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85年,我爸单位分房,他却把名额给了战友,15年后,战友成了市长

抖音推荐 2025年11月26日 14:44 1 cc

1985年的夏天,黏腻得像一块化不开的麦芽糖。

85年,我爸单位分房,他却把名额给了战友,15年后,战友成了市长

空气里混着潮湿的霉味、公共厕所的骚味,还有邻居家炒菜时飘过来的,呛人的辣椒味。

我们家,就住在这片味道的大杂烩里。

一间不到二十平米的小屋,用一块布帘子隔开,外面是爸妈的床和一张吃饭的桌子,里面是我的小床和堆满杂物的箱子。

这房子不是我们一家的。

是和我爸厂里另一个师傅合住的筒子楼。两家人共用一个厨房,一个水龙头。

上厕所,要跑去五十米外的公共厕所。

我最怕下雨天。

屋顶的瓦片有几处是裂的,外面下大雨,屋里就下小雨。

我妈会用家里所有的盆盆罐罐去接,叮叮咚咚,像一首绝望的交响乐。

那时候,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能有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家。

一个不用跟人抢厕所,下雨天不会漏水的家。

这个梦想,在那个夏天,眼看着就要实现了。

我爸的单位,国营红星机械厂,要分房子了。

崭新的三居室,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阳台能晒到太阳。

消息传来的那天,我妈一整天都在笑,眼角的皱纹里都盛满了光。

她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仔仔细细地数了一遍又一遍,盘算着要买什么样的窗帘,什么样的沙发。

我爸也高兴,喝了半斤白酒,脸颊通红,一遍遍地跟我说:“儿子,咱家要有新房子了!以后你就有自己的房间了!”

我用力点头,心里像揣了一只兔子,激动得快要跳出来。

我们一家人,就像在沙漠里跋涉了许久的旅人,终于看到了绿洲。

分房名单下来了。

我爸的名字,排在第三个。

稳了。

全家都沉浸在一种不真实的狂喜里。

直到方叔叔的到来。

方叔叔,我爸的战友,叫方卫国。

他来的时候,提着一网兜橘子,脸上挂着讨好的、局促不安的笑。

他和我爸在阳台上抽烟,一根接一根。

我妈的脸色,随着烟雾的升腾,一点点沉了下来。

我躲在门后,听见方叔叔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

他说他家里孩子多,老婆身体又不好,一家五口人挤在一间比我们家还小的屋子里。

他说这次分房,他的积分就差那么一点点。

他说:“老周,我知道这事儿不该我开口,可我实在是没办法了……孩子们,总得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我爸沉默了很久。

久到我以为他睡着了。

最后,他掐灭了烟头,声音沙哑地说:“老方,你别说了,我懂。”

那天晚上,我爸和我妈爆发了有史以来最激烈的一次争吵。

我妈把分房通知单拍在桌子上,眼睛红得像要滴出血。

“周建国!你什么意思?你懂?你懂什么!”

“你懂你儿子每天在学校怎么被同学笑话吗?你懂我每天下班回来,腰酸背痛还要排队接水做饭吗?你懂下雨天,咱们家跟水帘洞一样是什么滋味吗?”

“这房子!是我们的命!你不能给别人!”

我爸低着头,一言不发,像一尊石像。

我妈的哭喊,咒骂,像一把把刀子,扎在他身上,也扎在我心上。

最后,我妈哭得没力气了,瘫在椅子上,只剩下抽噎。

我爸才抬起头,看着她,一字一句地说:“秀英,老方当年在战场上,替我挡过一枪。”

“那颗子弹,离我心脏就差三公分。”

“我这条命,是他给的。”

“一套房子,我不能不给。”

我妈愣住了,然后发出一声绝望的冷笑。

“好,好一个周建国!你了不起!你伟大!你是个圣人!”

“你为了你的战友情,就让我们娘俩跟着你喝西北风!”

“行,你去当你的圣人吧!这日子我不过了!”

