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俄两国进行了一场“成果密集型”的高效会谈。这场会谈让全世界清楚看到了中俄合作的深度与速度。中国最高领导人与普京共同出席了202...
2025-09-03 0
这几天,普京访华的消息挺火。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是9月2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那场三方会谈。中国、俄罗斯、蒙古三国领导人坐在一起,把大家关心的天然气大通道这事给敲定了。俄气的总裁米勒也说了,中俄蒙签了备忘录,准备修“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过境蒙古的那段叫“东方联盟”。
简单说,就是三国齐心协力,要把这根管道从图纸变成现实。外界最关心两件事:这份备忘录靠不靠谱?气价谈到啥程度了?
对俄罗斯来说,这可真是解了燃眉之急。欧洲那边基本不让俄罗斯的气进去了,俄罗斯有气却卖不出去,钱也不好收。现在三方签了字,路线定了,蒙古态度也明确,这下大家都知道,向东的这条天然气管道可不是说说而已,是真要干。对于中国来说,这步棋走得稳,不着急,先把能马上见效的部分做起来,再慢慢谈价格,等合适的时候再确定关键的价格数字。
对于蒙古来说,这可不是简单的路过,而是实实在在的机会。过境费是一方面,把天然气引进国内,用来发电、供暖、搞化工,都是看得见的好处,还能带动不少就业和建设。
再说说马上能见到效果的两件事,一个是“西伯利亚力量-1号”要增加供气量,从每年380亿立方米提高到440亿立方米;另一个是“远东线”从100亿立方米提高到120亿立方米。这两件事已经签了商业协议,马上就能开工,能增加供气量,也能马上收钱。
这两条线不是要重新修,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加把劲,多设几个压气站,多做点配套设施,让管道里能通过的气更多。对于俄罗斯来说,这就是稳定的出口,多出来的气能马上变成外汇收入;对于中国来说,就是多了一个气源,对电厂、化工企业、城市用气都是实实在在的增加。这两份增供协议,是马上就能拿到手的实惠,我把它叫做“现金流”。而“西伯利亚力量-2号”这份备忘录,更像是“期权”,前景很好,但还得一步步来。
很多人最关心价格,现在还没有公开的价格公式,也没有最后的供销合同。俄方说“对华价格会低于对欧洲的价格”,这话听着挺舒服,但没有具体公式,只能当参考。欧洲的气价这两年波动很大,受国际形势影响,没法直接和中国的价格对比。对中国来说,买不买、买多少,不是看“比欧洲便宜不”,而是看“和国内煤电、风光发电、进口LNG的综合成本比,划不划算”。
这个账得长远着算,还得看国内用气的需求情况。气价不着急定,反而是聪明的做法。等供需更稳定了,国内消化起来更顺畅了,再去定一个长期价格,这样风险小,也更划算。不着急就是掌握了主动权,这个道理,我相信大多数做生意的人都懂。
说实话,俄乌冲突还没结束,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的态度也没好转,欧盟还有新一轮制裁的动静。俄罗斯要维持财政,稳定社会预期,就需要一个可靠的出口方向,能长期、稳定、结算安全。这次中国不仅在能源上帮了忙,在金融结算上也给了有力支持。
中俄本币结算的比例已经很高了,有报道说超过九成;俄央行准备试点接入中国的跨境支付系统CIPS,中国几家大银行也扩大了在俄罗斯的卢布清算业务。这些话虽然不花哨,但意思很明确:就是要把交易和结算尽量放在美元和欧元体系之外,避开SWIFT的限制,让钱能安全地流通。能源能卖出去,钱也能收回来,这一点解决了,大家心里才踏实。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蒙古到底能得到啥?是不是就收点过境费?我觉得不是。蒙古这次可是把自己的位置巩固了。过境费当然是实实在在的现金收入,而且每年都有,媒体估算可能每年有十亿美元左右,这只是给大家一个概念。
不仅如此,蒙古还能通过这条管道引进部分天然气,用来发电、供暖、搞化工,用气成本降低了,产业就能发展起来。你看,管道可不是从蒙古随便过一下,而是会给蒙古留下点东西。这样一来,蒙古对管道的安全、维护、环保这些事情就会更上心,三方的合作也就更稳定。
这次会谈可不只是关于能源。根据通报,中俄两国还签了二十多项双边合作文件,涉及航天、教育、人工智能、科研这些领域。有人会问,这些和天然气有啥关系?关系可大了。能源项目是“压舱石”,能稳住大局;高科技、教育这些是“增长点”,让合作不只是靠卖资源。
