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婚后出轨,还生下私生女,女子起诉丈夫犯重婚罪却被驳回。“他们互称老公老婆,孩子的出生医学证明,他就是父亲”法院:无法证明其丈夫与情人对外以夫妻名义...
2025-08-13 1
这年头,谁最会搞事?答案可能让你大跌眼镜。不是美国,不是英国,也不是日本,而是——立陶宛。
对,你没听错,就是那个在地图上都得放大好几倍才能看清楚的小国,地处波罗的海边,一不盛产石油,二没出什么国际大牌,偏偏这几年风头贼劲儿——不仅公开叫板中国,最近更是放了个“大招”:把三位中国外交官扫地出门,还宣称永久禁止入境。
这不是耍狠,这已经是撕破脸了。
更有意思的是,前脚人家新总理在台上眉飞色舞,说要修复跟中国的关系,嘴里那个温柔、那个体贴,简直像要重新牵手。结果话音刚落,后脚就来了逐客令,一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闹我的小情绪”的架势。
你说这不演戏谁信?关键是,这戏演得还挺真,信的人还真不少。
可惜,中国不是吃素的。外交部的回应也很有分寸——一句“中方保留反制措施的权利”,没嗓门儿大,但份量沉,听得人后背发凉。
那么问题来了,立陶宛到底哪来的底气,敢干出这种比美国还狠的事?它又为啥老跟中国过不去?今天咱就把这事,摆明讲清。
那天,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的议会大厦灯火通明,议员们正为选举结果吵得不可开交。屋里空气闷得很,一壶咖啡煮了三遍还没凉透,可没人顾得上喝。因为新总理帕卢茨卡斯上台了,要发话。
这位新官上任,先不烧火,先烧嘴。一开口,就释放“善意”:“我们支持修复与中国的外交关系,愿意让大使们回来。”
你要是刚好坐在电视机前,听他那番发言,还真以为这位总理是个有分寸、讲道理的人。可惜才过了两天,立陶宛外交部就出了份声明,说中国三名外交官“违反了立陶宛法律和外交公约”,正式被列为“不受欢迎人士”,必须在七天内离境。
那天正好是11月29号,也就是说,他们给中国人留的时间,只有到12月2号,三天,连打包箱子都得抢时间。
这种事,要搁以前,那都是战前警告的节奏。一个国家公然驱逐另一个大国的外交官,在国际外交里,是很重的手段。可立陶宛用起来,就像赶晚饭不结账的客人一样轻松,理都不用讲。
你说他们是真有仇,还是装的糊涂?我们接着说。
要说这事的起点,还得追到2021年。
那一年,立陶宛干了个在全世界都算得上“激进”的事儿——允许台湾当局以“台湾”名义在其首都设立代表处。
大家都知道,“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最基本的底线,台湾属于中国,这是国际社会的共识。
可立陶宛呢?不光玩文字游戏,还对外宣称“欢迎台湾人民与我们一起”。台面上喊自由,背地里是赤裸裸的政治碰瓷。
这招一出,火气直接点到了中国外交的眉心。很快,中国召回了驻立陶宛大使,同时要求他们也把人召回来。两国关系直接降到了代办级别,等于从恋爱状态退回“朋友圈点赞”。
可立陶宛没收手,反而像点了嗨药似的,越玩越疯。不仅在涉台问题上瞎搅合,还跑去议会上炒作涉疆、涉藏、涉港这些本来就敏感得不行的问题。
他们的议员在台上慷慨激昂,嘴里喊着“人权”,台下却是拿着稿子念,连标点符号都不带改。更绝的是,还组织“立陶宛-台湾论坛”,把支持台独的政客拉来开会,一副“民主先锋”的嘴脸。
听着是不是熟?对,这招跟美国一模一样。可人家美国是大哥大,靠着军事实力说话,立陶宛这点家底,连打个喷嚏都得先看北约脸色。
所以这不叫勇气,这叫不知天高地厚。
再说回总理帕卢茨卡斯,这位新上台的领导人,在国内算是个颇具争议的角色。
他刚上任时,媒体问他怎么看待中立关系,他表现得一脸“我都懂”的样子,说:“外交关系本就是沟通平台,不代表软弱,也不需要牺牲。”
说得好啊,差点把人感动哭了。可转天,媒体就挖出点料:这位总理之前持有一家锂电池公司超一半股份,而该公司采购的核心原材料,恰恰来自中国。
面对质疑,他说自己已经退出公司运营,不再插手。
听着很有逻辑,但你琢磨一下,一边打着旗号说“要沟通”,一边暗地里清场封门,这事不就是演给观众看的吗?
连立陶宛国内的反对派都在问:“这到底是修复关系,还是重新洗牌?”
要我说啊,帕卢茨卡斯那招就像谈恋爱先送花再删微信,纯属“感情骗子”套路。
那立陶宛为啥非要顶着压力搞这一出?总不能真觉得能吓住中国吧?