那晚,我妈回了外婆家。

我爸一个人坐在黑暗里,抽了一整夜的烟。

第二天,他去了厂里,在所有人的惊愕中,在一张申请表上签了字。

他自愿放弃这次分房名额,并申请将名额转让给“更困难的同志”,方卫国。

消息传遍了整个大杂院。

邻居们看我爸的眼神,都像在看一个傻子。

背后那些指指点点的议论,像针一样扎人。

“听说了吗?老周把房子让出去了。”

“脑子有病吧?多好的三居室啊!”

“就是,自己家还跟个鸽子笼似的,倒学起雷锋来了。”

“他老婆都气回娘家了,这下好了,圣人不好当啊。”

我走在院子里,感觉那些目光和话语,像无数只黏腻的手,要把我拖进泥潭。

我恨我爸。

我恨他的“伟大”,恨他的“义气”。

从那天起,“圣人”这个词,成了我们家一个讳莫如深的禁忌。

我妈三天后回来了。

不是我爸去接的,是她自己回来的。

她没再提房子的事,也没再跟我爸大吵大闹。

只是,她脸上的笑容,彻底消失了。

我们家的空气,变得比梅雨季节还要压抑。

两个人可以一整天不说一句话。

饭桌上,只有碗筷碰撞的冰冷声音。

我爸变得更加沉默,下班后就一个人捣鼓他那些工具,修修补补。

我妈则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那台蝴蝶牌缝纫机上,没日没夜地接活儿,给人做衣服,补贴家用。

缝纫机“哒哒哒”的声音,成了我们家唯一的背景音。

那声音,像时间的脚步,也像我妈无声的控诉。

方叔叔一家,很快就搬进了那套本该属于我们的新房子。

搬家那天,他们请客,也请了我们。

我爸去了,我妈没去。

我爸带我去的,他让我穿上最好的衣服。

那是一套崭新的三居室,窗明几净,地板擦得能照出人影。

方叔叔的爱人,那个病恹恹的阿姨,那天气色特别好,拉着我爸的手,一个劲儿地说谢谢。

方叔叔喝多了,抱着我爸,哭得像个孩子。

“老周,这辈子,我方卫国欠你的!”

我爸拍着他的背,说:“说这些干啥,都是兄弟。”

我站在那间宽敞明亮的客厅里,看着方叔叔的孩子们在新沙发上蹦蹦跳跳,心里说不出的酸楚。

这里,本该是我的家。

那顿饭,我味同嚼蜡。

回家的路上,我爸问我:“儿子,怪爸吗?”

我没说话。

我不知道怎么回答。

我既怨他,又隐隐觉得,他好像没做错。

这种矛盾的感觉,像一根刺,在我心里扎了很多年。

日子,就在这种沉默和压抑中,一年年地滑了过去。

我们家依旧住在那个破旧的筒子楼里。

屋顶的裂缝越来越大,下雨天,接水的盆也越来越多。

墙壁因为潮湿,长出了一片片绿色的霉斑,像一张张狰狞的脸。

我长高了,那张小床已经容不下我的身体,每天晚上只能蜷缩着睡。

我的书桌,还是那张吃饭的桌子,上面永远堆着我妈没做完的活计。

而方叔叔家,却是另一番光景。

他因为工作能力强,又会来事儿,很快就从一个普通工人,被提拔成了车间主任。

后来,又当了分厂的副厂长。

他们家买了电视机,买了冰箱。

过年的时候,方叔叔会开着一辆黑色的轿车来给我们家送年货。

每一次他来,我妈都避而不见。

我爸会客气地跟他聊几句,但话里话外,总透着一股疏离。

方叔叔带来的那些高级点心和水果,我妈从来不碰。

她说:“吃了人家的嘴软,我可不想嘴软。”

