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的南希·佩洛西11月7日宣布,她将在2027年卸任众议员职务,不再寻求连任。这位在美国国会工作了37年的女政客,曾是众议院历史上唯一的女议长,如...
2025-11-10 0
当地时间11月7日,在南卡罗来纳州的一家稀土工厂,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站在镜头前,神色激动。
他当场宣布,“这是25年来美国制造的第一块(稀土)磁铁,我们正在结束中国对我们供应链的卡脖子。”
这话一出口,仿佛美国在一夜之间实现了资源独立。可惜,镜头外没那么热闹。媒体、专家、公众的声音迅速跟了上来,这块磁铁到底有那么大的效果吗?是不是实用?有没有经过验证?能不能量产?
贝森特宣布“美国制造出本土稀土磁铁”,听起来确实令美国人振奋。但问题是,他没有说这块磁铁的性能到底如何,也没有提供任何第三方的检测报告。
磁铁是造出来了,可它是不是能用、用在哪儿、能不能大规模生产,全都没有交代。
稀土磁铁并不是稀土矿挖出来就能做,而是一整条高技术工艺链的终端产品。从原材料分离、合金熔炼、结构处理,到最后的性能测试,每一步都卡着技术门槛。
美国过去这些年在稀土产业链上一直缺口巨大,尤其是在深加工和磁体制造这一环节,基本靠外部供应。
在这种背景下,突然宣布“我们有了自己的磁铁了”,自然让人怀疑,底子还没打好,成果怎么就跳出来了?技术细节不公开,测试结果不透明,只靠一场专访,很难让人信服。
更何况,稀土磁铁的真正挑战从来不是“造得出”,而是“造得好、造得多、造得起”。
贝森特在现场的那句“结束了中国对美国的卡脖子”成了引人关注的一句话,但这句话其实并不准确。
中国对稀土的管理并不是“卡别人脖子”,而是有一套明确的规则。民用领域,比如新能源、电动车、风电设备,中国是开放出口的,企业只要合规申请,基本都能获得供货。
真正受到限制的,是那些涉及军事用途的稀土品种和高端磁材,尤其是中重稀土,比如镝、铽这类关键元素。
这些材料被严格限制出口,主要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中国并不是针对美国设限,而是根据现实的考量制定的合理规则。
从这个角度看,美国指责中国“卡脖子”,其实忽略了一个前提,是美国要买什么?用来干什么?有没有走正规程序?
如果用途涉及敏感领域、采购单位背景不清楚,本来就不该随便出口。这不是卡脖子,是守规矩。
但美国政府显然不愿承认这个逻辑,他们更倾向于把问题简化成“我们被打压”,这样更容易激起舆论情绪,也更方便在政策上做文章。
可站在外界角度看,这样的说法缺乏说服力,反而暴露出自身产业依赖外部、技术链不完整的尴尬。
这次磁铁“亮相”的时间点也耐人寻味,就在中美之间刚刚公布一轮经贸共识文件后没几天,美国就推出这个“稀土成果”,怎么看都有点针对性。
贝森特在这个节骨眼上高调宣布“我们能自己造磁铁”,更像是想在谈判桌上多加一张牌。突然拉出一块磁铁来展示,显然是想用“实物成果”来反击中方的态度,营造一种“我们也能独立”的氛围。
问题是,这种表演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制造新闻效果,但对实际产业发展帮助不大。
美国即便真能开始独立生产磁铁,真正的问题还在后面,能不能持续供应?成本压得下来吗?质量稳定吗?这些才是决定产业能不能走远的关键。
从现有情况看,美国的稀土产业链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在高端磁材制造方面,技术储备和工艺能力都还不成熟。
就算能做出样品,离“替代中国供应”还有很长的距离。更别说,美国国内对环保标准、劳动力成本、产业规模都存在不小的限制,想要靠本土生产撑起整个磁体市场,难度不小。
从贝森特的表态和现场氛围来看,这次“磁铁事件”更像是一次政治行为,而不是技术突破。
他强调的不是磁铁的性能、用途,而是“我们再也不用依赖中国”,这本身就体现出一种政治优先的思维方式。
更微妙的是,贝森特这番言论也可能是在为特朗普政府“贴金”。特朗普曾多次提到稀土问题,一直想要“稀土独立”,但实际进展缓慢。
这次贝森特突然宣布“磁铁成功”,无疑是在帮共和党兑现“承诺”,可以说是“技术不够,政治来凑”。
