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的南希·佩洛西11月7日宣布,她将在2027年卸任众议员职务,不再寻求连任。这位在美国国会工作了37年的女政客,曾是众议院历史上唯一的女议长,如...
2025-11-10 0
当居住在美国的年轻伊朗人阿里礼萨·塔拉库布内贾德(Alireza Talakoubnejad)在伊朗与以色列的残酷战争结束后重返家乡时,他看到的是一个发生巨变的国家——伊朗内部深陷创伤,对以色列实施的精准打击产生了不情愿却真实的尊重,并悄然兴起社会变革。
10月下旬,塔拉库布内贾德在X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篇极具个人色彩的帖子,讲述了他在当今伊朗的所见所闻。他说,这个国家已与他离开时截然不同。
他描述了伊朗在四大领域的深刻变化:战争余波、日常生活状况、民众对政府的态度,以及不断演变的社会规范。但最重要的是,他观察到伊朗社会的深刻转型源于内部力量,而非外部影响。
塔拉库布内贾德表示,民众对佩泽希齐扬政府的不信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这种不信任并非新鲜事,但因电力和水资源短缺,再加上战争的经历而急剧恶化。这种缺乏信心已转化为强烈的脆弱感。”
他写道:“伊朗一直面临各种困难,但至少在我有生之年,情况从未恶化到如此地步。”
他描述了夜间频繁停水、夏季轮流停电的状况。通货膨胀已飙升至难以承受的地步,基本生活用品变成了奢侈品。许多家庭勉强糊口,食品开支如今占据了家庭预算的绝大部分。
企业主们纷纷贷款购买黄金,拼命偿还债务,因为伊朗货币暴跌导致物价飞涨。他写道,政府部门似乎陷入瘫痪。即便是水资源危机这类关键问题,政府也因害怕引发公众骚乱而迟迟不敢应对。“多年前,政府或许还有能力强行推行某些措施,但如今并非如此——由于惧怕抗议,政府能推动的事情极其有限。”
塔拉库布内贾德听闻了许多愤怒市民袭击普通公务员的故事。一位能源部的电气工程师告诉他,几乎每天都有抗议者因不满停电而闯入他们的办公室。“有两次,有人直接走进他的房间,愤怒地关掉了他的空调。”
“在伊朗前总统哈塔米时代(1997年至2005年),曾有一句名言:政府每九天就面临一场国家危机。如今情况似乎倒转了过来——政府每天都要面对九场危机。”塔拉库布内贾德写道。
“政府与民众似乎陷入在一种不确定的状态中:既不完全和平,也不完全对抗。某种意义上,整个伊朗在过去二十年里仿佛陷入了一种电影《土拨鼠之日》般的循环——无论我们做什么,最终都会回到原点。”
表面上看,伊朗挺过了以色列发动的“十二日战争”。德黑兰几乎没有明显的伤痕,没有大片废墟,只有零星几块空地,曾经是熙熙攘攘的建筑。城中偶尔可见一些广告牌上印着阵亡指挥官的肖像,除此之外,市容变化不大。
但塔拉库布内贾德指出,对于敏锐的观察者而言,心理创伤却极为深重。“与城市物理面貌的完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确实看到战争在人们心灵深处留下了极深的烙印。”数十位伊朗人告诉他,自己不得不依靠药物才能入睡,听到巨响就会惊跳起来。他写道,“我常听到人们说,只希望能彻底抹去那12天的记忆,永远不再想起。”
特别是德黑兰的埃文监狱(政治犯关押场所)遭轰炸一事,似乎对当地社区造成了持久影响。塔拉库布内贾德多次听到一个故事:一名女孩在探望因欠债入狱的父亲时被杀害。
通过与当地人的交谈,他了解到,对许多伊朗人而言最可怕的是“首都德黑兰完全空无一人的那几天”。有人描述道:“早上出门买面包,却听不到任何声音,只有鸟鸣。”当人们走出家门,城市的喧嚣被诡异的寂静取代;许多人感觉自己仿佛正经历末日。
然而,不少伊朗人也对以色列表现出一种不情愿的敬意,钦佩其克制而精准的军事行动。塔拉库布内贾德表示:“一位亲政府的朋友告诉我说:‘和以色列打仗,不像打阿富汗塔利班那样——塔利班是随机向城市各处开枪。以色列则拥有精确的情报和武器,每一次打击都是有意为之,都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
