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阅兵虽然已经结束,但每每想起,内心难掩激动,倍感自豪。在这次阅兵中,民兵方队受到巨大关注。此次受阅的民兵方队全部由女民兵组成,是今年阅兵场上唯一一...
2025-09-08 1
那年头,谁信一个出生在上海老弄堂、穷得叮当响的孩子,最后能把上海这座城市推向世界舞台?大家都说上海起飞是改革开放的红利,其实背后有那么几位顶梁柱,有人把脚踏实地干了一辈子——黄菊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他一辈子没什么官腔,做事跟工人一样老老实实,偏偏走到了正国级的位置。最让人咂舌的是,按理说这样的人,走了以后就该一直安稳地在八宝山长眠,他却在去世八年后“自己搬家”了。这背后的缘故,到底隐藏多少鲜为人知的往事?
讲到黄菊出生,他一开始就不是那种天之骄子。1938年的老上海,物价涨得飞起,战火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他家呢?几口人,还真就挤在一间巴掌大的里弄房里。父亲做会计,工资也就堪堪够吃饭。这日子紧巴得谁都不敢乱花钱,饭桌上能多省一颗大米都舍不得扔。但家里人,尤其他父亲,竟然还总琢磨着让孩子读些书,说“世道再难,脑子不能糊涂”;母亲偶尔偷偷攒点零钱,能给孩子买本小人书,能省点省点。
二战末尾,黄菊已经会走街串巷了。邻里相熟,小孩们没啥玩的,柴火堆里也能开辟出一块“实验田”。大人们盼着过一天算一天,小孩却总是有点希望——比如有回,弄堂里有个小伙伴攒够五分零钱换了一根糖葫芦,大家轮着舔一圈;邻居家收音机放响了,整栋楼都贴着耳朵听新闻。那时候黄菊跟着父亲捡废报纸回家,抄写上面的字,逐渐练出一手工整的钢笔字,还天天琢磨那些简单机械图。倒不是他生来就聪明,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钻牛角尖”,图个新鲜也图个不服输。
结果呢?别人孩子考学求稳,他反其道而行,最后挑了理工科路线。这是不是命中注定?或许每个人内心多少都有点自不量力的时候。等到1958年,他考到清华大学工机系,成了家里的骄傲。那个清华,不像今天遍地985、211,能混进去的人都是凤毛麟角。
可人都有点年轻气盛,大学生活没那么顺风顺水。黄菊经常为课题小组里一个机械问题跟老师杠半天。有人觉得他轴,有人说他实在。最难忘的一次,是大三那年暑假,他跟三四个同学硬是在实验室熬了十几个通宵——别说啥“科研精神”了,就是死磕到底,校工都看不过眼让他们回去歇歇。黄菊嘴上不说,实际上就是不服老天欠自己一碗饭吃。
毕业后,他被分到上海一家专做建筑机械的大厂。到了车间,黄菊这号人基本就是“手艺人”一个。师傅们递烟,他不抽,递锤子他倒是能舞好几圈。有回深夜突发停电,他一个人带着图纸和手电筒,把故障区来回爬了四遍,还真给他发现螺母座有裂痕——这种细节,外行觉得平平无奇,内行才明白啥叫一招制胜。
年代特殊,厂里风声最紧的时候,黄菊还敢站出来跟人讲“技术第一”。大家心里都佩服,私下却捏把汗。可他就是闲不住,遭到各种限制也没把肚皮怨气带回家。只要做事有意义,他不嫌脏、不怕累。慢慢地,身边人也就习惯了:有什么技术难题扔给黄菊,磨破嘴皮也能让事情过去。
等到“春天的故事”开唱,国家需要一批懂管理、能干实事的人才。他刚好顶上,被调去当冶金厂副厂长。别以为升官轻松,这时候老国企什么样?上班的是“铁饭碗”,效率却低得让人哭笑不得。黄菊新官上任头两个月,修改了车间奖励办法,让奖金直接和产量挂钩。老工人一开始是不服,骂他“破坏规矩”,可过了半年,车间产量一翻两番,有人自觉加班,厂里氛围都变了。制度是硬的,情分却是软的。谁请假,他自己顶班,出什么乱子都在第一排指挥,这才是真正把自己“搭进去”。
再往后,机会多了起来。改革开放刚起步时,能到国外考察的都是稀有人才。他被派到北欧,别看那时候英语不溜,有些厂房的自动化系统数据记得比陪同翻译都清楚。回来后就带头改生产流程,推行全新质量检测线,结果厂里合格率一次提了十几个点。
真正让黄菊打响名头的是后来搞城市制度创新。80年代末的上海,最要命是什么?不是没人干活,也不是政策没落地,而是地皮很紧、钱袋子更瘪。他琢磨着,凭什么国外企业能上市买地,咱们不敢试试?于是力主搞土地分期竞买。你别说,他在浦西某地段试点,结果吸引了第一批“下海”的投资者,用土地换来启动资金,给当地人打开眼界。
政策推行到后来,质疑声一波高过一波。有人骂卖地是“乱弹琴”,也有人担心蒸发掉老百姓的利益。黄菊挨家挨户做解释,带着干部在寒风里巡田埂、进写字楼,甚至蹲在夜宵摊点,让小老板们提建议。其实他心里也有疙瘩,不眠夜也不少,但终归信一个理儿:走新路,总有人骂你。有一回他在会议上自嘲:“不怕骂,怕的是几十年后没人记得你的努力。”话糙理不糙,多少干部听了都默默点头。
