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文章正文

王芗斋说“动不如静”,练站桩,也偏了。

热点资讯 2025年07月18日 13:06 1 admin

北京名师拳家王芗斋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已有名气,其传授地一直在北京。解放后,在北京公园习拳,好像是他创新的“大成拳”。五、六十年代又在北京教人练站桩。我读过他的学生,一位女高级编缉因长期伏案视力衰退而去求学他的静息功~练站桩。王芗斋前辈武学功底深,在因人施教方面,也有一套。目前能系统较大幅度介绍王芗斋站桩各种姿势的大概就只有这女高级编缉出的书了。书的发行量有限,现在市面上几乎不见。我是在上海图书馆馆蔵书里借读过,影响特别深刻。王芗斋大概有四十几种站桩姿势练静息功,各桩势调整改善对应的疾患。比如女高级编辑的桩势类似京剧名人盖叫天练就铜盆眼睛的方式。所以现在的练站桩仿佛以为只有浑元桩一式,实际上浑元桩伤膝盖,还有易脱肛的疾患。我这正源古导引术的桩式是终南山道人的简单站立式,双手置腹前,手与腹之间,手与手之间,略间距。而且,站桩只是做完导引术整套动作后的收功方式,时间控制在五分钟之内。

在女高级编辑的书中,她说,王芗斋对她常说的一句话是:“动不如静”。我读后诧异,一个武术大师在年岁,智慧,思维沉淀成熟后,居然得出这个养生结论。当然,当时京城壮士常向他学武术,也是常态。也就是王芗斋既教人武学又教人养生静息功~站桩。文武兼备。当然也是他生存之需,按规距得恭礼。

王芗斋说“动不如静”,其内在含义可以探讨。我先“抛砖”说我对这句话的理解。

一个是他从新旧两种社会生态对比中的感悟,民国时代外敌入侵战火纷起,而北平那时社会动荡,所以北方城乡普遍从孩子时起风行练武防身,而新社会社会安祥稳定,行武渐为社会管控重点。

二是从对身体客观益利角度说这话。练武必使劲发力,耗伤内元,虽貌似强健筋骨力,实则折寿。而相对发力迸劲的武,站桩相对安静宁心,不具有大伤害可能性。

在练动不如练静的养生健康概念转折下,如今练静息功风行。头条上常见练站桩打坐的人讲“丹道”“丹田”“大周天”“小周天”,仿佛这是得道升仙的方法。其理论基础么,无非曲解並引用《庄子.大宗师》“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练静息者以鼻呼吸为主轴的方法,骄傲宣告天下,庄子当年提倡“踵息”就是站桩打坐。

我只问一个问题:站桩尚可踵息,打坐可踵息么?你可曾看到过蒲团上打坐的僧道安静不下来,一边静息,一边动脚。动脚岂可以静身宁心呼吸。站桩的人,一边鼻呼吸求身体静持,一边去掂脚。所以,练静息功者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踵息”。按现在市面上认知,踵是脚跟,得掂脚跟,然后猛下,撞击脚跟。因此练静息功者用庄子这句话,是硬套。

就如《庄子.刻意》说“熊经鸟申”,是代称导引术,而郭象注释家说是模仿熊攀树的动作,我在前面的两篇学术性文章讲这种注释是完全颠倒是非。同样的“踵息”这概念也是指导引术。不是我硬把它套进导引术。自公开正源古导引术授教以来,付费学习的学生们才体会到什么是“踵息”。这是古导引术运息的秘诀。也是古导引术最核心内涵,是界外人永远无法知悉的。能习正源古导引术者也就是达到庄子说的“真人”之息。再高阶深下去,就是练静息功者永远达不到的“三花聚顶”境界。

所以我对各网平台上噪噪的练静息功者搖头。连基础的“胎息”阶层都未达到,只是皮下迷走神经的热冷感就激动的说,排毒了,大周天通了,小周天通了。我周边练静息功的不少,甚至对同样练静息功的他人靠近有气感,我告诉他胎息的基本特征,但却无论如何,达不到“胎息”,更别扯任督二脉打通了。太多的呓语太多的自夸。今天,可以得罪天下练静息功的朋友,你单纯的身体静态,何以通八脉十二经络?你以为身体内层的八脉十二经络是玩游戏般简单可以凭人的意念打通。

所谓的气功有,用运气方法使掌心发出热量去治病是真实存在的,只在于个人秉赋。而且只是个别性,不具备普遍性。而这类气功师也不轻易发功,其利益交换不是一般人可获得。

王芗斋之所以说动不如静,是他所持所习的武术之动,不是合乎人体健康的动。前面我已经有文,看上去慢悠悠的太极拳之野马分鬃动作是伤心脏的动作。而拳术的运动轨迹大多左右方向使力,以及必须配套的快频次动脚,都是阴气上冲耗元伤精。

而正源古导引术基本运动轨迹是顺垂直的七脉走向。关键是不动胯转腿别踝。不扰八脉,八脉促疏,兼带十二经络疏通。

如果说针灸是打井取水,艾灸推拿是小溪获水,那导引术就是疏通奇经八脉,是长江供水了。

庄子书中拟一段颜回与孔子对话,整个文章顺序是颜回告诉孔子,我进步了,把你教的讲仁义那套东西忘了。过几天又告诉孔子,我又进步了,把你的礼乐忘了。过几天两人又相见,孔子问你进步获益了吗?颜回回答,已经可“坐忘”了。孔子问,何谓“坐忘”,颜回完整解释:“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此谓坐忘”。孔子欣喜说:“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

这是一段庄子编拟的对话,道家的大道就是忘记一切,无形无影,恬淡虚无,无为顺自然。这么个核心文章,因为有“坐”与“忘”的组词,练静息功者窃为私用,说庄子说忘记身体不去思想,就是打坐。哎,没得说,太极拳可以借老子名头,打坐者借庄子壮声势也可理解。但是,但是,孔子的回话,是赞美这个“同”无好,也就是无所爱好偏好追求(就是前面的忘了仁义忘了礼乐这些规矩),变化无常,道家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基础之一。

回到主题,王芗斋说“动不如静”这句,针对的是练武不如练站桩打坐养生。那就是王芗斋的局限,他不知道中国历史上权贵阶层养生的导引术是要“动”的。这个动,不是武术格斗术的动,而是对应人体八脉十二经络的动。这就是我今天的文章主题:动不如静,不是动的错,而是动错了;静功有小益,不是大益。毕竟“静者为阴”在久练静息功者身体脸容上可以体现,所谓得意的“气足不思食”不是长期养生良方,不运动,脾功能退效,虽然貌似少食,有免血脂问题。但与练导引术相比,差远了。今天正好有学生问我为何不赞同练静息功,我回答他,你第一次回传学导引术功课时,脸容身相偏阴明显。现在几组导引术学习下来,睡眠大改善,精神面貌大改观,面容与手掌面开始泛红,说明你体内气血双虚剧变。这就是正源古导引术的“动”比静息功的“静”好!

本文章上网,肯定是会有大量练静息功上门跟帖喷骂,我先礼说,等你了解古导引术再说话,最简单的网上搜一下马王堆古导引术做个基础知识了解,这是秦政权完整交汉执政者的完整文史资料之一,完全对应《庄子》一书的思想内容。当然,现在公开于市的导引术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导引术,基本概念无,编出就是操。#太极拳#​导引术#滚蛋吧肿瘤君#​站桩#打坐#正源赵氏古导引术#


王芗斋说“动不如静”,练站桩,也偏了。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