做”

1、劳作后不直接吹空调

进入立秋节气,盛夏的暑热之气并未完全消失,白天依旧会非常炎热,这时候,劳作完的人常觉得浑身燥热,第一反应就是冲到空调前猛吹一阵,但要注意,不要劳作完直接去吹空调。

立秋后,人体的阳气开始往回收,毛孔也从“开放”状态逐渐闭合,这时候劳作完一般都会大汗淋漓,毛孔还处于张开的状态,如果这时直接对着空调冷风猛吹,寒气就会顺着毛孔钻进身体。轻则让人鼻塞、打喷嚏,重则引发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不适,特别对于劳作完的人来说身体正虚,这时候吹空调,相当于给风邪开了“方便之门”。

立秋后,无论是劳作完还是运动后,只要是出汗都不能不能直吹空调。这时候可以先用干毛巾把身上的汗擦干,换上透气、吸汗的棉质衣服,这样能让毛孔慢慢闭合,避免寒气入侵。并且,要是实在热得慌,可以找个树荫下或通风好的房间,坐下来静静待一会儿,以此让身体自然散热,比吹空调更健康。

“男怕立秋,女怕立冬”,今日立秋,提醒大家:3事不做,2事要做

2、不大口喝水

进入立秋后,天气从湿热逐渐转成干热,空气湿度下降,人体水分蒸发加快,不少人就会容易觉得口干舌燥,老想喝水。而且,立秋后人体阳气开始内收,体表散热减少,但劳作时身体产热多,出汗也多,水分流失更快,这时候要是没及时补水,口渴的感觉会更明显。

不过,无论有多口渴,都要避免一次性喝太多的水。这是因为大口喝水,水分一下涌进胃里,不仅吸收慢,还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尤其是刚刚劳作完,身体正虚,胃气也弱,大口喝水,容易让胃胀满,甚至肚子疼。并且,劳作完身体正热,突然喝凉水,就像给火炉泼冷水,容易让脾胃受寒,出现腹泻等不适。

立秋后喝水其实还是有一定讲究的。首先,口渴时要先抿一小口,在嘴里含一会儿,再慢慢咽下去。这样能让水分充分接触口腔和咽喉,缓解干燥,还能让身体慢慢吸收。其次,每隔十几分钟喝几口,比一次喝一大杯更解渴。最后,如果刚劳累完可以先歇一会儿,等身体没那么热了,再喝温水,这样既解渴又健康。

“男怕立秋,女怕立冬”,今日立秋,提醒大家:3事不做,2事要做

3、不过度劳累

刚刚进入立秋节气,还要注意不宜过度劳累。这是因为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往回收,人体的阳气也跟着收敛整,以此为冬天打基础。如果这时候过度劳累,不管是体力活还是脑力活,都会消耗大量阳气。所谓“劳则气耗,过则伤阳。”阳气被过度消耗,人就会觉得没精神、乏力,抵抗力也会下降,容易发生感冒等不适。特别是那些本来体质就弱的人,立秋后更要避免过度劳累。

除此之外,过度劳累还会让身体的毛孔张开,出汗增多,这时候燥气更容易趁虚而入。而且劳累时,人体的气血运行加快,燥气会随着气血跑到全身各处,从而加重“秋乏”、“秋燥”等不适。马上就要到秋收的时候了,如果这时候身体累出问题,那么就会耽误秋收时期的各种农忙事宜。

“男怕立秋,女怕立冬”,今日立秋,提醒大家:3事不做,2事要做

立秋“2事要做”

1、要早睡早起

进入立秋,作息习惯就要从夏季的“晚睡早起”调整为秋季的“早睡早起”。这是因为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人体也一样,阳气要往身体里收,这样才能冬天才能“藏”得住阳气,来年春天才有精力“生发”。这时候要是还像夏天那样熬夜,阳气就会漏出去,身体容易虚。而早睡能让身体跟着自然的节奏,把阳气收回体内,养足精神。并且,立秋后养成早起的好习惯,能让身体跟着阳气一起“醒”过来,肺气也能舒展开,肺气舒展了,呼吸就会更加顺畅,人也会觉得神清气爽。

那么,立秋后该几点入睡,几点起床呢?一般来说,晚上9点到10点之间入睡最合适。这个时间段是三焦经当令的时候,三焦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此时入睡,能让气血顺利“归位”。早上6点左右起床即可,此时是阳气开始涌动的时候,起床后稍微活动活动,比如伸伸懒腰、做做深呼吸,阳气就能升起来,人也会觉得轻松。

“男怕立秋,女怕立冬”,今日立秋,提醒大家:3事不做,2事要做

2、要贴秋膘

俗话说“立秋到,贴秋膘”,立秋有一项标志性的习俗,那就是“贴秋膘”。这是因为古代物资匮乏,同时也没有空调、风扇等纳凉避暑的设备,夏季高温往往会导致人们食欲不振,体力消耗随之加大,民间称之为“苦夏”。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特别是昼夜温差开始加大,古人就会通过吃肉补充能量,不仅能弥补夏季的亏损,还能以此储备脂肪以抵御寒冬。并且,立秋后,秋收在即,农民需要储备体力抢收庄稼,而肉类富含蛋白质和脂肪,能快速补充能量,帮助人体适应从“夏耗”到“秋收”的转变。

推荐食谱【经典红烧肉】

“男怕立秋,女怕立冬”,今日立秋,提醒大家:3事不做,2事要做

食材:五花肉500克、葱姜、八角2颗、桂皮1小段、冰糖30克、生抽2勺、老抽1勺、料酒1勺、清水适量。

五花肉切块,冷水下锅加葱姜、料酒,煮沸后捞出洗净。

锅中放少许油,加冰糖小火炒至焦糖色,倒入肉块翻炒上色。

加葱姜、八角、桂皮炒香,倒入生抽、老抽翻炒均匀,加开水没过肉块,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40分钟。

开大火收汁至浓稠,撒葱花即可。

“男怕立秋,女怕立冬”,今日立秋,提醒大家:3事不做,2事要做

总结,老话说“男怕立秋,女怕立冬”,您都明白是什么意思了吧!今天就是立秋了,提醒大家:3事不做,2事要做,为接下来的秋冬打好基础,以便更好的迎接凉爽天气的到来。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