这样中俄之间的合作就不是“一根管子连着两国”,而是好几条线交织在一起,这种关系遇到外界的风浪,抗打击能力就强。上合组织这边也起了推动作用,相关的平台和中心在天津落地,成员也增加了,白俄罗斯加入了,平台的级别提高了,三方在这个框架里进行安全和发展方面的对接,就有了更好的条件。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苏联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普京这次访华,会出席相关的纪念活动。有人觉得这就是走个过场,我可不这么看。现在的国际舆论场,不缺那些想“重写历史”的声音。中俄一起纪念这个节点,就是在向外界表明:我们对那段历史的看法是一致的,我们对二战胜利者的叙事有共同的立场。这种共同的记忆,是国家之间的情感纽带,也会在关键时候,给合作多一层保障。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这次的意义可不只是几条管道。能源是“血液”,金融是“心脏”,科技和教育是“肌肉和骨头”。这次把这些都串起来了,意味着中俄之间的合作更立体、更抗风险。不管国际形势怎么变,谁对谁施压,谁搞什么“小动作”,只要我们自己的管道在、结算系统在、产业在,就不会被别人掐住脖子。蒙古作为中间的关键一环,真正加入到这套体系里,也能摆脱单一的经济结构,走出一条更稳定的路。
普京这趟来北京,拿到了他最想要的东西:一条明确的天然气走廊,和两份马上能见效的增供协议,还在金融结算上有了更稳定的通道。中国这边也拿到了自己想要的:能源有了更稳定的来源,价格不着急定,金融安全多了一份保障,高科技、教育等领域也拓展了合作。
蒙古这边,地位提高了,收益看得见,未来的路也更清晰了。这一回不是谁赢了谁,而是三家各取所需。新闻热度过去之后,接下来就看施工进展、价格确定、结算情况了。等价格表定下来了,工程机器开动了,第一批新增的气量送来了,咱们再回头看今天的事,就会觉得这步棋走得值。
普京这趟访华真没白来,中俄蒙签了协议,俄罗斯拿到了大单;对我们来说,这也是一份安全的“长期保单”,能让我们的日子过得更稳。
相关文章
近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俄两国进行了一场“成果密集型”的高效会谈。这场会谈让全世界清楚看到了中俄合作的深度与速度。中国最高领导人与普京共同出席了202...
2025-09-03 0
这几天,普京访华的消息挺火。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是9月2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那场三方会谈。中国、俄罗斯、蒙古三国领导人坐在一起,把大家关心的天然气大...
2025-09-03 1
9月3日是备受瞩目的大日子,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盛大阅兵仪式在天安门举行,所有人都期盼着这一刻,一起见证祖国的强大和繁荣,很多名人也受邀到现场观礼,捕...
2025-09-03 0
2025年7月,北京一家法院的判决书揭开了海南航空创始人陈峰的最终命运——12年有期徒刑。这位曾执掌万亿资产的商业大佬,因挪用上市公司资金、虚构项目骗...
2025-09-03 0
走进河南博物院的瞬间,江南人对“历史”的认知被彻底重构。没有江南园林式的曲径通幽,这里的穹顶高阔如天幕,光从顶端的玻璃穹顶漫下来,恰好落在司母戊鼎(复...
2025-09-03 1
据环球时报报道,当地时间8月25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在白宫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晤,会后未发表联合声明,其对华表态随后引发广泛关注。此次美韩元首会晤,表面被...
2025-09-03 1
9月3日凌晨,一架远道而来的专机平稳落地北京,一直试图逃避中国阅兵话题的特朗普因时间的逼近再也绕不过,路透社9月2日消息,特朗普被问到“中国阅兵是不是...
2025-09-03 1
编辑丨苏木文丨苏木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深夜邀约就是潜规则!”对于娱乐圈很多想要出头的新人来说,真正的机会都藏在镜头之外,...
2025-09-03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