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七个预言:那些说出口没人信的事人这辈子,谁没说过点“异想天开”的话?有的事你小时候信口一说,大家笑,说你“不妨多活俩年看看是不是吹牛”;有的事...
2025-11-25 0
天一冷,口罩又成了“刚需”。街头巷尾,不少人重新戴起了口罩,不仅为了防感冒、防新冠,还为了保暖——尤其是鼻子,谁冻谁知道。
但问题来了,有人一戴上就摘不下来了,早上出门戴,公交地铁戴,办公室戴,连遛弯买菜都戴,仿佛成了一种习惯。甚至有句话说得很流行:“别人是忘带口罩不敢出门,我是忘摘口罩不敢呼吸。”
张文宏医生就曾提醒,一直戴口罩,尤其是在气温较低的季节,可能会对身体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影响。不是说不能戴,而是“过度戴”,才是问题的关键。
那问题来了——坚持戴口罩的人,真的有可能在半年内出现身体上的8种变化?到底是哪些变化?是好是坏?该戴还得戴,不戴又怕生病,这口罩到底该怎么戴才科学?
这事儿,还真得好好说道说道。
先说个让人意外的:长期戴口罩,鼻子可能“变懒”了。
人体的鼻腔可不是摆设,它是天然的“空气净化器”。空气从鼻子进去,经过鼻毛过滤、鼻腔加湿、加温,一路通畅地送到肺里。
可一旦长期戴口罩,尤其是那种密不透风的类型,鼻子就开始“偷懒”了——不再需要加热、加湿、过滤空气,因为口罩已经替它干了这些活。
结果呢?鼻腔黏膜的功能会逐渐下降,出现干燥、出血、甚至嗅觉变钝。很多人一摘口罩,立马觉得鼻子不舒服、呼吸干涩,就是这个原因。更严重的,可能还会诱发鼻炎或者加重本身就有的鼻炎。
说到鼻炎,顺带说一句——长期戴口罩并不能“治疗”过敏性鼻炎。一些人觉得戴口罩能隔绝花粉、尘螨,症状就轻了,但这只是缓解,不是根治。
真正的问题在于免疫系统的“误伤反应”,长期躲避过敏原,反而可能让身体变得更敏感,一旦摘了口罩,反弹更猛烈。
再说个容易被忽略的变化:皮肤问题会悄悄找上门。
冬天干燥,脸部本就容易起皮、泛红、敏感。口罩再一闷,湿气、油脂、细菌混在一起,简直是“痘痘的天堂”。尤其是下巴、鼻翼、嘴角这些口罩边缘摩擦多、湿气重的地方,最容易长痘,又红又痛。
更糟的是,有些人会出现“口罩性皮炎”,红疹、瘙痒、脱皮,甚至演变成慢性湿疹。经常有人来门诊问:“医生,我脸怎么一到冬天就烂成这样?”一问才知道,一天戴十几个小时的口罩,还不换,皮肤问题能不出来吗?
不仅脸受苦,肺也可能有点“受委屈”。
正常呼吸,氧气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排出去。可如果口罩太厚、戴太久,尤其是那种双层N95,还加个棉口罩的组合,二氧化碳排出受限,氧气摄入不足,轻则头晕乏力,重则出现慢性低氧状态。
短时间戴当然没问题,但如果在明明通风良好、没有传染风险的环境下,还一整天不摘,长此以往,体内的气体交换效率会下降,对心肺功能是种负担,尤其是老年人和心肺功能本就不好的人群,更得注意。
怕冷的人可能会觉得戴口罩就像围个围巾,暖和。但你知道吗?长期依赖口罩保暖,口腔和呼吸道的适应能力也会“退化”。
平常冷空气进来,气道会自动加温、加湿,增强对冷空气的适应能力。但如果老是靠口罩挡着,像裹在“温室”里,反而变得娇气,一点冷风就咳嗽、打喷嚏。这种“适应性退化”,在一些儿童和老人身上尤其明显。
再说个冷门但很真实的:人的免疫系统是需要“锻炼”的。
从小到大,接触一点细菌、病毒,是激发免疫力的自然过程,尤其是对儿童来说,适度的“病一场”,反而让身体更强壮。
可如果长时间过度防护,包括一直戴口罩、不接触外界微生物,免疫系统的“训练量”不足,反而容易变得“见风就倒”。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国家在疫情后期开始强调“适度暴露”,不是放弃防护,而是不再一味封闭。身体需要“见世面”,免疫系统也一样。
还有一个变化,很多人没想到——社交能力和心理状态,可能也会受影响。
戴口罩遮住了半张脸,表情不清晰、声音闷响、沟通障碍。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长期缺乏面部表情的互动,对语言发育、情绪识别能力甚至社交能力的培养,都是隐形压力。
成年人也一样。心理学研究早就发现,长期戴口罩会减少社交欲望,增加孤独感。尤其是本身就有些轻度焦虑、社交恐惧的人,口罩成了“社交挡箭牌”,久而久之,更加封闭自己。
说到这,不得不提一个争议话题:口罩戴久了,口气变臭、牙龈出血、甚至牙齿变松?
