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戳中了不少人的痛处:网友自述,30岁那年,在父母和亲戚的不断催促下,她匆匆忙忙和相识几个月的相亲对象结了婚。刚结婚那...
2025-10-16 0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W.n
一个人怎么就能在世人眼中分裂成两种完全相反的形象?一面是被人戳着脊梁骨骂的“疯子赌徒”,另一面又是被官方盖章认证的“艺术大师”。这事儿,得从2002年那场让所有人都坐立不安的铜价风暴说起。
那时候的铜市,简直跟疯了一样。价格从每吨三万块左右,坐着火箭一样往上蹿,眨眼间就冲破了八万大关。圈子里的人都懵了,手里有铜的赶紧往外抛,想入场的也全都缩回了手,谁都不敢碰这块烫手的山芋。可偏偏就有个叫朱炳仁的男人,逆着人流就冲了进去。
2002 年的中国有色金属市场,铜价上演了一场令人瞠目的暴涨行情。
年初,国内现货铜价还稳定在每吨 3 万元左右,随着全球制造业复苏带动需求激增,叠加国际资本对大宗商品的炒作,到当年第四季度,铜价已冲破每吨 8 万元大关,半年多时间涨幅接近 170%。
铜市的剧烈波动让从业者陷入集体恐慌。杭州打铁关的铜材市场里,往日热闹的交易场景变得冷清,手里持有铜料的商户纷纷低价抛售,生怕价格骤跌被套牢;下游加工厂则缩减订单,不少小型铜艺作坊因原料成本飙升被迫停工。
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下,任何追加铜料库存的行为都被视为 “自寻死路”。
但浙江杭州的朱炳仁却做出了一个颠覆行业认知的决定。作为中华老字号 “朱府铜艺” 的第四代传人,他动用家族积累与企业全部流动资金,从江西、安徽的铜矿及本地铜材市场分批购入 125 吨黄铜,仅采购成本就超过千万元。
这一消息传出后,业内一片哗然,“疯子赌徒” 的骂名迅速传开,有同行直言 “朱家的百年基业要毁在他手里”,连部分家族成员也担忧此举会拖垮传承 140 余年的铜艺生意。
很少有人知道,朱炳仁的决策并非出于对铜价的投机考量。2002 年,绍兴北后街启动改造工程,朱家传承三代的 “瑞昌铜店” 被列入拆迁范围。
看着祖辈留下的铜制门楣、雕花柜台被逐一拆解,从事铜艺创作近 40 年的朱炳仁深受触动,一个念头在他心中愈发清晰:要建一座能永久留存的铜建筑,让 “朱府铜艺” 的技艺与文化得以延续。
朱炳仁的 “冒险”,根植于家族深厚的铜艺底蕴。
“朱府铜艺” 始于清同治末年的 1875 年,太祖父朱雨相在绍兴开设 “朱府义大铜铺”,开启了家族铜艺的先河。第二代传人朱宝堂将店铺更名为 “瑞昌铜店”,拓展了铜器制作的品类;第三代朱德源举家迁居杭州打铜巷,专注研究铜艺书法,让家族技艺有了独特的文化标识。
1980 年代,朱炳仁接手家族生意时,“朱府铜艺” 已在江浙一带颇具名气。他不仅传承了传统的铸铜、锻铜技艺,还参与了雷峰塔重建中的铜装饰工程,其打造的雷峰塔牌匾至今悬挂于塔内。
多年的从业经历让他深知铜材对铜艺创作的重要性,尤其是高品质黄铜,直接决定着铜建筑的耐久性与艺术表现力。
2002 年的铜价暴涨,让朱炳仁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意识。他清楚,铜价上涨背后是全球铜资源供需关系的变化,未来高品质铜材可能愈发稀缺,而建造一座大型铜建筑需要海量原料,若此时不储备,日后可能面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的困境。
被外界误解为 “赌徒” 时,他正带着儿子朱军岷在杭州河坊街选址,那里后来成为江南铜屋的所在地。
当时的朱炳仁已具备足够的行业影响力。他参与制定了国内铜雕技艺的行业标准,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铜雕技艺” 的代表性传承人,其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工艺美术展。
这些积累让他有底气判断,铜价的短期波动终将让位于文化遗产的长期价值。
2004 年,在囤铜两年后,朱炳仁父子正式启动江南铜屋的建造工程,地点选在杭州河坊街街口,这里是南宋以来杭州的商业与文化核心区域,人流量巨大。
这座建筑面积近 3000 平方米的建筑,从设计到施工都贯穿了 “铜” 的元素,125 吨囤铜成为建造的核心原料。
铜屋的建造过程充满挑战,传统江南民居多采用砖木结构,而全铜建筑在国内并无成熟先例。
朱炳仁带领数十名铜艺匠人,将 “朱府铜艺” 的五代技艺融入施工:门窗采用镂空锻铜工艺,雕刻着梅兰竹菊等传统纹样,每扇铜窗需经过 72 道工序才能完成。
屋面使用特制的铜瓦,通过榫卯结构拼接,既保留了江南瓦当的形制,又具备防水防锈功能,室内的桌椅、屏风、立柱等家具与构件,全部由黄铜打造,部分还采用了紫金刻铜技艺,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层次。
建造期间,质疑声从未停止。有媒体报道称 “铜屋是资本炒作的噱头”,也有专家担忧全铜结构会因重量过大存在安全隐患。但朱炳仁始终坚持按计划推进,他与儿子朱军岷住在工地附近的简易工棚里,每天现场督导,解决技术难题。
