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文章正文

颐和园之三——西堤、绣漪桥和十七孔桥

热点资讯 2025年09月24日 04:33 1 cc

穿过宿云檐城关的桥洞,不知不觉就走上了西堤。

走上西堤,便有一种亲切感。原来,这西堤是仿杭州西湖的苏堤而建,从南向北依次筑有六座式样各异的桥亭——柳桥、练桥、镜桥、玉带桥、豳风桥、界湖桥,这和杭州苏堤六桥颇为相似。

颐和园之三——西堤、绣漪桥和十七孔桥

西堤的柳桥和练桥之间,有一座小楼名景明楼,是取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之句命名的。

西堤沿堤遍植桃柳,春来柳绿桃红,"北国江南"之称名不虚传!

西堤上的界湖桥,始建于乾隆年间,桥亭毁于一八六0年英法联军之劫,因处于内外湖的分界处而得名。

颐和园之三——西堤、绣漪桥和十七孔桥

颐和园之三——西堤、绣漪桥和十七孔桥


颐和园之三——西堤、绣漪桥和十七孔桥


颐和园之三——西堤、绣漪桥和十七孔桥


颐和园之三——西堤、绣漪桥和十七孔桥


颐和园之三——西堤、绣漪桥和十七孔桥


颐和园之三——西堤、绣漪桥和十七孔桥


颐和园之三——西堤、绣漪桥和十七孔桥


颐和园之三——西堤、绣漪桥和十七孔桥


颐和园之三——西堤、绣漪桥和十七孔桥


颐和园之三——西堤、绣漪桥和十七孔桥


颐和园之三——西堤、绣漪桥和十七孔桥


颐和园之三——西堤、绣漪桥和十七孔桥


颐和园之三——西堤、绣漪桥和十七孔桥


颐和园之三——西堤、绣漪桥和十七孔桥

沿西堤向前走,过了六桥,再过绣漪桥,就上了东堤。

颐和园东南角的这座“绣漪桥”,桥正中的栏杆上清晰镌到着乾隆亲笔题写的“绣漪桥”桥匾。

此桥建造于1750年,单孔高拱,桥长44米,高有9米,是北京城里桥身拱度最高的汉白玉皇家拱桥。因其高耸的拱形,又名“罗锅桥”。据说皇上欣赏宰相刘罗锅(即刘墉)的胸怀和谋略,特恩准他在御河通向颐和园的入口处修一座桥,这便是“绣漪桥”的来历。

东堤中间有座17孔的150米长的长桥,这座桥横跨昆明湖,将东堤和南湖岛连接了起来。

这是一座有着二百多年历史的古老桥梁,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

之所以叫十七孔桥,是因为这座桥由17个孔券组成,中间的那个桥孔是最大的,两侧依次渐小,呈对称分布。

颐和园之三——西堤、绣漪桥和十七孔桥


颐和园之三——西堤、绣漪桥和十七孔桥


颐和园之三——西堤、绣漪桥和十七孔桥

17孔这个数字有讲究,你从桥两端分别来数桥孔,数到桥正中那个最大的孔,数字正好都是“9”。而“9”被称为极阳数,是过去封建帝王最喜欢的吉利数字。正因为如此,才将桥建成了十七孔。

桥面呈抛物线形分布的十七孔桥,横卧于昆明湖里,若长虹卧波。它的造型兼有苏州宝带桥的柔美和北京卢沟桥的雄浑特点,风格独特。

桥上精美的石雕值得仔细品味,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狮子,大大小小共544个神态各异。两桥头还有石雕异兽,十分生动。

颐和园之三——西堤、绣漪桥和十七孔桥

从远处眺望十七孔桥


颐和园之三——西堤、绣漪桥和十七孔桥

据说冬至这一天,太阳高度最低。到下午的时候,阳光可以穿透所有桥洞的17个孔,形成“金光穿洞”奇观;到了三四点钟,桥洞里的阳光是红色的,场面极其震撼。

在十七孔东边的桥堍上,一尊镇水铜牛卧伏在雕花石座上。这头牛神态生动、形象逼真,酷似真牛。清乾隆二十年(1755)用铜铸成,被称为“金牛”。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