听起来像“危言耸听”,但牙科医生们却点头如捣蒜。长期戴口罩时,很多人会下意识用嘴呼吸,这就坏了。口腔干燥是细菌滋生的温床,加上饮水减少、刷牙马虎,细菌在牙龈、舌苔、牙缝里安营扎寨,口臭、牙龈炎、牙周病通通找上门。
有些人甚至因为长期口呼吸,导致牙齿排列紊乱、咬合异常。是的,脸型都可能发生轻微改变。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戴”还是“不戴”,而是——戴得“对不对”。
在人员密集、通风差、有疫情风险的场所,戴口罩当然是必要的。尤其是感冒、咳嗽、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是应该自我防护。
但在室外空旷地带、空气清新、没有人群的地方,不妨适当摘下,让鼻子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让皮肤晒晒太阳,给身体一点“喘息”的机会。
还有,口罩用久了要换,湿了就别再戴,别把它当成“护身符”一样天天戴、月月戴、洗了再戴。口罩不是越厚越好,也不是越久越牢靠。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合,科学地戴,才是真正的保护。
张文宏医生的提醒,不是叫大家“别戴口罩”,而是提醒大家:健康是动态平衡,不是靠一张布就能解决所有问题。越是看起来简单的习惯,越值得我们反思和调整。
下次出门前,不妨问问自己一句:今天这个场合,真的需要戴口罩吗?
参考文献:
张文宏,顾东风.新冠疫情防控与公共健康风险管理[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22,22(3):241-246.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腔功能与慢性鼻炎的关系研究进展[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1,56(9):789-79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相关文章
毛主席的七个预言:那些说出口没人信的事人这辈子,谁没说过点“异想天开”的话?有的事你小时候信口一说,大家笑,说你“不妨多活俩年看看是不是吹牛”;有的事...
2025-11-25 0
搞团团伙伙,违规出入私人会所,违规干预、插手执法活动,家风不正,非法收受巨额财物……11月24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四川省原副省长、省公安...
2025-11-24 0
“爸给你垫了2万,你记得还。”——这句话像钉子一样钉在许知夏的微信里,也钉在所有被家庭吸血的姐姐心上。 剧里,许大成笑眯眯地把厨师工资转给沈明珠,转头...
2025-11-24 0
天一冷,口罩又成了“刚需”。街头巷尾,不少人重新戴起了口罩,不仅为了防感冒、防新冠,还为了保暖——尤其是鼻子,谁冻谁知道。但问题来了,有人一戴上就摘不...
2025-11-24 1
深夜里,你对着刚列好的行动清单,手指反复摩挲纸角,心跳也跟着加速——明天的新项目会不会搞砸?争取的机会被拒怎么办?团队会不会觉得我太冒进?这些念头像烧...
2025-11-24 1
弘一法师的语录中说过,越是着急要结果越会一无所获,殊不知老天安排的,比你自己选的更好,更周到。有时候我们放缓心态,反而会有更好的安排!01欲速则不达经...
2025-11-24 1
王宝强是河北邢台南和区人,1982年4月29日出生,小时候家里穷,父母靠务农过日子。他六岁就练武术,八岁进少林寺当俗家弟子,一待六年,十四岁离开寺庙去...
2025-11-24 1
现在是2025年11月,首尔的冷风已经开始往脖领子里灌了,但要说哪儿最“热”,那绝对是首尔拘留所。为啥?因为韩国前总统尹锡悦正在里面蹲着呢。按理说,咱...
2025-11-24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