2007 年,历时三年的江南铜屋正式对外开放,这座集绘画、雕塑、建筑、书法元素于一体的铜建筑,让所有质疑者哑口无言。
走进铜屋,仿佛进入了铜的世界。序厅陈列着从清末至今的铜艺珍品,包括朱德源的铜书法作品、朱炳仁为雷峰塔打造的铜构件。
民居厅还原了传统铜艺作坊的场景,展示着熔铜、锻打等工艺流程,佛教厅与建筑厅则陈列着各类宗教铜器与建筑铜装饰。开放至今,这里已接待中外游客上千万人次,成为杭州极具代表性的文化地标。
江南铜屋的落成,彻底改变了外界对朱炳仁的评价。曾经的 “疯子赌徒”,逐渐被认可为 “艺术大师”,这一转变源于铜屋所承载的文化价值与艺术成就。
铜屋成为 “朱府铜艺” 传承的重要载体。馆内设立的朱炳仁当代艺术作品陈列馆,展示了他在 2006 年创造的熔铜艺术作品。
这种 “无模可控熔铸工艺” 打破了青铜时代以来铜铸造依赖模具的传统,让铜液自由流动形成独特纹理,被著名美术理论家邵大箴评价为 “赋予铜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2010 年,朱炳仁又在熔铜基础上创造出 “庚彩” 工艺,让铜作品呈现出多彩光泽,其熔铜壁画《阙立》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朱炳仁的艺术影响力不断扩大。他的作品多次走出国门,熔铜作品《含熙》被曼谷中国文化中心收藏,铜雕作品 “雷峰塔” 入驻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巨幅铜雕壁画《春和清妍》则成为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的大堂主壁装饰。
2024 年,他的装置艺术《宋画迷宫》亮相威尼斯双年展,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院长巴特・艾克曼斯评价其 “根植东方融汇西方,从传统走向当代”。
当年囤铜的 125 吨黄铜,如今已成为不可替代的文化资产。随着时间推移,铜屋的铜构件逐渐氧化,呈现出古朴的色泽,更具历史韵味。
而朱炳仁的故事也成为行业佳话,证明文化执念与长远眼光,能超越短期市场波动的局限。这座用铜铸就的建筑,不仅延续了家族技艺,更成为中国传统工艺与当代艺术融合的典范。
杭州网《跟着工美展 开启一场匠心之旅》:http://m.toutiao.com/group/6336267825354850562/?upstream_biz=doubao
朱炳仁官方平台《中国铜壁画创始人:朱炳仁》:http://m.toutiao.com/group/7372427728559243788/?upstream_biz=doubao
相关文章
前些日子,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戳中了不少人的痛处:网友自述,30岁那年,在父母和亲戚的不断催促下,她匆匆忙忙和相识几个月的相亲对象结了婚。刚结婚那...
2025-10-16 0
极目新闻记者 姚赟10月16日下午3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文明乡风建设以及举办中国文明乡风大会有关情况。农业农村部副部长江文胜(来源:国新网)...
2025-10-16 0
今天给各位分享小程序微乐四川麻将必赢神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微信小程序微乐四川麻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2025-10-16 0
若把旅行比作阅读,多数人游泰安是囫囵吞枣的速读——清晨赶早班高铁,正午挤入泰山索道,傍晚在岱庙门口拍张打卡照,便匆匆宣告“打卡完成”。可这座被泰山托举...
2025-10-16 0
中美代表进行会谈后,美国财长口风变了,开出了取消关税的条件,中国必须取消稀土管制。那么,美国的让步是否意味着贸易战结束?与此同时,西方四国正在向中国靠...
2025-10-16 0
自诩“法治灯塔”的荷兰,这次却动起了“抢劫”的心思。事情突然爆发,连不少业内人士都一头雾水:荷兰政府怎么就动手把中国企业买下的安世半导体给“接管”了?...
2025-10-16 0
10月16日,百度搜索旗下AI短剧生成平台宣布启动公测。百度方面称,百度搜索AI短剧生成平台具备自动生成、人机协作等不同模式,可辅助创作者完成 80%...
2025-10-16 0
中美贸易战这事儿,从特朗普第二任期一开始就没消停过。2025年2月1日,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对所有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在现有关税基础上加征10%。 没几天...
2025-10-16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