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文章正文

红军走出草地,即将饿死时,意外获20万斤粮食,粮是谁的为何要给

热点资讯 2025年10月12日 21:24 1 cc

1935年8月,红军刚翻过雪山,又陷入草地绝境。

粮食早已见底,树皮、野菜成了主食。天冷、地陷、水深,一步一命。

人困马乏,成百上千的红军战士倒在草地上,再也没能站起来。

背后,国民党追兵咬得紧;前方,甘肃军阀堵死通路。红军唯一的出路,就是继续北上。

就在绝境之时,奇迹发生了,有人为红军提供了20万斤粮食。

红军走出草地,即将饿死时,意外获20万斤粮食,粮是谁的为何要给

这个人是谁?他为何要帮助红军?


被重重封锁的红军


1935年9月中旬,陕甘支队刚刚脱离草地,却又陷入生死险境。

这一支由中央红军主力和军委纵队改编而来的部队,在连日暴雨、沼泽与饥饿的折磨下,已坚持了七天七夜。

红军走出草地,即将饿死时,意外获20万斤粮食,粮是谁的为何要给

人困马乏,弹尽粮绝,许多战士靠嚼树皮、啃牛皮带勉强支撑。脚下是泥泞不堪的草甸,前方却是国民党的三重封锁线。

蒋介石早就布好了天罗地网。

正面,是“西北王”胡宗南的大部队,正守在文县、武都至天水一线;中路,驻防在洮河沿岸的是军阀鲁大昌的部队,新编第十四师重兵把守临洮至岷县;而在左侧,是蒋介石钦点的洮岷路保安司令、卓尼土司杨积庆。

三路合围,似乎死局已成。

红军没有时间犹豫。指挥部摆出地图,分析出三条出路。

第一条,是正面强突胡宗南部。敌军兵力强、装备足,而己方已疲惫至极,一旦强攻,很可能全军覆没。

第二条,是绕行青海。此路敌人防守薄弱,但需穿越茫茫无人区。条件极度恶劣,粮草不继,风险极高。

第三条,是北上穿越腊子口。

红军走出草地,即将饿死时,意外获20万斤粮食,粮是谁的为何要给

经过多方权衡,陕甘支队决定孤注一掷,直插腊子口——打开北上抗日的最后通道。

可腊子口是哪里?

它位于甘南迭部县以东的腊子沟。这个地名听起来不起眼,实则险关要塞。峡谷南北走向,长约三百米,最窄处不足八米,两侧是五百米高的绝壁,峭如刀削。

中间一座横跨白龙江的木桥,是唯一通道,堪称“一桥锁喉”。

任何一个这里的守军,只要把守桥头,就能将整支军队堵在山外。

红军别无选择。必须过腊子口,才能北上与陕北根据地会合,才能把抗战大旗插到更广阔的西北。

毛主席下令:两天之内,必须拿下腊子口!

红军走出草地,即将饿死时,意外获20万斤粮食,粮是谁的为何要给

蒋介石也几乎在同时得知红军的动向。他立刻打出三道电报:

命令鲁大昌死守正面;

命令杨积庆彻底封锁腊子口,实行“坚壁清野”;

命令胡宗南迅速北援,夹击红军侧翼。

三路夹击,一旦合围成功,红军就将陷入绝境,彻底断送。

可是,蒋介石再精明,也没想到,会在关键时刻,栽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名字上。

红军这次能冲破腊子口,背后,正是这个人出手相助——他不仅默许红军通过,还悄悄放粮让路,为红军赢得了时间,打下了战术基础,也为毛泽东拿下腊子口的决策,赢得了生机。

他是谁?为何要帮助红军?他有什么背景?为何敢违抗蒋介石的命令?