我懂她的意思。

那不是普通的年货,那是提醒,是施舍,是时时刻刻在告诉我们,我们家现在的一切,都是因为当年那个“伟大”的决定。

初中的时候,我因为营养不良,个子比同龄人矮一截,皮肤蜡黄。

同学们给我起了个外号,叫“豆芽菜”。

有一次,学校组织春游,要交二十块钱。

我回家跟我妈要钱。

她正在缝纫机前赶工,头也没抬,疲惫地说:“家里没钱了,下个月吧。”

“可是后天就要交了!”我急了。

她停下手里的活,抬起头,眼睛里布满了红血丝。

“我说没钱!你听不懂吗!”她突然冲我吼道。

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

我爸从外面进来,看到这一幕,从口袋里掏出皱巴巴的二十块钱,递给我。

“拿去吧。”

我妈一把抢过钱,扔回给他。

“周建国!你哪来的钱?你是不是又去卖血了!”

我爸没说话,默默地捡起钱,塞进我手里,转身出去了。

我捏着那张带着他体温的钱,心里五味杂陈。

那次春游,我没去。

我骗老师说我病了。

那天,我一个人跑到河边,哭了一个下午。

我恨这个家,恨这种贫穷。

我开始怨恨我爸,那种怨恨,不再是小时候模糊的感觉,而是清晰的、尖锐的,像刀子一样。

如果不是他当年把房子让出去,我们家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我也不会连二十块钱的春游费都拿不出来。

我不会被同学嘲笑。

我妈,也不会那么辛苦。

从那以后,我跟我爸的话越来越少。

我用沉默和冷漠,来表达我的反抗。

他跟我说话,我爱答不理。

他给我夹菜,我直接拨到一边。

他看我的眼神,充满了愧疚和无奈,但我视而不见。

我觉得,这是他应得的。

高中,我考上了市里最好的重点中学。

学费和生活费,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我妈的身体越来越差,常年劳累让她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一到阴雨天就疼得直不起腰。

她已经不能再熬夜干活了。

家里的担子,几乎全压在了我爸一个人身上。

他在厂里上班,下了班就去外面打零工,去码头扛过麻袋,去工地搬过砖。

他原本挺直的腰杆,渐渐地弯了下去。

头发,也白了大半。

我知道他很辛苦,但我心里的那根刺,还是没有拔掉。

高考前夕,我需要买一套复习资料,要一百多块钱。

我犹豫了很久,还是跟我爸开了口。

他二话没说,第二天就把钱给了我。

后来我才知道,他为了给我凑这笔钱,把他最心爱的一块上海牌手表给卖了。

那块手表,是他退伍时部队发的纪念品,他戴了二十多年,每天都要擦拭一遍。

知道这件事后,我一个人在房间里,哭了很久。

我恨自己的无能,也第一次,开始心疼他。

大学,我考到了北京。

走的那天,我爸妈一起来送我。

在火车站,我妈拉着我的手,絮絮叨叨地说个没完,嘱咐我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别不舍得花钱。

我爸就站在一边,默默地抽着烟,一句话也没说。

火车快要开的时候,他突然走过来,把一个布包塞到我手里。

“穷家富路,在外面别委屈自己。”

我打开布包,里面是厚厚一沓钱,大部分是十块的,五块的,还有一些一块两块的零钱。

我知道,这是他攒了多久的血汗钱。

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

我抱着他,第一次叫了一声:“爸。”

他的身体僵了一下,然后,用那双粗糙得像砂纸一样的手,轻轻拍了拍我的背。

“好孩子,去吧。”

火车开动了,看着站台上他们越来越小的身影,我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混出个名堂,一定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我要把我们家失去的,全都挣回来。

