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走了,享年103岁。消息一出,除了惋惜这位改变物理史的天才,更多人都在问——“翁帆怎么办?”这个问题看起来八卦,但其实很现实。毕竟这段婚姻,一开...
2025-10-22 0
最近一个月,全球目光都聚焦在中西方的多轮博弈上。
让人意外的是,中国在短短20天内接连打破西方的攻势。
从关税对抗到资源定价权争夺,每一场交锋都占据了主动。
而西方阵营内部却动作频频。
一边是澳大利亚在铁矿石贸易上被迫妥协。
一边是美国急着联合澳大利亚签署关键矿产协议,试图绕开中国构建供应链。
这一系列反转的背后本质上是西方的误判给中国送上了机遇。
让中国在全球博弈中连续收获大胜。
进入十月,美国率先发起新一轮攻势,不仅继续在芯片领域打压中国。
还试图在造船、港口物流等领域动手脚,特朗普甚至抛出“百分之百关税”的威胁。
可这番强硬表态没能吓到中国,反而先让美国资本市场扛不住了。
一天之内就蒸发超万亿美元市值。
最终,特朗普不得不改口安抚市场,承认高关税政策根本无法持续。
这场关税威慑战以美国的妥协草草收场。
更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财长贝森特在谈判中竟对我国商务部副部长李成钢出言不逊。
用“战狼”恶意抹黑,这般不顾体面的言行,恰恰暴露了美国在博弈中被逼到绝境的窘迫。
美国的盟友也没能讨到好处。
韩国韩华海洋之前积极游说华盛顿对中国发起301调查,本想借美国的力量打压中国。
结果中国反手出台对等措施,直接导致韩华海洋股价暴跌。
连新西兰都取消了对韩国的邮轮订单,转而向中国下单,完美诠释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荷兰的挑衅则更显鲁莽,直接出手抢夺相关权益。
中国当即采取反制措施,限制中国工厂产品出口芯片。
要知道,安世是全球第二大汽车芯片生产商,欧洲众多车企都依赖其供货。
这一下直接急坏了欧洲汽车协会。
即便中国拿出荷兰法院的明确证据,荷兰政府仍嘴硬狡辩,声称没有受美国指使。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主动权早已掌握在中国手中。
中国车企能持续获得芯片供应。
而欧洲车企却面临生产线停产、工人失业的风险,最终妥协只是时间问题。
荷兰经济事务部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
这一轮轮交锋下来,西方原本想通过联合施压遏制中国,却没想到各自陷入困境。
究其原因,是他们低估了中国的反制能力。
更误判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反而给了中国逐个突破的机会。
在众多博弈中,中国与澳大利亚必和必拓的铁矿石谈判堪称标志性胜利。
长期以来,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买家。
每年要消耗全球70%以上的海运铁矿石,却一直被“卡脖子”。
必和必拓等澳洲矿企开采成本仅20多美元一吨,卖给中国的价格却常年维持在100美元以上。
而且必须用美元结算。
这导致中国钢企平均利润率只有1.5%,甚至一度低至0.71%。
相当于几十万钢铁工人在给澳洲矿企“打工”。
这种被动局面在9月底迎来转折。
面对必和必拓的离谱开价和美元结算的强硬要求,中国直接下达“停购令”。
所有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铁矿石,无论新订单、在途货还是到港货物,一律停收。
这一举措瞬间击中澳洲的要害,必和必拓60%的铁矿石都依赖中国市场,根本找不到替代买家。
万吨货轮在海上漂泊,每天损失高达数千万元。
仅仅僵持数天,必和必拓就彻底妥协,宣布从第四季度起,铁矿石现货贸易改用人民币结算。
长期协议也设置了观察期,2026年可能全面转向人民币定价。
这不仅是中国在铁矿石定价权上的首次突破,更撕开了美元在大宗商品结算领域的霸权缺口。
这一突破迅速产生连锁反应,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认可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价值。
中国能取得这场胜利,绝非偶然。
早在多年前,中国就开始布局。成立中矿集团整合全国采购力量,形成谈判合力。
通过股权渗透成为力拓等矿企的重要股东。开辟巴西、非洲等多元化供应渠道。
巴西淡水河谷铁矿
几内亚西芒杜铁矿即将投产。
年产能达1.2亿吨,彻底打破澳洲的垄断。
同时推出北铁指数,构建基于真实成交的本土定价基准,摆脱被普氏指数操控的命运。