塔拉库布内贾德还观察到,伊朗最引人注目的转变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头巾强制令几乎消失得无影无踪,即便在银行和机场也没有人遵守头巾强制令。他指出:“一位年轻朋友告诉我,这种有限的着装自由并非政府赐予,而是人民以高昂代价强行争取来的,绝不会再交还回去。”
更令他震惊的是,公开场合出现了“LGBTQ”群体的身影:跨性别者和同性伴侣毫不畏惧地表达自我认同。塔拉库布内贾德描述道,曾看到一位穿着女性化服饰的男子向另一位男子眨眼,对方顿时脸红,也回以眨眼。他说:“就连我也感到有些震惊——这可不是我原本以为只能在德黑兰大学公园(Park Daneshjoo)外才能见到的景象。”
随着对神职统治阶层的信任崩塌,许多伊朗人开始转向神秘主义和非正统的精神实践。塔拉库布内贾德写道,年轻一代“几乎终日泡在网络上,在文化上与世界各地同龄人高度同步”:他们接触西方流行文化、电视剧、音乐,纹身也不再遮掩。与他自己那一代人不同——当年还要偷偷约会和举行派对——如今“孩子们觉得根本没必要隐瞒任何事”。
尽管困难重重,塔拉库布内贾德坚信,伊朗正在发生的变革是真实且不可阻挡的。“这次变革最非凡之处在于,它直接源自人民自身——既非国家自上而下强加的,也非外国势力推动的。”
他补充道:“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看到一位不戴头巾、穿着非常西化的年轻人,与她选择佩戴完整头巾、传统着装的朋友并肩而立,彼此之间毫无紧张,反而尊重对方的选择。”
塔拉库布内贾德总结道,真正的变革不会来自流亡领袖、改革派,也不会来自美国总统特朗普或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这种变革将从内部萌发,从家庭环境、从社会核心深处生长出来。这样的改变远比任何替代方案都更持久、更有效。”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作者观点
相关文章
85岁的南希·佩洛西11月7日宣布,她将在2027年卸任众议员职务,不再寻求连任。这位在美国国会工作了37年的女政客,曾是众议院历史上唯一的女议长,如...
2025-11-10 0
万马科技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暂未与小鹏汽车、高德地图建立合作。公司已经成功与吉利、理想、上汽、东风等10多个知名汽车厂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在车联网领...
2025-11-10 0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文 |昕昕前言神二十航天员的回家路也太抓马了!刚在天宫炫...
2025-11-10 0
当全球仍在为石油资源博弈、能源通道争夺愈演愈烈时,人类未来的能源革命已在中国悄然成型。中科院官宣的武威钍基熔盐实验堆突破,不仅标志着第四代核能技术的落...
2025-11-10 1
2025 年 10 月 24 日,杨振宁先生的葬礼现场,翁帆身着一身纯黑连衣裙,齐耳短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站在家属队伍的最前端。她手中紧紧攥着一张对折的...
2025-11-10 0
练了十年太极,胳膊越练越硬?膝盖隐隐生疼? 真正的原因:发力点根本没找着,力气全白流了。 北京一位57岁的老马,练拳七年,胳膊壮得像铁棍,肩膀却僵得抬...
2025-11-10 0
谢静宜1935年12月出生在河南商丘一个普通农村家庭,那时候中国正处于动荡时期,家庭条件一般,她从小就帮着家里干农活,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1949年...
2025-11-10 0
狗不会说谎,它的每一次吠叫、扑咬、拆家,都是在替自己报警:我过得不对劲。 别急着骂,先当一回“翻译官”,把狗语翻译成人类能听懂的需求图谱。 读完这...
2025-11-10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