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文章正文

特朗普下达最后通牒,除了中国以外,170多国都要给他一个交代

热点资讯 2025年07月06日 03:22 1 cc

7月4日,总统特朗普终于正式按下了“贸易惩罚模式”的启动键。从这一天起,全球170多个国家几乎都在等着特朗普的下一步动作,只有中国,似乎成了唯一被他暂时搁置的国家。然而,美国要动手了,谁都躲不开。

美国财政部确认,截至7月4日,特朗普已经签好至少10或12封关税信函,这些信函里明确列出各国对美出口商品的关税幅度,从10%到最高70%不等。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接受采访时坦言,这些国家是否接受并不重要,美国已经下了决定。

这些信函将在7月7日发出,而最迟的谈判期限,是7月9日。也就是说,从4月到7月,美国给世界各国的缓冲期只剩下最后的几天。而到了8月1日,新的关税体系将陆续生效。时间表被压缩到了极限,所有尚未与美国达成协议的国家,面对的是关税大棒。而这个清单之上,从欧盟、日本、韩国到印度、南非、巴西,无一幸免。

特朗普下达最后通牒,除了中国以外,170多国都要给他一个交代

这一次,特朗普不再遮遮掩掩。如果说他在第一任期时发动贸易战,是为了调整中美关系,那现在,他要的是全球服从——不是谈判、不是共识,而是直接签字。把贸易战变成一场关税“清算”,显然是特朗普2025年竞选连任的战略一环。他需要一个清晰的故事去说服国内选民:他在为“美国优先”执行最后的总账。

可问题是,这笔账算得过来吗?

从财政的角度看,特朗普急于对全球征税,和他面前巨大的财政赤字危机脱不开关系。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年初公布的数据中,美国2025年赤字创历史新高。而这种赤字压力,已经开始压缩联邦政府在社会福利、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支出。如果没有新的财政来源,“强制征税”变成了白宫计划中一条最直接的路径。

特朗普下达最后通牒,除了中国以外,170多国都要给他一个交代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特朗普的算盘是:高税率打压进口,刺激本土制造业,把企业拉回美国本土。可问题在于,制造业并不会因为几封信就“心甘情愿”回来。过去几年,美国虽然吸引了一些高科技制造业投资(比如半导体和电动汽车),但数据显示,这些回流工厂带来的就业增长远远低于预期。自动化、人工智能、高人力成本,这些因素都让“制造业回流”更像是一场政策幻象。

而且,关税虽然能给政府带来一时的财政收入,但长期看,它抬高了进口成本,直接推高了通胀。一份彭博社经济分析指出,如果特朗普全面实施最高70%的关税,美国的平均进口税率将从目前的约3%,暴涨至近20%。这个数字在历史上极为罕见,不仅让企业吃不消,最终会由消费者埋单。

除了经济效果不佳,特朗普的“信函外交”更暴露出他与传统盟友之间的裂痕。比如日本。过去几轮美日谈判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成果。特朗普对日本的态度从不掩饰:认为它在防务上占了美国便宜,在汽车进口上耍小聪明,在农产品市场不愿让步。他甚至点名批评日本“被宠坏了”,威胁要对其征收30%、35%的关税。结果日本的回应非常直接:在美债市场上准备采取反制。

特朗普下达最后通牒,除了中国以外,170多国都要给他一个交代

再看欧盟,同样立场强硬。虽然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还在努力和欧盟代表磋商,但欧盟方面已经明言不会接受“最后通牒式”谈判。他们宁愿维持现状,也不愿意被“信函制裁”套牢。

印度也给特朗普泼了一盆冷水。印度宣布,将对美国汽车与零部件实施报复性关税,同时表示不会接受美国设定的谈判截止期。印度明确表示,会根据自己的国家利益行事,不会被美国主导谈判节奏。

而在这场逼近高潮的关税对决中,唯有中国显得比较“安静”。不是因为中国没有被威胁,而是中国采取的是更加成熟、冷静的策略:不激化、不退让,同时不断拓展多边合作渠道。

在全球各国纷纷调整出口结构时,中国的韧性和市场潜力,反倒让它成为一些被美“信函”威胁国家的新选项。这也是特朗普必须暂时“放一放”的现实理由——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太重要,他不能轻举妄动,毕竟稀土的话语权还在中国这里。

特朗普下达最后通牒,除了中国以外,170多国都要给他一个交代

这就构成了一种新的博弈格局:特朗普希望通过施压逼迫各国就范,但现实是,许多国家已经不是过去那个“听话顺从”的角色了。一封信可能压得住中小经济体,但压不住体量庞大、供应链完备的大国,更改变不了全球市场的结构性趋势。

2025年的全球贸易格局,早已不是单边施压就能左右的局面。特朗普的关税信函看起来声势浩大,但实质上,它更像是对世界的一次“豪赌”。他在赌:各国会屈服,美国能收割。他也在赌:美国选民会买账,经济能维稳。

但这是一场代价高昂的赌局。

特朗普下达最后通牒,除了中国以外,170多国都要给他一个交代

从历史经验看,贸易战往往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游戏。上一次中美贸易战的结果,是双方都受损、企业成本上涨、消费信心下滑。现在再来一次更大规模的“全球战”,只会把不确定性放大,把合作可能摧毁。

而从长期看,这种频繁用关税当作工具的方式,只会让美国失去作为全球经济规则制定者的信用。在关税压迫下被迫达成的协议,不具备真正的战略互信,反而加剧了全球市场的分裂。

归根结底,这场“信函外交”的最大问题,是它没有留出真正的协商空间。它不是外交,而是逼宫;它不是谈判,而是清算。

特朗普想让全球都给他一个交代,但现实告诉他:这个世界早就不是靠一纸关税信就能左右的了。未来,靠的是谁能写下新的游戏规则,而不是谁写得最多封“最后通牒”。

参考资料:

事关稀土,美财长现在急了,但你先别急 | 冰镇热点——2025-07-03 19:15·直新闻

美国学者:美越20%的关税协议是又一个关税下限 | 关税风云——2025-07-04 22:35·直新闻

美国将向不同国家告知征收的新关税,外交部回应——2025-07-04 21:30·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