其实呀,它的算盘打得比谁都清楚:既然不能靠硬实力出圈,那就靠刷话题刷存在感。
毕竟立陶宛在欧盟的地位,不上不下,说它是边缘也不冤。平时没啥话语权,政客一换届,最常做的事就是——给自己找个“国际大事”参与一下。
于是,蹭中国的热点,就成了最划算的买卖。
“你看,我敢对中国说不,是不是很有骨气?”
“我敢驱逐中国外交官,是不是很有原则?”
可背后的逻辑不是原则,而是求曝光、讨赏识、拉援助。
中国吃这一套吗?当然不吃。你今天抬高“台湾代表处”,明天赶人回国,后天又说要修复关系,这种朝三暮四的行为——狗都看不下去。
偏偏他们还自我感动:“我们是民主国家,是价值观的守护者。”
行吧,你是守护者,那就自己守去。
中国外交部一直以稳重、克制著称。但这次,面对立陶宛的行为,林剑的回应,简洁有力,带着分量:
“中方保留对立方采取反制措施的权利。”
这话不长,却是外交辞令里的重磅炸弹。不是威胁,也不是求和,而是告诉你:你玩得起,我们也接得住。
而且大家心里都清楚,中国不是第一次面对这种挑衅,但每一次回应,都是有后劲、有分寸的。
至于立陶宛怎么想,那是他们的事。只不过想用这点动静在国际上刷存在感,最终结果可能是,刷着刷着——连立场都刷没了。
最让人忍不住拍桌子的,是立陶宛那句“支持台湾融入国际社会”。
你听听,这是一个小国该说的话吗?你融入不融入那是人家的家事,你一个千里之外、毫无干系的国家插嘴,像不像村头看热闹还插一脚的二大爷?
关键是,它不是偶然说说,而是系统性地在干扰中国的统一事业。哪怕明知道这个问题是中国的逆鳞,它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碰。
这就不再是“外交行为”,而是一种政治挑衅。
而统一,是中国的大势所趋,14亿人坚定不移的信念。任何试图干预、挑衅、阻挠的外部势力,都不过是风中的蜡烛——亮是亮,但没几分钟就被吹灭了。
所以立陶宛想借台湾刷存在感,最终只会在历史上留下一句讽刺:“曾经有个小国,试图阻挡历史车轮。”
这出戏,演了三年多,从代表处,到议会发声,到驱逐外交官,立陶宛把自己当成了戏骨,主角光环戴得稳稳的。
可问题是,这台戏观众不买账,票房也崩盘。就像一场独角戏,全世界看着他在台上折腾,结果台下早就散场了。
中国不会因为一个国家几句不合时宜的话语而动摇,更不会因为几名外交官被逐就慌了阵脚。
我们有耐心,有实力,也有手段,回应任何无理挑衅。
倒是立陶宛,真应该问问自己——这出戏到底演给谁看?演完了,灯灭了,台下还剩几个掌声?
谁又愿意,永远在边缘地带,靠挑衅维持注意力?
答案,或许早就写在他们自己的“民主剧本”里了。
立陶宛为何成为“反华先锋”?.澎湃新闻.2021-8-13
涉华问题,立陶宛新总理最新表态.2024-11-23.观察者网
还剩3天,立陶宛对华下逐客令,中方人员离境前,林剑送出一句话.凤凰网.2024-12-4
相关文章
丈夫婚后出轨,还生下私生女,女子起诉丈夫犯重婚罪却被驳回。“他们互称老公老婆,孩子的出生医学证明,他就是父亲”法院:无法证明其丈夫与情人对外以夫妻名义...
2025-08-13 1
2025年8月9日,一条看似普通的外交消息突然引爆欧美政坛——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邀请波兰新任总统安杰伊·纳夫罗茨基于9月3日访问白宫。这一天,正是中国...
2025-08-13 2
俄美谈判定在本月15号,不少人猜测这次会谈可能是个“鸿门宴”,有人甚至觉得普京去美国会被当场逮捕,特朗普会用普京当人质逼俄罗斯军队做出重大让步,彻底结...
2025-08-13 2
这年头,谁最会搞事?答案可能让你大跌眼镜。不是美国,不是英国,也不是日本,而是——立陶宛。对,你没听错,就是那个在地图上都得放大好几倍才能看清楚的小国...
2025-08-13 2
这位从龙套熬成影帝的演员,用实力证明:真正的强者,从不畏惧短暂的停歇。 2025年7月29日,北京市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的一则公示,让张译的名字...
2025-08-13 1
据环球网报道,最近这国际上的事儿真是越来越有看头了。要说最让人揪心又好奇的,还得是 8 月 15 号特朗普和普京要在阿拉斯加碰面这事儿。这俩人一凑到一...
2025-08-13 1
前言9月3日,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将迎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盛大阅兵,届时各国元首齐聚一堂,共同缅怀历史、致敬和平。这...
2025-08-13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