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杨振宁遗体告别式当天,93岁弟弟杨振汉罕露面,透露哥哥未了心愿

抖音推荐 2025年10月28日 22:02 2 cc
杨振宁遗体告别式当天,93岁弟弟杨振汉罕露面,透露哥哥未了心愿

10月24日,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外,天还没大亮,已挤满了自发赶来送别杨振宁的群众。

人群中,一位精神略显疲惫的老人缓缓走进灵堂,他穿着得体,神态平和,身边没有记者追访,也没有专人搀扶。

这位老人,正是杨振宁的亲弟弟,93岁的杨振汉。

杨振宁遗体告别式当天,93岁弟弟杨振汉罕露面,透露哥哥未了心愿

在这场充满肃穆与敬意的告别仪式上,杨振汉罕见现身,他虽已年迈,却坚持前来为哥哥送行。

更令人动容的是,他在清华大学发布的追忆视频中,提到了哥哥晚年未了的心愿。

那么杨振宁的心愿到底是什么呢?

杨振宁遗体告别式当天,93岁弟弟杨振汉罕露面,透露哥哥未了心愿

杨振宁的名字,早已写进了中国乃至世界的物理学史,但他的一生,从不只属于实验室。

2025年10月18日,他在清华园安详离世,享年103岁,消息传出后,社会各界纷纷缅怀,清华大学第一时间设立缅怀室,央视与《新闻联播》也都进行了报道。

追悼会当天,北京的秋风带着些微凉意,八宝山门外,排队的人群从清晨六点一直排到了大街口,有人手捧鲜花,有人默默落泪。

杨振宁遗体告别式当天,93岁弟弟杨振汉罕露面,透露哥哥未了心愿

灵堂内,杨振宁的遗像庄重安放,覆盖国旗的遗体周围摆满了白花和翠柏,花篮上写着“我们永远怀念您”,署名是翁帆、杨光宇、杨又礼。

而在灵堂角落,一位身躯略显佝偻的老人静静伫立,没有过多言语,也没有刻意抢镜头,他,就是这段家族历史中鲜被提及的杨振汉。

杨振宁遗体告别式当天,93岁弟弟杨振汉罕露面,透露哥哥未了心愿

说起杨家,不少人知道杨振宁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却不熟悉这位弟弟的故事。

杨振汉出生于1931年,在兄长光芒万丈的背后,他选择了另一条实干而隐忍的道路。

他并没有出国深造,也没有投身学术,而是在冶金部、柴油机厂、外贸系统、香港新华社等多个领域默默耕耘。

杨振宁遗体告别式当天,93岁弟弟杨振汉罕露面,透露哥哥未了心愿

他曾担任上海市外经贸委主任,正是在这个岗位上,他提出并主导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打破民航垄断、独立运营的航空公司—上海航空。

当时中国的民航资源紧张,杨振汉带着团队四处找资源,把军用的闲置飞机“盘活”,自己骑自行车测航线,翻译全套外文手册,硬是靠着一股子拼劲把上海航空做了起来,这不是一个轻松的工程,但他从未在媒体上讲述过这些往事。

杨振宁遗体告别式当天,93岁弟弟杨振汉罕露面,透露哥哥未了心愿

他还引进了波特曼大酒店、华亭宾馆,甚至把哈根达斯冰淇淋首次带进中国,这些看似寻常的项目,在当时的中国,是一次次对外开放的试水。

他和妻子谭茀芸还曾提出“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的建议,这一政策后来成为中国土地市场改革的重要参考。

杨振宁遗体告别式当天,93岁弟弟杨振汉罕露面,透露哥哥未了心愿

即便晚年,杨振汉仍然关注国家发展动向,哪条新路、新桥建成,他都会实地走一趟。

而在哥哥杨振宁的生命尽头,这位弟弟第一次如此明确地站出来,替哥哥讲述了一个未完成的故事。

杨振宁晚年常常提起一个愿望:希望能写一本书,记录中国几十年来的发展变迁,他曾写过《曙光集》,那是他对中国复兴道路的见证与深情,但年事已高,眼力体力都不如从前,写不动了。

杨振宁遗体告别式当天,93岁弟弟杨振汉罕露面,透露哥哥未了心愿

他把这个心愿告诉了妻子翁帆,希望有一天,中国真正强大起来时,她能告诉他,这是一句简单的话,却包含了无数知识分子的情怀与期待。

杨振宁的家族,从父亲杨武之起就与清华结缘,父亲是芝加哥大学博士,曾是华罗庚的指导者,母亲罗孟华虽文化水平不高,但对子女教育极为重视,常说“读书是报国的根本”。

这个家族的每一个成员,都让人肃然起敬,二哥杨振平是理论物理学家,妹妹杨振玉是生物学专家,弟弟杨振复曾投身航天事业,他们各自为战,从不借杨振宁的名气“抬身价”。

杨振宁遗体告别式当天,93岁弟弟杨振汉罕露面,透露哥哥未了心愿

特别是杨振汉,他虽与哥哥同样出身名门,却始终选择在背后默默奉献,他没有接受记者采访,也没有在告别式上发言,所有的情绪,都藏在眼神和行动里。

当清华大学制作的追忆视频播出时,人们才意识到,那个坐在沙发上回忆往昔的老人,是杨振汉。

他说,哥哥晚年不愿再出风头,但对国家的事始终关心,常常念叨“国家的未来要靠年轻人”。

在视频里,他没有刻意煽情,只轻声说了一句:“我们这一代人,把自己的能耐都压在国家身上了。”

那一刻,许多观众红了眼眶。

杨振宁遗体告别式当天,93岁弟弟杨振汉罕露面,透露哥哥未了心愿

这场葬礼,不只是送别一位科学家,更是一次对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的致敬,从杨振宁到杨振汉,他们兄弟二人,一文一实,一前一后,共同走过了百年风雨。

他们的家族,也是一部现代中国发展的缩影,没有过多口号,也没有虚张声势,靠的是实实在在的担当和坚守。

杨振宁选择将遗体安葬在八宝山,而不是和早年在纽约去世的前妻杜致礼合葬,这或许就是他对祖国最后的归属感,一生漂泊,最终还是落叶归根。

杨振宁遗体告别式当天,93岁弟弟杨振汉罕露面,透露哥哥未了心愿

如今,清华大学的缅怀室早已关闭,但那段历史,那种精神,仍在人们心中回响,杨振汉也回到上海老弄堂,继续过着低调的生活。

一百多年过去,中国今非昔比,杨振宁的理想虽未全然完成,但这个国家正在一步步接近他的愿景。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