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周三,现货黄金一度触及4,218美元/盎司的历史最高水平;周四,现货黄金上涨至4,247美元/盎司,再创历史新...
2025-10-18 0
10月13号那天,有人下午3点45就扎在故宫午门那儿排队,一直熬到凌晨0点才看完百年大展出来。
这队排得,脚底板都快磨出茧子了,你说图啥?还不是为了瞅一眼《清明上河图》那类平时见不着的国宝。
可谁能想到,故宫这场“百年守护”特展,居然把“文化欣赏”变成了“体力考验”,网上吐槽声都快盖过对国宝的夸赞了。
其实早在10月9号,北京下大雨那阵,麻烦就已经显现。
大批游客在午门前淋着雨排了三小时,好不容易进了展厅,才发现这只是煎熬的开始。
有人后来吐槽,展厅里得跟着队伍流动,顺序被卡死,还不能超过前面的人,连上个厕所都得鼓足勇气。
最憋屈的是看《清明上河图》,刚瞅两眼就被工作人员催着走,那感觉跟赶大集似的,哪儿还有心思体会文物的门道。
要说排队的“惨状”,《百家讲坛》讲过《国宝传奇》的荣宏君怕是最有体会。
10月11号早上9点半,他就到了故宫,结果下午3点59分才挪到第二展厅门口。
工作人员跟他说,想看着《清明上河图》,至少还得再等一个半小时。
等到4点半左右,他已经排了8小时队,总算见着了心心念念的《伯远帖》,可转头一看《清明上河图》前的队伍,几乎没怎么动。
无奈之下,他只能掉头离开,到最后都没看着这场展最火的国宝。
其实,连懂行的专家都栽在排队上,普通观众的处境就更不用说了。
那段时间,排队时长还一天一个样。
10月9号有人总结规律,8点前到故宫,排3小时能看完;11点左右到,得排7小时;12点之后来,就得起8小时的队。
本来想早起能省点事,可过了两天发现,7点到故宫的人,前面已经排了几百号人;就算8点到,也得排到天黑。
到了10月13号,中午12点半来的游客,直接被工作人员告知“至少排10小时”。
后来观众都摸出经验了,劝后面来的人“自带折叠马扎、食物和水”,不然硬站10小时,身体根本扛不住。
排队时间长也就罢了,观展的规矩还特别“反人性”。
展厅里弄了圈盘旋的围栏,观众得排成一列按固定路线走,这就是大家说的“7小时站桩围栏式”观展。
要是想看看队列外的展品,离开队伍再回来,就得重新排。
更麻烦的是上厕所,得先跟身前身后的人打好招呼,说清楚自己为啥离队,不然回来可能被当成“插队”。
有个叫陈祺的游客,第一天去没经验,没带水,当天天气又热,所有人都汗流浃背。
他没办法,只能打电话让外面的朋友买了杯可乐,请故宫保安送进来。
其实,看个展还得为一口水求人,这体验确实够糟心的。
其实在进故宫之前,不少人就已经栽在了抢票上。
这次百年大展线上免费预约,除了60块钱的故宫门票,不用额外花钱。
国庆期间,有人特地订了去北京的火车票,结果在小红书学了好几天抢票攻略,连抢3天还是失败,甚至调侃自己“腱鞘炎都点出来了”。
抢不到票的人,就只能在故宫门口蹲守“回流票”,就是那些预约了却没按时到的观众留下的当日门票,大家就在检票口边“赌一个奇迹”,盼着能捡着漏。
好不容易进了宫,大家本来想听听“百年守护”的故事,结果看完都懵了。
这次展览的主题是展现故宫从紫禁城变成博物院后,保护文物、“化私为公”的历程,选的展品不是“越珍稀越好”,而是那些在流传和保护过程中有特殊意义的。
比如《伯远帖》,1951年的时候差点在香港被拍卖,是中央财政拨专款才买回来的;《清明上河图》也在朝代更迭中多次易主,流落到民间。
这些背后的故事本来挺有意义,可展览现场没多少解说,普通观众根本不知道这些画为啥重要。
就说《伯远帖》展台旁边的墙,只贴了两段文字,一段是原文物局局长郑振铎的感谢话,一段是参与购买的徐伯郊说的“想为文物收藏做事”的话。
荣宏君说,连他一开始看郑振铎的话都一头雾水,“不知道是在感谢什么”,更别说普通观众了。
有人看完三个展厅,压根没弄明白“守护了啥,谁守护,怎么守护”。