为红军提供20万斤粮食


1935年9月,蒋介石焦头烂额。他调集胡宗南、鲁大昌、杨积庆三路兵马,意图一举围歼刚从草地走出的陕甘支队。

纸面上看,红军腹背受敌,进退无门。腊子口,是唯一的出路。

蒋的计划,是让杨积庆率藏兵死守腊子口南线,堵死这条生命通道。

红军走出草地,即将饿死时,意外获20万斤粮食,粮是谁的为何要给

杨积庆年轻时的照片

可没想到,关键时刻破坏了他的计划的人,就是杨积庆。

杨积庆,是卓尼第十九代土司,也是国民党政府任命的“洮岷路保安司令”。这个职位不小,权力范围更大。

他手中掌握着卓尼、迭部、舟曲一带的军事与行政大权,辖区面积超过两万平方公里,人口逾十万,兵力两千,划为三个团,驻扎在各地旗寨,调度由土司一言决断。

按理说,这样一位受命于南京、手握重兵的土司理应听命出兵。

但他偏偏不动。

蒋介石亲自电令,朱绍良、胡宗南多次催促,都劝不动他。

为什么?因为他看得太清楚了。

杨积庆虽然从未离开甘肃一步,但每天读报,关心时局。他在上海、天津设有商行,与汉地士绅有长期往来。

红军走出草地,即将饿死时,意外获20万斤粮食,粮是谁的为何要给

他自幼读汉书,受汉文化浸染;爱摄影,会装电机,曾在卓尼亲自装设500瓦发电机,是当时甘南少有的“现代人物”。

他对国民党那些对藏区的压榨手段早就心生反感,对红军倒有几分敬意。

所以,红军进入藏区,他不仅不封锁道路,还暗中给予默许。

红军进入迭部旺藏乡,沿麻牙寺进入然尕沟,再到崔古仓。

粮草匮乏之际,他们发现当地有个储藏二十万斤陈粮的小仓库,而这个仓库却根本没有上锁。

红军组织开仓,严格登记——领了多少粮,哪个部队拿的,全写在粮仓门板上,还留下了少量银元作补偿。

红军走出草地,即将饿死时,意外获20万斤粮食,粮是谁的为何要给

这件事在红军内部传为佳话,也让后来人读之动容。

而杨积庆,根本就没有追究。

因为他之前早已下令:不得干扰红军行动。这番“不问、不扰、不阻”,实则是为红军默默让出了一条命脉。

9月17日,吃饱了粮的红军战士一鼓作气,攻破腊子口。

那是一场硬仗。谷口仅八米宽,两侧峭壁五百米高,中间一座木桥为唯一通道。敌军居高临下,红军强攻之势几近绝命。

最终,红军付出代价,但胜利突围,穿出天险。

从此,红军脱离包围圈,一路北上,强攻鲁大昌城防,五万公斤粮食尽收,总共二十多万斤粮再次补充部队体能。

红军走出草地,即将饿死时,意外获20万斤粮食,粮是谁的为何要给

战士人均分得十五公斤口粮。而在长征初期,这样的数字根本无法想象:红一军团最多每人三公斤,红三军团更少,仅得二公斤。

腊子口这一战,被写进红军战史。敌明我暗,以少胜多。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蒋介石的围歼计划,彻底粉碎了“红军必亡于甘南”的迷梦。

腊子口通了,北线打开了。全局随之转动。

可以说这一战能打通,不能不提杨积庆。


多次备粮让道,暗助红军


到了第二年,也就是1936年8月20日,临潭县新城,一封深夜送来的密信,让红四方面军前线指挥部格外关注。

来信人不是别人,正是驻扎在甘南卓尼的第十九代土司——杨积庆。

红军走出草地,即将饿死时,意外获20万斤粮食,粮是谁的为何要给

此时,红四方面军32军12师刚刚抵达新城,补给紧张,敌情未明。就在这关键时刻,杨积庆秘密派人前来递信,并随信送来两匹马、七只羊。

信中没有客套话,意思却很明确:不参战,不添乱,愿与红军互不侵犯。

换句话说,杨土司决定再次让红军通过。

这背后,其实又是一次高风险的抉择。

要知道,当时临潭的反动武装已联合马步芳第一骑兵师,对红军展开围攻,并多次点名要求杨积庆出兵助战。

命令下得急,催得紧。他却始终找借口推诿,拖了一天又一天,最终没有派出一兵一卒。红军在他的辖区内,没有打过一场仗。

但危险并未结束。

红军走出草地,即将饿死时,意外获20万斤粮食,粮是谁的为何要给

红军主力北上后,鲁大昌开始疯狂“清乡”,在腊子口、桑坝、洛大等地大肆搜捕掉队红军,沿路屠杀。然而在杨积庆的辖区内,没有一名落单红军被迫害。

不仅如此,杨积庆还默默地收留了这些人。

他指示部属将部分失散战士集中起来,有的被安置在崔古仓维修粮仓,有的被安排在沟谷间淘金,还有一部分被直接送到当地藏民家中,收作养子、养女。

一些红军战士和藏族青年结为夫妻,留下了后代。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光是在迭部一地,还有十几位当年的红军健在。

他们能活下来,并留下来,靠的不只是运气,杨积庆同样在背后默默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红军走出草地,即将饿死时,意外获20万斤粮食,粮是谁的为何要给

他先后两次开仓供粮,两年总计三十余万斤;他坚持不出兵、不设防、不通风报信;他对流落战士予以收容,从未上报。

他默不作声,却救下了无数人。

也正是在他辖区内,红军完成了数次关键转折。

1935年,中央红军北上,在腊子口成功突围后进入哈达铺,召开哈达铺会议;1936年红四方面军南下北返,俄界会议同样发生在杨土司地界。

红军走出草地,即将饿死时,意外获20万斤粮食,粮是谁的为何要给

毛主席那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写于哈达铺,正是红军走出卓尼辖区、脱险之后的喜悦。

但令人心痛的是,红军两次通过甘南藏区后,鲁大昌不敢背锅,便将全部责任推给杨积庆,指控他“私通红军”“开仓放粮”,并向蒋介石上书弹劾。

而此时气急败坏的蒋介石,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1937年8月25日,卓尼博峪,杨积庆和其家属被叛变的部属围捕。当日,他本人连同家属7人惨遭杀害,年仅48岁。

这一切,来得极其突然,过程却极其残酷。

红军走出草地,即将饿死时,意外获20万斤粮食,粮是谁的为何要给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慰问团抵达甘南,带来了周总理的感谢信,还有彩缎、金笔、丝像作为礼物。

党和人民,终于以最庄重的方式,承认了他的贡献。

1994年10月,甘肃省人民政府追认杨积庆为烈士。

在卓尼县修建烈士陵园,为他立碑传名。


参考资料:

为长征红军让道放粮的卓尼土司杨积庆 何广华;何依凌

卓尼土司杨积庆 澎湃新闻

【甘南党史回眸】深明大义的红色土司—杨土司援助红军过甘南 甘南发布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