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用“空头承认”当遮羞布,西方这三国对着巴勒斯坦,放出烟雾弹

抖音推荐 2025年09月23日 12:07 2 cc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红海风向观点

用“空头承认”当遮羞布,西方这三国对着巴勒斯坦,放出烟雾弹

加沙南部城市汗尤尼斯一处墙壁上的涂鸦展示了巴勒斯坦儿童因以色列而失去受教育权利的景象。

承认巴勒斯坦国,是推动实质变革的举措,还是西方国家逃避更重责任的筹码?

数十年来,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声音在联合国走廊里回荡,在政客的唇齿间流传,在人群的呼喊中迸发。

本文作者易卜拉欣·哈马米博士指出,承认绝非新闻稿中的空洞词汇,亦非外交记录里的简单标注。这是赋予巴勒斯坦人在国际体系中法律地位的关键一步,为其打开加入条约组织的大门,并在全球论坛中放大其声音。从这个角度看,每一次新的承认都具有不容小觑的象征意义与道德价值。

然而巴勒斯坦人深知,空洞的承诺往往掩盖着行动的缺席。单凭承认无法阻止加沙的轰炸,无法冻结约旦河西岸的定居点扩张,更无法解除对耶路撒冷的封锁。

这引出了根本性问题:承认背后的真实意图是什么?是推动实质变革的举措,还是西方某些国家逃避更重责任的筹码?

承认:一种逃避责任的借口

哈马米博士强调,承认巴勒斯坦国不能替代其他基本权利,更不能沦为放弃回归权、完全主权、耶路撒冷地位或解除一切形式占领的交换筹码。巴勒斯坦人从未要求以牺牲不可剥夺权利为代价建立残缺的国家;相反,他们将承认视为通往全面正义漫长征程中的补充步骤。

西方政府轻而易举就能宣告:“我们已承认巴勒斯坦。”这句简短响亮的宣言,既能安抚因加沙惨状而愤慨的公众,又远比对以色列实施制裁、限制军售或重审经济伙伴关系代价低廉。

在此情境下,承认成为一种政治安全阀:它缓解公众压力,满足媒体需求,营造出一种正在行动的假象,而核心政策却纹丝不动。这如同给病人服用止痛药——麻痹痛感却未治愈病根。

尽管如此,这剂“止痛药”确实在巴勒斯坦合法性记录中增添了一笔。从这个意义上说,它虽是短期的规避手段,但若巴勒斯坦方面善加利用,终将积淀为可动用的筹码。

用“空头承认”当遮羞布,西方这三国对着巴勒斯坦,放出烟雾弹

重塑西方角色

在多年无条件支持以色列后,多个西方国家的政府陷入尴尬境地:被指控为共谋者,信誉尽失,更面临日益高涨的民怨。

承认行为由此成为重塑形象的手段:西方重新扮演“公正调解人”与“国际法守护者”的角色。

其逻辑清晰可见:强硬言辞,有限行动。国际会议上反复强调“两国方案”,却未采取实质措施将军事援助或经济关系与以色列的行为挂钩。承认如同挂在裂缝墙上的装饰画:点缀空间,却无法修补裂痕。

哈马米博士认为,真正的差异在于将承认与实质政策结合:区分定居点产品与以色列其他经济体、重新审视军售协议、支持巴勒斯坦在国际法庭的诉求。唯有如此,承认才能从外交装饰转化为真正的影响力。

以色列从象征性承认中获益

有人或许认为以色列惧怕任何对巴勒斯坦的承认。现实远比这复杂。以色列深知空洞的承认同样符合其利益:它们营造出政治进程的假象,而现实局面却始终如一——定居点扩张、封锁持续、镇压不断。

对特拉维夫而言,象征性承认犹如烟幕弹:借“两国方案”的空谈掩盖占领事实,这种方案仅存于新闻稿中。更糟的是,它延长了冲突管理周期,却无需以色列付出实质代价。

但这种等式并非没有风险。随着承认不断累积,一个新的法律政治环境正在形成:巴勒斯坦人更容易诉诸国际法庭,强化其历史叙事,并为针对定居点的经济法律索赔打开大门。这正是以色列竭力将承认限制在纯粹象征性、零风险框架内的原因。

结论:象征与实质之间

承认巴勒斯坦国具有分量,但仅此不足以解决问题。它也不能替代巴勒斯坦人不可放弃的全部权利诉求。巴勒斯坦人寻求的不是没有耶路撒冷的国家,不是主权受损的国家,更不是扼杀回归权利的实体。

当下所需的是实质行动而非空洞姿态:停止定居点扩张、解除封锁、终结有罪不罚。若承认缺乏实质内容,将无法改变现实局面,甚至可能使以色列免于为其罪行付出代价。但若将承认与切实政策及真正压力相联结,它便能成为推动正义、主权与自由的杠杆。

用“空头承认”当遮羞布,西方这三国对着巴勒斯坦,放出烟雾弹

作者介绍:

易卜拉欣·哈马米博士。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