大学四年,我拼命学习,拼命兼职。

我当过家教,发过传单,在餐馆洗过盘子。

我很少跟家里要钱,每个学期还能给家里寄回去一点。

毕业后,我留在北京,进了一家互联网公司。

从最底层的程序员做起,我没日没夜地加班,写代码,做项目。

我像一台上了发条的机器,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因为我知道,我没有退路。

我必须成功。

时间一晃,就到了2000年。

千禧年,新世纪。

我已经25岁了。

在北京工作了几年,我攒下了一点钱,但离买房还差得远。

那一年,我爸所在的红星机械厂,效益越来越差,开始大规模裁员。

我爸,因为年纪大了,又没什么文化,成了第一批下岗的工人。

他拿到了一笔微薄的遣散费,从此成了一个无业游民。

这个消息,对我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我爸一辈子都在厂里,工厂就是他的天。

天塌了,他整个人都垮了。

电话里,我妈的声音充满了忧虑。

她说我爸下岗后,整天把自己关在屋里,不说话,也不出门,就是抽烟,喝酒。

身体也越来越差。

我心急如焚,请了年假,回了家。

再次回到那个熟悉的大杂院,感觉像穿越了时光。

这里的一切,好像十五年来都没有变过。

墙角的青苔,空气里的霉味,邻居们探究的目光。

推开家门,一股浓烈的烟酒味扑面而来。

我爸就坐在那张旧藤椅上,头发花白,满脸胡茬,眼神浑浊。

看到我,他只是扯了扯嘴角,算是打了个招呼。

那一刻,我心如刀割。

这就是我的父亲。

一个为了所谓的“义气”,牺牲了自己家庭幸福的男人。

一个被时代抛弃,潦倒落魄的“圣人”。

我妈拉着我,偷偷抹眼泪。

“你爸他……心里苦啊。”

我知道他苦。

可我心里的苦,又能跟谁说?

这十五年来,我们一家人吃的苦,受的罪,难道就白费了吗?

就在我们家陷入绝望的时候,一个消息,像一颗炸弹,在市里炸开了。

方卫国,当年的方叔叔,被任命为本市的代市长。

电视新闻里,他穿着笔挺的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在主席台上意气风发地做着报告。

我看着电视上那个熟悉又陌生的面孔,再看看身边颓唐落魄的父亲,一种强烈的、荒谬的讽刺感涌上心头。

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我妈也看到了新闻。

她沉默了很久,然后看着我爸,说:“周建国,你现在后悔吗?”

我爸掐灭了烟,没有回答。

但我从他颤抖的手指里,看到了他的不甘。

“去找他!”我妈突然说,声音尖锐。

“他现在是市长了!他欠我们的!他必须还!”

“你去找他!让他给你安排个工作!让他给我们家换个房子!”

“我不去。”我爸的声音很低,但很坚定。

“我们不求人。”

“不求人?不求人你就等死吗!”我妈歇斯底里地吼道,“你清高!你了不起!你看看你现在这个样子!你对得起谁?你对得起我吗?你对得起你儿子吗?”

“够了!”我爸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这是他第一次对我妈发这么大的火。

整个屋子,瞬间死寂。

我看着他们,心里那股压抑了十五年的怨气,终于彻底爆发了。

“爸,妈说的对。”我站了出来,直视着我爸。

“我们是该去找他。”

我爸不敢置信地看着我。

“连你也……”

“对,就是我。”我打断他,“爸,我不想再过这样的日子了。我不想再看到你这个样子,不想再看到我妈天天以泪洗面。”

“这十五年,我们家是怎么过来的,你心里不清楚吗?”

“你所谓的‘义气’,换来了什么?换来了我们一家人的痛苦!换来了你的潦倒!”

“现在,有一个机会摆在面前,一个拿回本该属于我们东西的机会,你为什么不要?”

“那不是求人!那是拿回我们应得的!”

