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文章正文

一家子全是美籍,却还在国内“捞金”,年赚4亿,账上还存有130亿

热点资讯 2025年11月13日 00:38 1 admin

李晓明家里条件一般,但他从小对化工材料感兴趣。1994年从昆明理工大学塑料化工专业毕业后,直接进了昆明塑料研究所,从基层研究员干起。那时候研究所条件有限,他埋头搞材料研发,工作两年就升了副研究员。

1998年,国家推动国际交流,研究所派人出国深造,李晓明申请成功,去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读材料科学硕士。

一家子全是美籍,却还在国内“捞金”,年赚4亿,账上还存有130亿

1992年到1995年,他在美国Inteplast集团工作过一段时间,积累了塑料薄膜方面的经验。2001年硕士毕业后,他没急着回国,继续在美国一家化工企业干了几年,专攻锂电池材料开发。

200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刚起步,李晓明看到机会,辞职回国。那年10月,他和弟弟李晓华在云南注册了恩捷新材料公司,主打锂电池隔膜生产。起初资金紧张,他们从烟草包装材料切入,慢慢转向新能源领域。

恩捷的起步离不开国家对高科技企业的扶持政策,比如税收优惠和研发补贴,这让小公司能喘口气,逐步扩大规模。

2009年,李晓明全家移居美国,他本人创业初期就入了美籍,弟弟拿了长期居留权,家族其他成员陆续入籍。现在家族6人里有5个美国籍,只有他偶尔回国打理生意。

一家子全是美籍,却还在国内“捞金”,年赚4亿,账上还存有130亿

恩捷的腾飞,正好赶上国家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2010年后,补贴政策、税收减免接二连三出台,恩捷抓住风口,专注锂电池隔膜这个关键部件。2012年,公司年产值破亿,订单从手机电池厂扩展到动力电池巨头。

2016年,恩捷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那时候新能源股热得发烫,股价一路拉升。李晓明家族持股比例高,上市后财富水涨船高。

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恩捷净利润超30亿元,家族分红约4亿元。

一家子全是美籍,却还在国内“捞金”,年赚4亿,账上还存有130亿

李晓明在美国生活稳定,家族在美国置办房产,子女上本地学校,可生意重心始终在国内。恩捷成了锂电隔膜龙头,供货宁德时代等大厂,2023年还签了保供协议。账面资金累积到130亿元左右,主要来自股息和持股增值。

2022年,李晓明一度荣登云南首富,财富达765亿元。可这财富不是天上掉的,国家投入巨资建基础设施,出台标准规范市场,恩捷才能从云南小厂成长为市值数百亿的企业。广大网友看在眼里,觉得这事儿不对劲:既然全家美籍,为什么不全去美国发展?

在美国建厂投资,赚美国的市场钱多好,非得在国内赚政策红利,再带钱去国外花。

这不光是个人选择问题,更反映出一些企业家对国家发展的责任感缺失。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好多企业靠着集体智慧和政策东风壮大起来,可有些人赚了就跑,忘了初心,这在当下强调共同富裕的调子里,特别刺耳。

一家子全是美籍,却还在国内“捞金”,年赚4亿,账上还存有130亿

2020年2月到8月,李晓明家族成员开始减持恩捷股份,套现约40亿元,理由是股东资金需求。2022年上半年,又减持25亿元,加上之前质押,总套现规模上百亿。这动作太频繁,市场敏感,交易所发出问询函,要求说明资金用途。

2022年11月15日,李晓明和弟弟李晓华突然被公安机关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涉嫌卷入烟草系统反腐案。恩捷在2023年一季报里才披露这事,当时股价已从高点316元跌到低谷,市值缩水85%。

2023年1月10日,李晓明措施解除,4月弟弟也恢复正常,8月18日案件正式撤销,公司开新闻会澄清。

可风波没停。2024年2月,网上传言李晓明套现345亿元,全家移民美国,恩捷回应说纯属不实,仅是正常减持,没那么夸张数字。家族确实有外籍身份,但李晓明强调创业初期就入籍,不是上市后跑路。烟草反腐案牵扯出恩捷早年业务,那时候公司从烟草包装起步,涉嫌行贿问题被查。

一家子全是美籍,却还在国内“捞金”,年赚4亿,账上还存有130亿

但撤销后,恩捷继续运营,2024年产能扩张,签新合同。可公众不买账,股市波动大,供应商付款延期,产业链受影响。监管部门加强减持规则,要求披露资金流向,就是为了防资本外逃,维护市场稳定。

李晓明家族的做法,典型就是搭顺风车不下车,赚够了就想走人。

类似案例不少,好多企业通过上市套现后,资金流向海外房产或投资,影响国内经济循环。监管介入及时,避免更大风险,但也提醒大家,企业家责任重于泰山。

参考资料:

从西南小厂到全球龙头 董事长李晓明领航恩捷股份的创新突围路 生活日报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