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西山福田公墓,吴石将军墓前总有人悄悄放下鲜花。今年是他牺牲75年,也是台湾光复80年,这位“潜伏英雄”的故事,该让更多人知道。1947年,经人引...
2025-11-02 0
大家好,我是闻叔!农村以前没人当回事的玉米须、玉米叶、丝瓜络,现在都成了赚钱的宝贝,没人要的玉米须在超市居然卖到了12元一斤,而农村家里常用的洗碗丝瓜络,年出口量竟然达到了2000万,这些以前扔了都没人要的“破烂”为什么能摇身变成“摇钱树”?
逆袭案例的两种路径
在众多“破烂逆袭”的案例里,丝瓜络的转型最具代表性。
过去农村家家户户都种丝瓜,成熟后的丝瓜络要么自己留着洗碗、做鞋垫,要么因为“土气”被嫌弃,甚至有人用它洗碗时还会遭到嘲笑。
但有创业者发现了它的潜在价值:丝瓜络的木质纤维天然环保,且具备轻便、透气、可压缩的特点,正好契合海外市场对“天然清洁工具”的需求。
于是这些原本不起眼的丝瓜络被加工成便携洗碗工具,通过外贸渠道销往海外。
在河南信阳,这类创业者不仅自己打开了市场,还带动周边乡亲一起种植丝瓜,形成了从种植到加工再到出口的产业链,一年下来能创造2000多万铜板的销售额。
丝瓜络在国内外的价格差异极大,国内实体店中,一小节丝瓜络能卖到几十元,网上部分商家甚至标价也很高,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
但在源头采购渠道,3条丝瓜络仅需11元,巨大的利润空间恰恰藏在“渠道差异”里,海外市场对天然环保产品的溢价接受度,远高于国内普通消费市场。
除了丝瓜络的“外贸路”,农村“老农活”的“城市变身”同样值得关注。
现在不少商场里出现了“室内玉米游乐园”,过去农村家长最头疼的“扒苞米”,如今成了城市家长愿意花钱体验的项目,门票价格100多一天。
商家的思路很巧妙,家长希望孩子能亲近自然,体验自己童年的农活,愿意为“忆苦思甜”买单,游客在体验过程中会主动完成玉米脱粒,商家相当于省去了人工成本,还能靠门票盈利,真正实现“一举两得”。
不少家长感慨:“自己当年拼命读书进城市,就是为了不用干扒苞米的活,现在倒好,孩子在城里扒苞米还要买门票。”
这种反差背后,其实是城市孩子对自然体验的稀缺,如今城市孩子年均户外自然体验时间,不足农村孩子的1/3,“农活体验”正好填补了这一需求空白。
精准抓住两类消费需求
这些案例能成功,并非偶然,核心是精准锁定了两类消费需求,健康需求与情怀需求,这也是“破烂”能变“摇钱树”的关键。
健康需求是产品立足的基础,随着城市家庭对“无化学添加”的重视,天然材质的产品越来越受欢迎。
以丝瓜络为例,作为洗碗工具,它的优势很突出,天然木质纤维不含化学成分,用后不会残留油腻感,也没有金属厨具常见的铁锈味。
擦拭锅具时,既不会损伤涂层,也不会磨花锅底,对注重健康生活的家庭来说,这种“天然替代品”恰好解决了“化学清洁用品残留”的痛点。
而且丝瓜络在农村的种植成本极低,只要提前预留种子,一年的产量足以满足日常使用,低成本+高需求,自然形成了盈利空间。
玉米须的走红也离不开健康需求,现在不少人追求“天然养生”,玉米须被宣传为“可泡水的天然食材”,虽然没有明确的养生功效,但“天然无添加”的标签已经足够吸引消费者,这也是它能卖到12元一斤的重要原因。
情怀需求则为产品赋予了额外溢价,让“老农活”有了新价值,2023年5月初,海南某地推出的“付费割水稻”项目就很典型。
基础体验每人收费10元,若想搭配田间摄影、记录体验过程,一套“割稻+拍照”的套餐能卖到288元。
即便项目不提供餐饮服务,仍有大量城市游客专程前往,对他们而言,“割水稻”不是体力活,而是体验田园生活、寻找童年回忆的“情怀消费”,新鲜劲儿和仪式感远比性价比重要。
还有商场打造的“室内泥巴场馆”,在池子里放清水、铺细腻泥巴,再丢几条泥鳅,单人收费上百元。
游客需要穿防护服参与,既避免了弄脏衣服,又减少了卫生隐患。
不少家长愿意为这类项目买单,本质上是在为“童年玩泥巴的回忆”付费,也是想让孩子体验自己小时候的乐趣,这种情怀诉求让“泥巴”都有了高价的理由。
别踩“客群错配”的雷
不过,并非所有“乡土生意”都能复制成功,很多创业者栽在了“客群错配”的坑里,以为只要有产品、有项目就能赚钱,却忽略了“卖给谁”这个核心问题。