浦东开发那会儿,别以为一切都顺风顺水。初期进展缓慢,建桥跨江资金短缺,外资、合资公司进来也犹豫。黄菊带头搞“按项目挂钩责任制”,谁拍板谁上阵。有人戏言他“钢丝上跳舞”,他就真敢穿着工装鞋踩泥地,带着助手测楼盘尺寸。很难想象,如今万家灯火的陆家嘴,当年真就烂泥塘一片。
这些年临近退休,他逐步涉及更广的国家战略:比如在南方珠三角,他带着央企团队下工地,详细问一线女工的计件工资,还研究地方中小企业自生自灭的出路。有一年国企改革最艰难时,他拍板搞企业控股,让原本准备下海的小厂长重拾信心。东北那边,他打出政策组合拳,遏制了大厂倒闭潮。同时也开始真正关注西部三线建设,不吝冒着高寒进藏勘查,跟牧民聊经济,跟水利师傅谈基建。“有钱要花在刀刃上”,这得是拿命去做调研才敢说的扎心话。
经济大潮里最怕官员“站着说话不腰疼”,黄菊一直不是这种人。有回环保问题闹得凶,他不隔空喊口号,反倒数次夜访水厂,还真查出污水源头。他说政府不能整天开会拍桌子,关键时候要能“拧开化粪池的盖子”。有点糙,但这就是现实中国的精准表达。
到得晚年,有人说他工作压力大,常常瘦得脱相,但办公室桌上的业务笔记本几乎没有一天间断。最后几年,他还亲自过问保障房分配、公交票价调整。对年轻干部要求也特别低调:“多奔一线,别光抄书。”有好几次,一线小干部被点名表扬后红着脸跟同事嘀咕:“黄老实在不像官,倒像师父。”
至于为什么他会从八宝山搬出来,这事外人猜测多,有传言说“家属愿意落叶归根”,也有说是按照遗愿把骨灰迁回上海故地。民间说法不一。咱们实在人不懂里面多少关节,但从黄菊点点滴滴的一生看来,倒也能理解。有些人,生前敬业到极致,身后反倒没那么在意形式,那种“走得安安静静、回到老地方歇歇脚”的心境,或许才是真正的归属感。八宝山是荣誉,但上海才是他魂牵梦萦的家。
说到底,像黄菊这类人,几十年几乎都是扑在真正琐碎、扎实的改革里,鲜有什么光鲜亮丽的神话。他的故事未必家喻户晓,就像许多默默守护这座城市、这个国家的人一样——他们最终只是想让家小日子好过一点,让未来路好走一点。若你有机会路过上海老弄堂,或者在徐汇、杨浦一带擦肩而过那些忙碌的人群,或许能在某个细节里,隐约触摸到那一代改革者的影子。世事如棋,英雄终难免归于平淡。但那颗踏实、倔强、琢磨实事的心,多年以后,没人会抹得掉。
相关文章
九三阅兵虽然已经结束,但每每想起,内心难掩激动,倍感自豪。在这次阅兵中,民兵方队受到巨大关注。此次受阅的民兵方队全部由女民兵组成,是今年阅兵场上唯一一...
2025-09-08 1
那年头,谁信一个出生在上海老弄堂、穷得叮当响的孩子,最后能把上海这座城市推向世界舞台?大家都说上海起飞是改革开放的红利,其实背后有那么几位顶梁柱,有人...
2025-09-08 1
沙特阿拉伯买了中国激光武器,本来想用来防无人机袭击,结果用着用着就挑出一堆毛病。事情发生在2025年9月前后,中国刚在9月3日的大阅兵上亮出新款LY-...
2025-09-08 1
据中新网援引美国《纽约时报》当地时间5日报道,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2019年曾执行一项潜入朝鲜境内,安装监听设备以监视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的渗透行动,但任务...
2025-09-08 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微乐陕西三代控制器,以及陕西微乐三代辅助”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限制登录微乐陕西麻将怎么解除 1...
2025-09-08 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教程微乐游戏如何提高手气,以及微乐游戏怎么赚钱”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玩微乐一直输怎么回事? 玩...
2025-09-08 1
中日一旦开战,日本能撑多久?早在2012年,日本一位名叫矢野义昭的退役少将就抛出了一个惊人论断:今年,也就是2025年,中日之间可能会因冲绳问题爆发冲...
2025-09-08 1
2025年9月3日,中国大陆举行的九三阅兵,掀起了全球关注的浪潮。这场盛大阅兵不仅彰显了中国强军之路的辉煌,更成为国际政治的一场风向标。受邀出席的嘉宾...
2025-09-07 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