过去几年,美国在能源、半导体、关键矿产等领域,频繁通过发布“成果”来制造信心。但很多时候,这些成果缺乏实际支撑,最终只是昙花一现。这次磁铁事件是否也属于这一类,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但可以肯定的是,把技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处理,往往事倍功半。制造业讲究的是长期积累和系统能力,不是靠一次专访发言就能解决。
稀土这个话题最近不断被推上风口浪尖,其实背后是一场更深层次的产业竞争。
中国之所以能在稀土领域占据优势,是因为长期以来在资源开采、技术研发、工艺制造、环境控制等方面持续投入,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相比之下,美国虽然资源储量不小,但在产业链建设上长期缺位。这并不是短期内通过几个项目就能补上的,更不可能靠一块磁铁解决所有问题。
同时,中国对稀土的定位也与美国不同。中国强调的是资源安全、生态保护和全球产业合作,愿意在规则框架下进行正常的国际贸易。
美国则更多地把稀土当成战略物资,试图以此作为地缘博弈的工具。这种思维方式本身就决定了双方在稀土问题上的立场难以一致。
贝森特喊着“我们终于再次获得独立”的那一刻,或许真的感到了一丝轻松。
但现实是,这块磁铁能否撑起美国稀土产业的未来,还远远说不清楚。缺乏检测结果、没有量产计划、技术链不完整,这些问题一个都没解决。
中国的稀土优势不是靠限制别人,而是靠自己几十年一步步做出来的。如果美国真想发展,得靠脚踏实地搞技术、建工厂、育人才,而不是靠喊口号、打舆论战。
一块磁铁,能掀起多少波澜?看起来很多,实则有限。真正决定未来的,不是这块磁铁,而是谁能在产业链上走得更稳、更远、更扎实。这场竞争,才刚刚开始。
参考信息:
美财长这就吹上了:25年来首块美国造稀土磁铁,结束中国“卡脖子”——观察者网2025-11-08 12:06
相关文章
85岁的南希·佩洛西11月7日宣布,她将在2027年卸任众议员职务,不再寻求连任。这位在美国国会工作了37年的女政客,曾是众议院历史上唯一的女议长,如...
2025-11-10 0
万马科技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暂未与小鹏汽车、高德地图建立合作。公司已经成功与吉利、理想、上汽、东风等10多个知名汽车厂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在车联网领...
2025-11-10 0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文 |昕昕前言神二十航天员的回家路也太抓马了!刚在天宫炫...
2025-11-10 0
当全球仍在为石油资源博弈、能源通道争夺愈演愈烈时,人类未来的能源革命已在中国悄然成型。中科院官宣的武威钍基熔盐实验堆突破,不仅标志着第四代核能技术的落...
2025-11-10 0
2025 年 10 月 24 日,杨振宁先生的葬礼现场,翁帆身着一身纯黑连衣裙,齐耳短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站在家属队伍的最前端。她手中紧紧攥着一张对折的...
2025-11-10 0
练了十年太极,胳膊越练越硬?膝盖隐隐生疼? 真正的原因:发力点根本没找着,力气全白流了。 北京一位57岁的老马,练拳七年,胳膊壮得像铁棍,肩膀却僵得抬...
2025-11-10 0
谢静宜1935年12月出生在河南商丘一个普通农村家庭,那时候中国正处于动荡时期,家庭条件一般,她从小就帮着家里干农活,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1949年...
2025-11-10 0
狗不会说谎,它的每一次吠叫、扑咬、拆家,都是在替自己报警:我过得不对劲。 别急着骂,先当一回“翻译官”,把狗语翻译成人类能听懂的需求图谱。 读完这...
2025-11-10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