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文章正文

陈芋汐,全运会圆梦!

热点资讯 2025年11月11日 13:04 1 cc

昨晚(11月10日)

十五运会跳水女子10米台决赛陈芋汐凭借出色发挥夺得冠军🥇

陈芋汐,全运会圆梦!

这是她首次获得全运会单人项目冠军也是她本届赛事的第2枚金牌01 全运会圆梦

陈芋汐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本届全运会目标就是冲击单人项目冠军,“因为没有拿到过,这次必须全力冲击。”

陈芋汐终于圆了自己的梦想。

陈芋汐,全运会圆梦!

上届全运会(2021年陕西全运会),是陈芋汐第一次参加全运会,她搭档张家齐夺得跳水女子双人10米台冠军。

单人项目半决赛,陈芋汐跟同场竞技的全红婵跳出了罕见的平分,“非常神奇,然后我们抓阄决定决赛出场顺序。”

决赛,陈芋汐率先登场,前三轮她发挥出色,排名第一。然而第四跳,陈芋汐出现失误,被全红婵反超。最终,陈芋汐获得银牌。

赛后,一向情绪稳定的陈芋汐哭了,“前面跳得好,但高开低走,后面确实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陈芋汐,全运会圆梦!

02 “天才少女”

2005年,陈芋汐出生于上海,小时候身体状态一直不好,倒是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父母让她练体育增强体质。

陈芋汐的父母都曾是体操运动员,一开始,父母并没有打算让陈芋汐走上专业体育之路,他们深知体育的艰辛。然而,陈芋汐却展露出了极强的运动天赋。一天,正在练习体操的她,被上海跳水队教练看中。

跳水这条路,陈芋汐是从“逃跑”开始的。她怕水、也怕辛苦,古灵精怪的她开始找各种理由不去训练。

陈芋汐,全运会圆梦!

跳水这条路,陈芋汐是因为“追星”才坚持下去的。刚开始跳水时,每当陈芋汐不想来训练的时候,教练就会“搬出”女子跳水“五金王”吴敏霞:“霞姐(吴敏霞)要来!”为了见到偶像,陈芋汐就改口说:“要不再来练一天吧!”

陈芋汐,全运会圆梦!

后来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了。13岁时,陈芋汐被招进国家队。2019国际泳联世锦赛,14岁的陈芋汐首次出战世界大赛,便以绝对优势为中国跳水队夺回了阔别两届的跳水女子10米台世锦赛冠军。这之后,她成了大家眼中的“天才少女”,也成了国家队东京奥运周期的重点培养对象。

东京奥运会时,16岁的陈芋汐正在经历“发育关”。她获得了跳水女子双人10米台冠军,单人项目输给了一鸣惊人的全红婵。

03舆论纷扰

东京奥运会之后,全红婵和陈芋汐组成新的搭档,代表中国跳水队征战世界大赛的女子双人10米台项目,搭档以来,两人在任何大小赛事中从未让金牌旁落。比赛中,两人动作惊人的同步性,更被网友戏称为“复制粘贴”

△全红婵/陈芋汐在2025跳水世界杯总决赛中。

她们是最好的队友,也是彼此最强的对手。

两人同台竞技的比赛里,全红婵赢得了奥运会、亚运会跳水女子10米台金牌,陈芋汐夺得了多次世锦赛、世界杯跳水女子10米台冠军。

她们同步比赛,也在同步成长。

谈起全红婵,陈芋汐曾说:“东京奥运会之后,我能力下滑非常厉害,当时小红(全红婵)则是比较巅峰的时期,跟她配双人项目,慢慢让我一步步从蹬不起来到蹬起来,心态、能力等都有变化。”本届全运会女子双人10米台决赛后,陈芋汐说:“希望她(全红婵)能在今后的训练比赛中,尽快恢复到最佳水平。对我们俩来说,都希望能再一起携手、一起去走向更大的舞台。

谈起陈芋汐,全红婵曾说:“在场上是对手,场下我们是最好的队友。”习惯了陈芋汐在身边,有一次单人比赛全红婵突然觉得,“单人赛就感觉身旁少了个人,然后就自己去跳了,感觉还是有点紧张。”

△2025年5月2日,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总决赛女子双人10米台决赛后,全红婵/陈芋汐出席赛后发布会。

然而,在一些网暴言论之中,这样的良性关系却遭到了抹黑。在恶意的叙事里,她们是“既生瑜何生亮”的宿敌。网上出现的恶意揣测与谩骂,分别涌向了两人。最终,陈芋汐不得不关闭社交平台的评论区。

面临纷扰的舆论,以及伤病的纠缠,陈芋汐坦言:“巴黎奥运会后,我就没有再想过还能站上10米跳台了,那种压力让我想逃。”

陈芋汐,全运会圆梦!

04再次出发

是教练、领队和身边人的鼓励,让陈芋汐坚持了下来。今年,再次出发的陈芋汐,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又一次爆发:

今年的跳水世界杯分站赛及总决赛中,她三次夺冠,展现出极佳的竞技状态。

世锦赛上,她夺得女子单人10米台冠军,成为跳水史上首位实现该项目世锦赛四连冠的运动员。此外,在双人10米台及混合团体比赛中,她也拿到了金牌。

本届全运会,她又拿到两块金牌,更是夺得了个人全运会首枚女子跳水10米台金牌。

20岁的陈芋汐,已是一名“老将”,但在10米台上,她依然有统治力。被问及是否会参加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时,陈芋汐说:“我需要静下来一段时间,思考一些问题,然后给自己一个不后悔的答案。”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