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9日,一条看似普通的外交消息突然引爆欧美政坛——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邀请波兰新任总统安杰伊·纳夫罗茨基于9月3日访问白宫。这一天,正是中国...
2025-08-13 1
她曾是极具影响力的“国民主持人”王小丫。
在央视占据了独一无二的地位。
可是却因一纸诊断书,被“拉下神坛”,她在病床上写下了的留言,竟让众人潸然泪下。
王小丫出生在四川凉山的农村,父亲在《凉山日报》做编辑,家里常年堆着油墨香的报纸和稿件,母亲温和的性格里藏着对知识的尊重。
这样的环境让她从小就对文字和媒体有天然的亲近感,读书时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而她的心里也早早埋下了当媒体人的种子。
高考那年,王小丫原本瞄准的是中文系,却因发挥失常与目标失之交臂,最终进入四川大学经济系。
白天的课程围绕着枯燥的经济学公式和理论,夜晚她却成了新闻系的“编外学生”,悄悄溜进课堂蹭课,借来专业课本熬夜啃读,自学采编知识。
这段跨专业的自学时光没有白费,她写的散文频频见报,还拿了省内的文学奖项,文字里的灵气已经初露锋芒。
毕业时,多家金融系统递来橄榄枝,安稳的前程近在眼前,王小丫却摇了头。
王小丫执意走进了濒临倒闭的《四川改革时报》,入职后被分到最基础的通联部,日常工作就是抄写信封地址。
这份机械重复的活儿,王小丫却练出了惊人效率,单日抄写量是同事的三倍,指尖磨出薄茧也没抱怨过。
闲时王小丫主动申请跑基层,跟着老记者走遍四川的乡镇,调研国企改制情况。
面对一堆枯燥的数据,王小丫总能找到通俗的表达,把“147亿”换算成“50座西客站”这样的具象说法,让读者一目了然。
1996年,报社经营难以为继,老总劝员工“自谋生路”。
王小丫没犹豫,辞去工作揣着积蓄北上,考上北京广播学院进修电视文学。
在学校里,王小丫抓住一切主持机会,从校内活动到校外实践,台风越来越稳。
一次偶然的机会,央视的台长发现了王小丫,当时央视正缺人让她代班主持《经济半小时》。
但是在直播中设备突发故障,好在王小丫临危不乱,用“家庭账本”的例子类比财政赤字,既专业又易懂,这段救场表现让她拿下全国经济主持评比第一名。
此后,王小丫在央视的身影越来越频繁,单日连轴转录制《经济半小时》《智力闯关》《小丫跑两会》是常事,还担纲过元宵晚会的主持。
镜头前王小丫永远精神饱满,条理清晰,没人知道后台的她常靠止痛药压制阵阵肾绞痛。
多年连轴转的高强度工作,像一张无形的网,慢慢缠紧了她的身体。
2007年起,王小丫的身体开始发出警报,起初只是直播间隙莫名的头晕,她以为是连轴转的工作累着了,于是她只会在短暂休息之后,便继续工作。
直到一次录完节目,王小丫在后台扶着墙站不稳,眼前阵阵发黑,才被同事硬塞进医院检查。
化验单出来那天,医生指着报告上的指标告诉王小丫,长期高强度工作已经让她的肾功能出现损伤,必须立刻减少工作量,回家静养调理。
那时正是王小丫事业的黄金期,手里握着好几个王牌节目,团队等着她定选题,观众习惯了屏幕上她的身影。
王小丫把诊断书折好塞进包里,嘴上答应着“会注意”,转身却照样排满了工作行程。
她开始每天揣着药瓶上班,止痛药成了随身必备,有时直播到一半肾区传来绞痛,她就悄悄调整站姿,靠话筒支架借力,脸上依旧挂着专业的微笑,直到镜头切换的间隙才敢皱眉吸气。
这样硬撑了近十年,2016年央视春晚彩排成了压垮身体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天连续彩排了六个小时,下台时她刚走到侧幕,双腿突然一软,直直栽倒在地毯上。
被紧急送医后,诊断结果白纸黑字写着“急性肾衰竭”,医生明确告知,病情已经发展到需要终身透析的地步。
这一次,再怎么热爱工作也不得不停下脚步,王小丫递交了离职申请,正式告别了奋斗多年的央视舞台,开始了漫长的住院治疗。
病房里的日子,丈夫曹建明成了她最坚实的依靠。
透析后的水肿让她浑身发胀,曹建明每天早晚各花两个小时,从她的脚踝一路按摩到肩膀,手法轻柔却有力,帮她促进血液循环。
康复训练时,他扶着她在走廊慢慢挪动,一米的距离要走好几分钟,他从不催促,只是耐心陪着,额头渗出汗珠也顾不上擦。
有次她高烧不退,他整夜没合眼,每隔半小时就换一次湿毛巾给她降温,轻声在她耳边说“别怕,有我在”。
住院期间,王小丫养成了写备忘录的习惯,在本子上一笔一划地记着感受。
“病魔虽可怕,但我心不会屈服”“知识是铠甲,爱是盾牌”“余生好好走,健康是福,不要和自己过不去”,这些短句里藏着她对抗病痛的决心。
出院后,她转型做起《回家吃饭》的总导演,把台前积累的经验用在幕后统筹上。
闲时就在社区开读书会,每周三下午雷打不动地组织居民分享阅读心得,还以志愿者身份回到四川大凉山,给家乡的孩子当助教。
黑板上写字时,她握粉笔的手因为透析留下的后遗症有些不稳,却依旧一笔一划写得认真。
如今的她,把生活节奏调得很慢,慢走、练字、画画成了日常,更多精力放在了公益和陪伴家人上。
相关文章
2025年8月9日,一条看似普通的外交消息突然引爆欧美政坛——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邀请波兰新任总统安杰伊·纳夫罗茨基于9月3日访问白宫。这一天,正是中国...
2025-08-13 1
俄美谈判定在本月15号,不少人猜测这次会谈可能是个“鸿门宴”,有人甚至觉得普京去美国会被当场逮捕,特朗普会用普京当人质逼俄罗斯军队做出重大让步,彻底结...
2025-08-13 1
这年头,谁最会搞事?答案可能让你大跌眼镜。不是美国,不是英国,也不是日本,而是——立陶宛。对,你没听错,就是那个在地图上都得放大好几倍才能看清楚的小国...
2025-08-13 1
这位从龙套熬成影帝的演员,用实力证明:真正的强者,从不畏惧短暂的停歇。 2025年7月29日,北京市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的一则公示,让张译的名字...
2025-08-13 1
据环球网报道,最近这国际上的事儿真是越来越有看头了。要说最让人揪心又好奇的,还得是 8 月 15 号特朗普和普京要在阿拉斯加碰面这事儿。这俩人一凑到一...
2025-08-13 1
前言9月3日,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将迎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盛大阅兵,届时各国元首齐聚一堂,共同缅怀历史、致敬和平。这...
2025-08-13 1
肃顺:被命运轻轻弹指的人类似的故事,其实老百姓心里总绕不开几句,“这么年轻,手握大权,不怕命短吗?”、“做高官比过独木桥还险,到底是靠天还是靠人?”还...
2025-08-12 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