我的话,像一把锥子,狠狠地扎在我爸的心上。

他看着我,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最后,他颓然地坐了回去,像是被抽走了所有的力气。

“随你们吧。”

他闭上了眼睛,两行浑浊的泪,从他满是皱纹的眼角滑落。

我没有丝毫的愧疚。

我觉得我做的是对的。

尊严不能当饭吃。

我必须要为这个家,争一口气。

第二天,我换上自己最好的一身西装,拿着我爸的资料,去了市政府。

市政府大楼,庄严肃穆。

门口的武警,让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我跟门卫说,我找方市长,我是他故人的儿子。

门卫打了个电话,然后让我进去,去三楼的市长办公室。

我一路走过去,手心全是汗。

走廊里,来来往往的工作人员,都穿着整洁的制服,步履匆匆。

他们看我的眼神,带着审视和好奇。

我感觉自己像个异类,与这里的一切格格不入。

市长办公室的门是开着的。

一个年轻的秘书接待了我。

他让我稍等,方市长正在开会。

我坐在办公室外面的会客区,坐立不安。

大约半个小时后,会议室的门开了。

一群人簇拥着一个身影走了出来。

正是方卫gın。

他比电视上看起来要清瘦一些,但精神很好,眉宇间带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他跟身边的人交代着什么,然后一眼就看到了我。

他愣了一下。

“你是……建国哥家的……小驰?”

“方叔叔。”我站起来,有些拘谨地叫了一声。

他让秘书先去忙,然后把我领进了他的办公室。

办公室很大,很气派。

红木的办公桌,真皮的沙发,墙上挂着一幅“为人民服务”的书法。

他亲自给我倒了一杯水。

“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不提前打个电话?”他的语气很客气,但带着一种久居上位的距离感。

“刚回来两天。”我捧着水杯,感觉手心里的汗把杯子都浸湿了。

“建国哥……身体还好吗?”他问。

“他下岗了。”我直接说道。

方市长的手,端着茶杯,在空中停顿了一下。

他的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

“什么时候的事?”

“就上个月。”

我把准备好的资料,放在他面前。

“方叔叔,我知道您现在很忙,我不该来打扰您。但是,我们家现在,确实是遇到困难了。”

“我爸他……下岗后,整个人都变了。我妈身体也不好。”

“我知道,当年那套房子,是我爸自愿让给您的。我们不该再提。”

“但是,方叔叔,这十五年,我们家过得太苦了。”

“我今天来,不求别的。就希望您能看在我爸当年的情分上,帮他一把。给他找个能糊口的工作,让他有点事做,别这么消沉下去。”

我说完,心里一阵轻松,也一阵悲哀。

我终究还是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

一个为了生活,不得不低头求人的人。

方市长沉默地看着那些资料,看了很久。

办公室里,只有空调的嗡嗡声。

我感觉时间过得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终于,他抬起头,看着我。

他的眼神很复杂,有愧疚,有感慨,还有一丝我看不懂的东西。

“小驰,你先回去吧。”他说,“这件事,我知道了。我会处理的。”

他的语气很平淡,听不出喜怒。

我不知道这句“会处理的”,是承诺,还是敷衍。

我怀着忐忑的心情,离开了市政府大楼。

回到家,我妈急切地问我怎么样。

我把情况跟她说了一遍。

她听完,脸上露出了希望的光芒。

“他说了会处理,那就肯定没问题!他现在是市长,官大着呢!安排个工作,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我爸依旧沉默,只是抽烟抽得更凶了。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都在等待中度过。

每一天,都像是在煎熬。

我妈每天都要问我好几遍,方市长有没有来电话。

我爸虽然嘴上不说,但我看得出,他也在等。

他会不自觉地,朝着电话机的方向看。

但是,一个星期过去了。

什么消息都没有。

方市长,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我妈的希望,一点点变成了失望,最后变成了愤怒。

“我就知道!他当了大官,就不认人了!”

“什么战友情!都是骗人的!”

“白眼狼!忘恩负义的王八蛋!”

她开始在家里咒骂,骂方卫国,也骂我爸。

“周建国!你看到了吧!这就是你用我们全家的幸福换来的好兄弟!”

“你就是个天底下最大的傻子!”

