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美新闻界变天!拒签五角大楼“封口协议”,30家媒体被下逐客令?

抖音推荐 2025年10月16日 16:01 1 cc

截止10月14日下午5点,至少30家新闻机构拒绝在五角大楼的新协议上签字,

这份协议要求所有驻五角大楼记者必须签署,否则立即交出记者证,48小时内清空办公区。

拒签名单长得惊人:美联社、路透社、彭博社、《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CNN、福克斯新闻、CBS、NBC、ABC……几乎囊括了美国所有主流媒体。

就连一向立场保守的Newsmax和军事垂直媒体Breaking Defense都加入了这场"抵制运动"。

要知道,五角大楼记者证,那是进入美国军事新闻核心圈的通行证,失去它,

就等于失去了第一手军事消息来源。

美新闻界变天!拒签五角大楼“封口协议”,30家媒体被下逐客令?

这份协议到底写了什么?

说白了,五角大楼这次玩了个狠的。

新规定有三条硬杠杠:第一,记者不能获取任何国防部没明确授权的信息,

第二,没人陪同不准在五角大楼自由走动,第三,记者要是向国防部任何员工打听未经防长批准的消息,不管是机密还是非机密,防长都能直接吊销你的采访资格。

注意这个细节——"任何员工""任何未经批准的信息",记者在走廊碰见熟识的军官,随口聊两句最近的训练情况,都可能违规。

路透社的记者菲尔·斯图尔特在五角大楼工作了15年,他说这些年来,一些最重要的新闻突破恰恰来自那些"走廊对话"和"非正式交流"。

2019年美军击毙巴格达迪的行动,最初的线索就是他在食堂偶遇一位中层军官时获得的。

现在,这扇门被彻底关上了。

美新闻界变天!拒签五角大楼“封口协议”,30家媒体被下逐客令?

五角大楼的"强硬派"时刻

面对媒体的集体反弹,五角大楼发言人肖恩·帕内尔10月13日发了份声明,口气相当不客气。

他说记者们"歇斯底里",在网上扮演受害者,但五角大楼会坚持到底,因为"这对军队和国家安全最有利"。

还特意强调,协议不是让你们同意,只是让你们确认看懂了规矩。

这话听着像在说:规矩我定了,你爱签不签,不签走人。

更有意思的是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的反应。10月13日晚上,他在X平台上转发了《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大西洋月刊》的拒签声明,每条都配了个"挥手告别"的表情符号。

特朗普14日被问到这事时,给了赫格塞思一个台阶:"国防部长认为新闻媒体对世界和平,甚至对国家安全造成很大干扰。"

赫格塞思随后也表态,称新政策是"常理",正在确保国家安全得到尊重。

这一来一往,像是提前排练好的双簧。

美新闻界变天!拒签五角大楼“封口协议”,30家媒体被下逐客令?

历史上那些"管控媒体"的教训

其实美国军方限制媒体报道,不是头一回。

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五角大楼实施了严格的"池化采访"制度,所有记者必须跟随官方安排的采访团,报道内容要经过军方审查。

结果怎么样?CNN的彼得·阿内特绕过限制,从巴格达发回的独家报道引发轰动,反倒让五角大楼的"官方叙事"显得苍白无力。

2003年伊拉克战争,五角大楼学聪明了,搞了个"嵌入式报道",让记者跟着部队行动。表面上开放了,实际上记者看到的都是军方想让你看的。

《纽约时报》的朱迪思·米勒就因为过度依赖军方提供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线索,写出了多篇后来被证明严重失实的报道,搞得报社不得不公开道歉。

这次的新规,比那些年更进一步。它不光控制记者能看到什么,连记者能问什么都要管起来。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教授艾米丽·贝尔直言:"这不是在保护国家安全,这是在建立一个信息垄断系统。"

记者们到底在担心什么?

美新闻界变天!拒签五角大楼“封口协议”,30家媒体被下逐客令?

《华盛顿邮报》国家安全记者米西·瑞恩写了篇文章解释拒签理由。她举了个例子:

去年她报道五角大楼的一个采购丑闻,关键信息来自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审计员。

那些信息不属于机密,但确实没有经过防长办公室批准发布。

按照新规,她当时的采访行为就构成了违规,审计员提供信息的行为可能被追责,她自己也会丢掉记者证。

"这意味着以后所有关于军费浪费、军队腐败、装备问题的调查报道,都会因为没人敢说话而无法进行。"瑞恩写道。

NPR的国防事务记者汤姆·鲍曼担心的是另一个层面:"当记者只能报道官方想让你报道的东西,公众怎么知道真相?

阿富汗撤军的混乱、'胖电子'项目的浪费,这些事如果没有记者深挖,永远不会浮出水面。"

他说的"胖电子"项目,是指2022年曝光的一个空军电子战系统开发项目,预算超支40亿美元,性能还达不到要求。

最初爆料的就是一位不愿具名的空军工程师。

现在,这样的爆料渠道被彻底堵死了。

这场博弈没那么简单

美新闻界变天!拒签五角大楼“封口协议”,30家媒体被下逐客令?

表面上看,这是五角大楼和媒体的对抗。往深了想,背后是特朗普政府对信息控制的整体策略。

今年1月特朗普重新上台后,多个联邦机构都收紧了对媒体的开放程度。国务院取消了每日例行记者会,环保署限制记者进入某些设施,现在轮到了国防部。

有意思的是,这次拒签的媒体里既有自由派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也有保守派的福克斯新闻和Newsmax。

这说明问题已经超越了党派立场——触及了新闻行业的底线。

白宫记者协会主席凯莉·奥唐奈发了份措辞强硬的声明:"新闻自由不是政府恩赐的特权,而是宪法第一修正案保障的权利。

任何以国家安全为名限制新闻报道的做法,都必须接受严格审视。"

但五角大楼显然不打算退让。截至10月15日,已经有12名拒签记者被要求交出证件。

他们的办公室门上贴了黄色封条,电脑账号被停用,就连食堂饭卡都刷不开了。

一位在五角大楼工作了8年的资深记者说:"感觉像是被驱逐出境。"

接下来会怎样?

美新闻界变天!拒签五角大楼“封口协议”,30家媒体被下逐客令?

眼下这30家媒体面临选择:要么服软签字,要么另谋出路。

有些媒体开始考虑把报道重心转向国会和智库,通过立法者和前官员获取信息。

但这显然是下策——少了五角大楼内部的第一手消息,报道的深度和时效性都会大打折扣。

也有人提到了法律途径。美国公民自由联盟已经表示,如果媒体愿意,他们准备提供法律支持,挑战新规的合宪性。

但打官司耗时耗力,短期内解决不了问题。

最关键的是,这场对抗最终受影响的不只是记者,而是美国公众的知情权。当军方可以完全掌控关于自己的报道,当质疑的声音被消音,监督从何谈起?

五角大楼每年花掉8000多亿美元纳税人的钱,有73万现役军人,在全球170多个国家有驻军。

这样一个庞大的机器,如果失去了独立媒体的监督,会变成什么样?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