今年就有位创业者尝试做“麦田体验”,承包了一片土地后,推出“10元无限割”的活动,本以为能吸引市民周末参与,结果仅材料费、工具租赁费就花了上百元,一上午下来连成本都没收回来。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客群定位模糊:普通市民既没有割麦的技能,也缺乏主动参与的动力,对“割麦”没有情怀共鸣,自然不愿买单。
倒是那些成功的项目,没有一个不是精准锁定客群。
比如将“农活体验”对接中学生研学团队,若把麦田设在上海这类大城市周边,不仅能收取体验费,还能结合研学需求设计课程,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盈利模式瞬间清晰。
再比如丝瓜络的出口,没有盲目面向国内大众市场,而是瞄准海外对“天然环保产品”有需求的群体,渠道和客群精准匹配,才实现了高溢价。
这也说明,做“乡土生意”不能凭感觉,必须先想清楚“谁会为这个产品买单”:是追求健康的家庭,还是有怀旧情结的群体?是亲子游客,还是研学机构?找对了客群,再针对性设计产品和服务,才能避免“费力不赚钱”的困境。
从田间到游戏,“价值变现”的通用方法
其实“抓需求、找客群”的逻辑,不止适用于农村“破烂”,在其他领域同样能找到印证,游戏行业的“怀旧变现”就是典型例子,其核心思路与农村“破烂逆袭”高度契合。
魔兽世界即将上线的“泰坦重铸服务器时光”,就精准踩中了玩家的“青春情怀”。
根据暴雪娱乐官方公告,该服务器将于2025年11月18日正式开启,主打“重温燃烧的远征、巫妖王之怒”两大经典版本,所有团队副本仅开放一个难度,以25人规模为基准,确保玩家找回当年组队挑战的经典体验。
装备系统全面重铸至80级数值,部分传说武器支持持续升级,既能保留“老玩家”熟悉的设定,又能满足当下玩家对游戏强度的需求。
这类能吸引玩家的项目,本质上和“农活体验”吸引家长一样,都是用“经典元素”唤醒情怀,再用“优化服务”提升体验,最终实现价值变现。
从田间的丝瓜络,到商场的玉米游乐园,再到游戏的怀旧服务器,这些案例都在说明:没有绝对“不值钱”的东西,只有没被发现的价值。
而要把“潜力”变成“利润”,明确产品或项目能满足什么需求,是健康、情怀还是其他痛点,这是盈利的基础。
避开“想赚所有人的钱”的误区,针对特定群体设计服务,提高转化效率,打通合适渠道,比如丝瓜络选海外市场、农活体验对接研学机构,渠道选对了,价值才能真正落地。
说到底,“破烂”变“摇钱树”的秘密,从来不是运气,而是对需求的精准洞察和对客群的清晰定位。
信息来源:金羊网:一片洗碗的丝瓜络在海外能卖五美元,年出口可达2000万美元
相关文章
在北京西山福田公墓,吴石将军墓前总有人悄悄放下鲜花。今年是他牺牲75年,也是台湾光复80年,这位“潜伏英雄”的故事,该让更多人知道。1947年,经人引...
2025-11-02 0
10月31日23:55,神舟二十一号飞船过境北京,在月亮上方掠过,众多航天与摄影爱好者在北京各地守候神舟飞船。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02 0
今天的中超联赛,长春亚泰主场0:4负于北京国安。一,北京国安会不会在风雪之中的长春继续送温暖就是比赛的最大看点。10月26日,北京国安在自己的第400...
2025-11-02 0
我们都知道毛主席是我们伟大的开国领袖,毛主席已经离开我们49年了。如果我们想要瞻仰和缅怀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只有两个地方可以去。第一个就是位于北京天...
2025-11-02 0
1959年12月4日,中共中央公布了第一批被特赦的“战犯”名单,里面有杜聿明、王耀武、宋希濂等人。当时功德林战犯所关押了8个黄埔一期生,其中有7人先后...
2025-11-02 0
84年我娶了村里的疯姑娘,结婚当天她悄声说:我没疯,都是装的1984年的秋风,刮得人脸皮子生疼。媒婆揣着手,坐在我家门槛上,一口旱烟喷出来,呛得人眼泪...
2025-11-02 0
一个女人,如何能同时拥有多个“丈夫”,这听起来像是远古的寓言,或是某个科幻小说里的设定,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深山中,这却是数百年未曾动摇的现实,并非浪...
2025-11-01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