我爸的脸,一天比一天阴沉。

他重新开始酗酒,喝醉了,就一个人默默地流泪。

我心里也充满了失望和愤怒。

我觉得自己被耍了。

方卫国,他根本就没把我们家的事放在心上。

也许在他眼里,我们只是他成功路上,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插曲。

或者,是一个他急于摆脱的,不光彩的过去。

我决定,再去找他一次。

这一次,不是去求他,而是去质问他。

我要问问他,他的良心,是不是被狗吃了。

就在我准备出门的时候,家里的电话,突然响了。

我妈一个箭步冲过去,接起了电话。

“喂?哪位?”

电话那头说了些什么,我妈的表情,从激动,变成了疑惑,最后变成了呆滞。

她放下电话,看着我们,喃喃地说:“是市政府秘书处的电话。”

“他说……让我们明天上午九点,去一趟市档案馆。”

“还说……让带上我爸的退伍证和档案。”

市档案馆?

去那里干什么?

我们一家人都懵了。

第二天,我们怀着满腹的疑问,来到了市档案馆。

一个姓李的主任接待了我们。

他很客气,给我们倒了茶。

然后,他拿出一份文件,递给我爸。

“周建生同志,这是您的档案材料,请您核对一下。”

我爸接过文件,手都在抖。

我也凑过去看。

那是一份关于我爸退伍安置的历史文件。

上面清楚地写着,根据当年的政策,像我爸这种在战场上立过三等功的战斗英雄,在退伍安置和住房分配上,都应该享受最高优先级的待遇。

李主任指着文件上的一处,说:“周同志,根据我们最近在整理历史档案时发现的情况,您在1985年的那次住房分配中,存在着程序上的不公正。”

“您当时虽然主动放弃了名额,但是,根据政策,您作为战斗英雄的优先权,是不能被转让的。厂里当时的操作,是不合规的。”

“这件事,我们已经向市里做了汇报。方市长对此高度重视,亲自批示,要求我们立刻纠正当年的错误,落实政策,补偿您应得的待遇。”

李主任顿了顿,从抽屉里又拿出一个信封,推到我们面前。

“这是根据现在的房价,对您当年那套三居室的价值进行的评估和补偿。另外,考虑到您目前下岗失业,生活困难,市里决定,为您办理提前退休,享受退休老干部的待遇。同时,市里的廉租房项目,也为您预留了一套两居室的名额,下个月就可以入住。”

我看着那个厚厚的信封,听着李主任的话,整个人都傻了。

我爸也傻了。

我妈更是捂着嘴,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

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了。

像做梦一样。

我们走出档案馆的时候,外面的阳光,刺得我睁不开眼。

我妈紧紧地攥着那个信封,哭得泣不成声。

我爸走在前面,他的腰杆,不知不觉间,挺直了。

我突然明白了。

方卫国,他不是不帮忙。

他是在用一种最妥帖,最周全,最能保全我父亲尊严的方式,来偿还这份情。

他没有直接给我爸安排工作,因为那是滥用职权。

他没有直接给我们家送钱送房子,因为那是施舍。

他选择从历史档案入手,以落实政策的名义,给了我们一个堂堂正正的补偿。

他不仅给了我们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给了我父亲一个迟到了十五年的“说法”。

他告诉我父亲,也告诉所有人,你当年的牺牲,不是愚蠢,而是政策没有落实到位。

你不是傻子,你是英雄。

这份用心,比任何直接的帮助,都来得更珍贵,也更沉重。

当天晚上,方卫国来了我们家。

没有带秘书,也没有坐公车,一个人悄悄来的。

他提着两瓶好酒,几样小菜。

像十五年前一样。

我妈第一次,没有给他冷脸。

她走进厨房,默默地开始炒菜。

客厅里,我爸和方卫国相对而坐。

两个人,都没有说话,就是喝酒。

一杯,又一杯。

喝到最后,两个年过半百的男人,都红了眼眶。

方卫国放下酒杯,看着我爸,声音沙哑。

“建国哥,对不起。”

我爸摆了摆手,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都过去了。”

方卫国看着我,说:“小驰,你知道吗?当年在战场上,你爸救过我的命。”

我愣住了。

我一直以为,是方叔叔救了我爸。

我爸瞪了他一眼,“提那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干嘛!”

