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文章正文

中方等了11天,波兰终于松口,重新开放边境,中欧班列将恢复运行

热点资讯 2025年09月24日 17:16 1 cc

中方等了11天,波兰终于松口。此前9月12日,波兰突然宣布关闭与白俄罗斯的所有边境口岸,理由是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启动了大规模的“西方-2025”联合军演。虽然演习在16日就已经结束,但波兰的管制措施仍然持续。直到9月23日,波兰总理图斯克才终于表示,将于9月25日凌晨重新开放边境口岸。不过他话里带刺,说如有必要还会再次关闭。换句话说,这个口岸的稳定性依旧打上了问号。


中方等了11天,波兰终于松口,重新开放边境,中欧班列将恢复运行


我们知道,此前波兰的举动已经让中欧班列陷入停摆。要知道,中欧班列是中国与欧洲之间最主要的陆路运输通道,约九成的班列都要经由波兰马拉舍维奇口岸进入欧盟。波兰一关门,300多列满载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光伏组件的列车全都被堵在白俄罗斯,运输时间延误,企业成本陡增,整个供应链受到明显冲击。按照欧洲铁路货运协会的测算,这次事件让综合成本上涨超过15%,对处在备货旺季的中国外贸企业更是雪上加霜。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对这件事也有过公开表态。他认为这不是白俄罗斯的问题,而是波兰在替别人的利益“带头”,更像是政治操作。他直接说,这一举动对中国不友好,但又强调中国足够强大,有能力解决问题。卢卡申科同时释放了善意,表示中国在欧洲有一个“最可靠、最真诚的朋友”,这也算是表明立场。尤其是在中欧班列停摆期间,中白之间的沟通格外频繁,双方都很清楚,这条线不仅是经济通道,也是地缘政治的博弈点。


更重要的是,其实在波兰封关期间,中国和波兰之间也并非毫无交流。9月15日,中波政府间合作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就在华沙召开。中国外长王毅和波兰外长西科尔斯基共同主持,双方都谈到要保障中欧班列的安全畅通,强调运输线与物流链的重要性。但现实很打脸,会议刚结束不久,波兰就把口岸锁死,直到11天后才松口。这样的前后落差,让外界不得不怀疑,波兰的动作更多还是掺杂了政治和对外部压力的回应。


中方等了11天,波兰终于松口,重新开放边境,中欧班列将恢复运行


在这一背景下,中方显然已经开始寻找新的选择。就在中欧班列停摆的同时,9月23日,全球首条中欧北极快航从宁波舟山港启程,开往英国弗利克斯托港。这条新航线取道北极东北航道,全程只需要18天,比传统海运缩短了一半时间,碳排放还能减少约50%。这是中国在国际物流体系里的一次战略突破,被外界认为是“冰上丝绸之路”的落地实践。宁波、上海、青岛、大连等港口都能接入,目的地覆盖德国汉堡、荷兰鹿特丹、波兰格但斯克等欧洲主流港口。对中国企业来说,这是一条更快、更安全的选择。


对于欧洲来说,这也不是坏事。中欧贸易本就依存度高,中国是欧盟最大的进口来源国之一,锂电池、新能源车、光伏组件等绿色产品需求旺盛。北极快航一旦规模化,不仅能让欧洲获得更快的补给,还能避免因地缘冲突而受制于人。从义乌到马德里,从宁波到汉堡,中国企业早已是欧洲供应链不可或缺的一环。对波兰而言,边境关闭的举动虽然有政治考量,但对自身经济和欧洲整体物流格局都没有好处。


所以,见到中国这么快拿出替代方案后,波兰最终也认清现实,宣布重新开放边境,中欧班列将逐步恢复正常运行。边境口岸重新开放后,预计需要约1周时间疏导滞留的130多列班列。这次事件虽然给中欧贸易带来了短暂困扰,但也测试了中欧供应链的韧性。


可以预见,从长远看,中欧班列仍会是中欧贸易的重要支撑,但它的脆弱性已经被充分暴露。波兰能在短短十几天里让整个线路瘫痪,这对所有依赖陆路运输的企业都是警示。中方显然意识到这一点,因此一方面通过外交渠道敦促波方履行责任,另一方面加快推进替代通道,比如北极快航、南通道铁海联运等。多通道并行,才是抵御风险的长久之策。


中方等了11天,波兰终于松口,重新开放边境,中欧班列将恢复运行


总之,这次波兰的“关门风波”虽然告一段落,但影响不会立刻消除。滞留的列车还需要时间消化,企业的损失已经发生,市场的不确定性也依旧存在。对中国来说,这是一堂生动的课,提醒我们在全球不确定环境下,必须掌握更多自主可控的物流路线。中欧班列会继续跑,但北极快航的出现,意味着未来的格局已经在悄然发生改变。面对不稳定的政治环境,中国要做的就是提前布局,保持主动,把被动的风险逐步转化为新的机会。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