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美国国土安全部5月22日表示,特朗普政府已暂停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克里斯蒂·诺姆在致哈佛大学的一封信中表示,...
2025-05-24 0
外出旅游能不能住在亲戚家?要不要住在亲戚家?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是好像总有一些人不明白其中道理。
最近,某平台有一个帖子火了,博主发帖称遇到了恶心的亲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在不久前五一假日,博主一家五口打算开车去上海游玩,考虑到减去启程和返程的天数,剩下的也没两天时间了。
又想到家里有亲戚在上海买了房子,那么刚好可以住在亲戚家,还可以跟亲戚亲近亲近,孩子们也有个玩伴。所以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要不要住酒店。
出于礼数的考量,住在亲戚家的这几天,博主买了差不多1000块钱的水果礼包,还特意给亲戚家的小孩包了500块钱的红包。
然而,就在博主返程时,亲戚却突然有些难为情的开口说:如果下次你们再来上海玩,就不要住我这儿了,还是去住酒店吧。
亲戚的话让博主觉得非常生气,她计算着自己为亲戚家花费了1500块钱,亲戚明明是获益者,却又摆出吃亏的样子,真是得了便宜还卖乖。
返程的途中博主越想越生气,她觉得亲戚这样说真是太恶心了,简直要把她的心伤透了,所以这样的亲戚不要也罢。
看完博主的文字,我发现她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并未站在亲戚的立场看待这件事。
在博主看来只不过她们只是住两天,跟亲戚聊聊天,吃几顿饭,睡两觉,然后就走了。
却并没有想过自己一家五口人,借住在有小孩的亲戚家,就算再大的房子,八九个人住在一起也会很挤巴。
并且,亲戚要考虑的问题非常多,比如:
你们几点到,用不用接,能不能找到?
晚上吃什么?家里做?还是外面吃?
要不要找单位请假?
怎么协调接娃放学?
晚上怎么睡?腾房间还是地铺?
床单被套得拿出来晒晒,换套干净的。
洗漱用品必须准备几套,拖鞋买几双。
家里必须要收拾一下的。
浅算一下,简直就是大工程。
博主认为自己花钱买了水果又给孩子包了红包,已经很大方了,不会让亲戚吃亏。可是她没有考虑到亲戚或许并不想要这份钱,并且相较于这些钱,她的付出与劳累选不止这个少数,但最后还吃力不讨好。
其实,我觉得是博主没有考虑周全,如果拿着1500块去住酒店,也可以住的很舒服,为什么非要去麻烦亲戚呢?更何况还是拖家带口,真的很没有边界感。
“一家五口住亲戚家”的争议,表面看是经济账的问题,实则暴露了人际交往中最容易被忽视的边界感。
博主认为自己付出了金钱,亲戚就该欣然接受,却忽略了真正的困扰并非物质补偿能解决,亲戚牺牲的是私人空间、生活节奏,甚至家庭原有的和谐氛围。
现代社会,亲情不该成为“理所当然”的索取理由。
真正的体谅,是站在对方角度思考:是否打扰?是否强求?是否让对方为难?如果旅游本是为了放松,却让接待者疲惫不堪,这样的“亲近”反而成了负担。
与其纠结“亲戚该不该收留”,不如回归更健康的相处模式:亲友相聚,可以约饭、聊天,但住宿尽量自理。
毕竟,再好的关系也需要分寸感,再亲的血缘也要尊重彼此的舒适区。真正的亲情,不该被“住几天怎么了”绑架,而该在互相体谅中长久维系。
小某书上也有一个关于借住亲戚家的帖子。
博主的闺女在县城读书,因为自家在县城没有买房,便让闺女借助在县城有房子的姑姑家。为了感谢姑姑的借住和照顾,博主每次都让女儿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送姑姑。
然而,某天,闺女突然跟博主说能不能不住在姑姑家?博主觉得奇怪,住的好好的为什么不住了呢?
原来,自从闺女住进姑姑家,姑姑和姑父就时常发生争吵,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反感闺女借住,小孩子听懂了他们的意思,感到很委屈,也不想再让姑姑姑父为难。
博主听完闺女的话鼻头一酸,他之所以让闺女借住并不是因为抠门不想花钱,是考虑到女孩子一个人租房住不安全,想着那是自己的亲姐姐,闺女的亲姑姑,都是亲人,肯定不会介意。
但实际上博主忽略了一件事,闺女借住姑姑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即便姑姑没意见,也要考虑姑父及其家人有没有意见,否则因为你闺女的借住,导致人家发生家庭矛盾,那就很不应该了。
所以博主决定租房陪读是最正确的选择,其实也不用责怪姑姑,这也不是不把亲情当回事,而是为人处事本当如此,凡事不能只考虑自己,不为他人着想啊。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那些去大城市看病,为了省钱或是图个方便要求借住在亲戚家的,其实这种情况大多数人家都是很反感的。
因为生病的人自身肯定都是带着病菌,无论传不传染,总让人有些排斥。如果你生病了,还要住在亲戚家,亲戚家又有孩子,真的会膈应,会担心自家孩子的抵抗力不行,影响生病了怎么办呢?