这些长期布局,最终在这场博弈中集中爆发威力。
更关键的是,这场胜利具有极强的示范意义。
未来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都可能跟进采用人民币结算。
人民币国际化正在实体贸易领域稳步推进。
眼看澳大利亚在铁矿石贸易上妥协,美国急不可耐地出手。
与澳大利亚签署了总额高达85亿美元的关键矿产和稀土协议,试图构建不依赖中国的供应链。
根据协议,未来六个月内,美澳将共同出资30亿美元。
美国进出口银行还将提供超过22亿美元的融资,重点支持稀土、镓等矿产的开采和精炼项目。
其中就包括在西澳大利亚建设一座年产能100吨的镓精炼厂。
美国之所以如此急迫,是因为其在关键矿产领域高度依赖中国。
数据显示,美国100%的镓需求依赖进口,而中国长期主导全球镓供应。
近年来中国出于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目的,对镓、锗等实施出口管制,让美国深感不安。
于是将澳大利亚视为构建替代供应链的核心伙伴。
然而,这份看似雄心勃勃的协议,实际效果却充满不确定性。
从市场反应来看,虽然相关澳洲矿企股价短期飙升,但多数项目都还处于早期阶段。
距离真正投产可能需要数年时间。
有行业分析师指出,矿产项目从勘探、建设到量产,通常需要5-8年的周期。
且面临技术攻关、环保审批等多重障碍。
美澳想在短期内实现供应链自主,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以镓精炼厂为例,即便顺利建成,年产能100吨也远远无法满足美国的需求。
短期内根本无法改变对中国的依赖。
更重要的是,中国早已在全球关键矿产领域构建起深厚的产业优势。
不仅在供应端有稳定的产能,在加工技术、产业链完整性上也处于领先地位。
美澳想要绕开中国重建供应链,不仅需要巨额投资,还面临技术、时间和市场的多重考验。
反观中国,不仅在稀土管控上掌握主动权。
还在持续推进供应链多元化,进一步巩固自身的优势地位。
这场美澳联盟的“自救行动”,本质上还是西方误判的延续。
他们以为通过短期的资本注入就能打破中国的产业优势,却忽视供应链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最终,这份协议更像是一种姿态,难以改变其在关键矿产领域的被动局面。
从关税博弈到资源争夺,这一系列事件清晰地展现了全球格局的微妙变化。
西方原本想通过联合施压遏制中国,却因为自身的战略误判和准备不足,反而给中国送上了发展机遇。
中国则凭借多年的韬光养晦和精准布局,在每一场交锋中都牢牢掌握主动权。
不仅实现了自身利益的维护,更在重塑全球贸易规则和货币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历史的天平正在悄然倾斜。
当西方还在纠结于短期的对抗时,中国已经迈出了构建新秩序的坚实步伐。
这场静水流深的变革,终将让世界听到更多来自中国的声音。
一个由真实供需决定价格、多元货币支撑结算的新全球秩序,正在逐步形成。
相关文章
杨振宁走了,享年103岁。消息一出,除了惋惜这位改变物理史的天才,更多人都在问——“翁帆怎么办?”这个问题看起来八卦,但其实很现实。毕竟这段婚姻,一开...
2025-10-22 0
“吃里扒外” 这四个字,近两年频繁出现在演员谢兰身上!这个靠《大宅门》李香秀一角火遍全国的演员,13 年前悄悄定居美国。如今带着一身争议回国 “捞金”...
2025-10-22 0
10月18日上午,北京时间,一场备受瞩目的中美经贸交流拉开帷幕。中方副总理何立峰与美方财政部长贝森特、贸易代表格里尔展开了一场时长50分钟的“深度沟通...
2025-10-22 0
21日,台湾省艺人逃兵役案再发动第三波搜索,其中修杰楷遭警方拘提到案,其妻子贾静雯透过经纪公司回应,表示自己目前正在厦门拍戏,称“配合调查厘清事实,是...
2025-10-22 0
中国万吨补给舰现身黄岩岛,以“海上移动基地”破解菲律宾消耗战。面对美日澳连环挑衅,解放军硬核亮剑。当体量碾压成为现实,菲律宾该趁早觉醒,真正的敌人不是...
2025-10-22 0
俗话说:“八月无三十,旱涝种不及”。农历八月二十九的“晦日”刚过,今天是九月初一了。近几天气温骤降,仿佛一下子进入了冬天。九月初一的朔日已携着千年农谚...
2025-10-22 0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编辑:XY在欧洲这片土地上的国家,似乎又再次...
2025-10-22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