有个文博爱好者叫刘建,他评价说,好的展览不一定需要多少稀世珍宝,但得“表达点东西”,靠陈列给观众讲个故事。
可这次展,“故宫好像不关心自己的故事,观众也没心思关心”,最后大家就只能凑个热闹,拍两张照片证明自己来过。
当然,故宫策展也有自己的难处。
它不只是个普通博物馆,还是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办展览首先得考虑保护古建筑和文物,然后还要顾着国家和公众的需求、相关研究的进展,最后才会考虑展览主题。
而且故宫策展不是一个团队能搞定的,得先由院级办公会商量确定初步内容,指定分管领导,再选内容设计团队,让书画、器物部门提供展品信息,
展览部按场地和内容设计展陈,最后还得古建、安全、技术部门配合。
流程这么复杂,调整起来自然慢。
不过好在后来故宫也改了,10月14号,百年特展开始发号牌限流,号牌上写着每个人的到场时间段。
当天7点左右到的人领了79号,对应的时间段是11点到12点,在这个时间内到的游客就能自由参观。
大家都调侃“第一期展期快结束了,故宫总算想起发号了”。
而且10月14号之后,《伯远帖》《诸上座帖》这些展品会被撤下,换上李白的《上阳台帖》,那可是李白现存唯一的真迹。
之前排了8小时队的荣宏君,还是打算再去一次故宫,就为了瞅一眼这幅帖。
其实,这次百年大展的问题,本质上是“全民文博热”遇上了“博物馆承载力不足”。
现在大家都爱去博物馆,2024年春节全国博物馆就接待了七千多万人次观众,故宫作为最火的博物馆之一,压力自然更大。
不过故宫也在想办法,2023年就开始建北院了,以后北院会有12个现代化展厅,一年展出的文物能有现在的2到3倍。
等北院建好了,说不定大家看展就不用排这么久队了。
毕竟咱们来故宫,是想好好看看国宝,听听文物背后的故事,不是来练“站桩”的不是?
相关文章
作品声明: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周三,现货黄金一度触及4,218美元/盎司的历史最高水平;周四,现货黄金上涨至4,247美元/盎司,再创历史新...
2025-10-18 0
今天给各位分享微乐山西麻将万能开挂器通用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微乐游戏辅助器免费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2025-10-18 1
10月13号那天,有人下午3点45就扎在故宫午门那儿排队,一直熬到凌晨0点才看完百年大展出来。这队排得,脚底板都快磨出茧子了,你说图啥?还不是为了瞅一...
2025-10-18 1
退休之后,不少老党员会犯迷糊:党费还得交吗?不交行不行?先把话撂在这,退休不代表能“断缴”党费。党费不是小事,它不只是一笔钱,更是党员和组织保持联系的...
2025-10-18 0
美方掀桌子,中国却换了张更大的桌子继续吃饭。关税战五年打下来,谁赢了?表面看,中国对美出口下滑了,美国加税打压奏效了;可放大格局一看,中国外贸整体不降...
2025-10-18 0
说真的,如果不是我老公周明公司外派,打死我也不会想来日本。倒不是说有什么深仇大恨,就是单纯觉得麻烦。语言不通,规矩又多,还得天天跟一群“斯密马赛”和九...
2025-10-18 1
1. 时光珍贵,只付自己余生弥足珍贵,请勿虚度。将最宝贵的时间留给自己,细细耕耘,把生命“浪费”在一切美好事物上,用心去爱那个世间独一无二的你。2....
2025-10-18 0
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文|避寒编辑|避寒94岁的黄夏蕙住在15平米的公屋里...
2025-10-18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