所以那些没有边界感的人,不要再自私了,花点钱住个酒店,不要去麻烦别人,也是一种礼貌和教养。
最让人不能理解的就是分明是自己去麻烦了人家,最后反过来却说人家招待不周的人了。
刷到过一个博主去是去办事,因为不想花钱到外面吃饭,就临时跑去亲戚家蹭饭。
但是亲戚家的碗小,饭不够吃,菜也不够吃,最后导致她都没吃饱,最后还要发帖说亲戚小气。
可是分明是博主临时去的说亲戚家,亲戚来不及准备饭菜也是正常的呀,况且你也是空着手去的亲戚家呀,不要拿途中没看到东西卖当借口了,自己小气反而怪亲戚小气,真是挺让人无语的。
我们生活中,时常会遇到一些没礼貌没有边界感的亲戚,出于沾亲带故的原因不好拒绝,往往到最后自己吃了亏还不被感恩。
其实,如果不想委屈自己,直接拒绝或许是个不错的办法,就是怕你想不开口拒绝。
曾经有个“拒绝亲戚无理要求”的聊天帖子很火,一位表哥给在北京工作的表妹发消息,称其嫂子的弟弟一家要去北京玩,让表妹招待一下。
表妹一看表哥这消息就觉得好笑,表嫂的弟弟一家来北京玩,要她招待,这也不是多么亲的亲戚,平时都不联系,凭什么让她招待呢?
于是,表妹想好了直接拒绝。
先问什么时候到,得到答案后直接说那天要出差。
表哥又说让表妹帮忙订酒店,表妹刷一下直接发过去一张订酒店价格的截图,表哥还觉得表妹爽快了,直接就说要一张大床,一张双床。
表妹也不惯着,直接算出价钱,问表哥是微信还是支付宝。
一句话把表哥问的一愣一愣的,表哥让表妹垫付,表妹说没钱,反过来又问表哥借钱。
气得表哥直接责怪表妹书读的多,却不懂人情世故,并声称自己哪有钱。
这下好了,表妹也不再与表哥周旋,直接开怼:没钱你充什么大头,还招待?一分不花你是来白嫖的吧,脸真大。
即便最后表哥搬出来嫂子,也是无用的,这位表妹的怼人功夫可真是了得,看得人心里痛快极了。
写在最后: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论亲疏,都需要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很多时候,我们容易陷入一种误区,认为血缘或情分可以成为理所当然索取的理由,却忽略了对方也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和边界。那些看似"举手之劳"的请求,对他人而言可能意味着巨大的精力消耗和心理负担。
真正的亲情和友情,不该用"是否愿意牺牲自己来成全我"来衡量。与其事后抱怨"亲戚不近人情",不如在提出请求前多换位思考:我的要求是否合理?会不会给对方带来困扰?若实在难以启齿拒绝,不妨学学那位北京表妹的智慧,用幽默直接的方式守住自己的底线,既不委屈自己,也不让关系陷入尴尬。
说到底,成年人的世界里,最好的相处之道就是:能自己解决的事绝不麻烦别人,懂得拒绝不合理的要求,同时也要理解他人的难处。保持适当的距离感,不是冷漠,而是对彼此最大的尊重。唯有这样,亲情才能长久温暖,友情才能历久弥新。
相关文章
据央视新闻报道,美国国土安全部5月22日表示,特朗普政府已暂停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克里斯蒂·诺姆在致哈佛大学的一封信中表示,...
2025-05-24 0
据法新社5月23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23日宣布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进行了“大规模”换俘。报道称,特朗普在“真实社交”网站上写道:“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刚...
2025-05-24 0
文l张飞编辑l张飞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表示“朱媛媛已经火化”。没有什么比这条消息更能带给人悲伤,这也意味着朱媛媛彻底离开了这个世界。5月21日辛柏青发...
2025-05-24 0
外出旅游能不能住在亲戚家?要不要住在亲戚家?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是好像总有一些人不明白其中道理。最近,某平台有一个帖子火了,博主发帖称遇到了...
2025-05-23 1
文| 凭栏编辑| 凭栏前言5月21日,朝鲜刚初步建造成一艘5000吨量级的驱逐舰,准备下水试行。高层领导前来清津造船厂,亲临现场主持下水仪式,不曾想,...
2025-05-23 0
新华社北京5月23日电 5月23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德国总理默茨通电话。 习近平再次祝贺默茨就任德国总理。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
2025-05-23 0
天天学习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他说,生物多样性既是可持续发展基础,也是...
2025-05-23 0
5月21日是国际茶日。茶,不仅是我们日常相伴的一种饮品,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带动茶农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进茶园考察调研,为茶产业发...
2025-05-23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