方卫国却不理他,自顾自地说了下去。

那是一次惨烈的阵地争夺战。

他们所在的连队,被敌人包围了。

一颗炮弹,在方卫国身边爆炸,他的腿被弹片炸伤了,动弹不得。

所有人都以为他活不成了。

是我爸,一个人,冒着枪林弹雨,把他从死人堆里背了出来。

整整五公里。

我爸的后背,被弹片划开了一道深可见骨的口子,血染红了整个军装。

他硬是咬着牙,一声不吭,把方卫国背回了阵地。

“如果不是你爸,我早就死在越南了。”

“后来,又有一次,一颗子弹打过来,是我下意识地推了他一把,子弹打在了我的胳膊上。他总说我替他挡了一枪,其实,就算没有我,那颗子弹也打不中他。”

“建国哥,他这个人,就是这样。别人对他一分好,他恨不得还人十分。”

“他把房子让给我,嘴上说是还我的人情。其实我知道,他就是看我家里太困难了。”

“这十五年,我不是没有想过要报答他。我给他送钱,送东西,他都不要。”

“我官越做越大,心里就越是慌。我怕,我怕我还不起这份情。”

“前几天你来找我,我当时就想给你爸解决问题。但是我不能。我是市长,我的一举一动,都有无数双眼睛盯着。我如果直接给他安排工作,给他解决房子,那就是以权谋私。那样,不仅害了我,也侮辱了他。”

“我查了当年的档案,才发现了这个问题。用政策来解决,才是最好的办法。”

“建国哥,小驰,希望你们能理解。”

我听着方卫国的讲述,再看看我爸后背上那道狰狞的伤疤,眼泪,再也控制不住。

原来,我一直都错了。

我错怪了我爸。

我只看到了他的“愚蠢”,却没有看到他内心的坚守和善良。

我只看到了我们家的贫穷,却没有看到他用自己的脊梁,为我们撑起了一片道德的天空。

他不是圣人。

他只是一个有情有义,懂得知恩图报的普通男人。

他用他自己的方式,恪守着一个军人的承诺和荣誉。

那一刻,我对他所有的怨恨,都烟消云散。

取而代t之的,是无尽的愧疚和崇高的敬意。

我站起来,给我爸,也给方叔叔,深深地鞠了一躬。

“爸,方叔叔,对不起。”

那晚,我爸喝醉了。

他拉着我的手,反复说着一句话。

“儿子,人活着,不能只为了自己。”

“有些东西,比房子,比钱,更重要。”

我懂了。

我终于懂了。

一个月后,我们搬进了市里分配的廉租房。

两室一厅,虽然不大,但干净明亮。

阳台上,第一次洒满了阳光。

我妈在阳台上养了好多花。

她的脸上,重新有了笑容。

我爸办理了提前退休,每个月都能领到一笔可观的退休金。

他报了一个老年大学,学起了书法。

整个人,精神焕发。

我也辞去了北京的工作,回到了家乡。

方市长没有给我安排什么好单位。

他只是推荐我去参加了市里组织的公务员考试。

他说:“路,要靠自己走,才踏实。”

我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

成了一名最基层的公务员。

生活,终于走上了正轨。

平淡,却很安稳。

有时候,我爸会在电视上看到方市长的新闻。

他会指着电视,跟我妈说:“你看,老方又瘦了。”

我妈会一边择菜,一边说:“官越大,操心事越多。”

语气里,没有了当年的怨怼,只剩下老朋友间的关心。

那套房子,那段长达十五年的恩怨,好像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

但它又像一道深刻的烙印,刻在了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

它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情义,什么是坚守,什么是真正的尊严。

也让我明白了我的父亲。

他不是一个失败者。

他是一个英雄。

一个在平凡的生活里,坚守着自己内心信念的,真正的英雄。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